一把“小水芹”,富了乡亲,火了乡村。在太湖之滨,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宜兴市万石镇有着悠久的水芹种植历史,丰沛水土赋予了万石水芹“脆、鲜、嫩”的鲜明特色。12月2日,宜兴万石镇首届水芹文化节举行,万石水芹正式开采。
如今已入寒冬,若你走进后洪村水芹种植基地时,依然看见水面上漂浮着绿油油的一片,村民们依然在田间忙碌。水芹又叫水芹菜、水斳、野芹菜,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水芹品质柔嫩,不耐贮藏,要随采随卖,一般12月开始上市,可延续到翌年4月中旬。
自2006年起,水芹规模化种植在后洪村规划推进,村书记濮焕中、“土专家”谢玉西等带领志同道合的村民采用股份合作形式发展水芹产业,创办了“陶都”牌水芹,成功带动周边5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逐步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后洪村的水芹种植户已由最初的30多户发展到120多户,水芹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亩均净收入达15000元,年产量18000多吨、产值超1亿元,全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970元。一年采收 4~5 茬,四季种植。靠着一把“水芹”,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为亿元村,宜兴万石镇石洪村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万石水芹项目集中签约
万石水芹IP“水灵灵”
该镇还依托市丰汇现代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新建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配套建设冷藏保鲜中心、初加工(分拣)中心、园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延伸当地农业产业链。并且,建设太湖水芹研究院、蔬菜综合示范基地等,对接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形成物联网技术示范,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利用“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业+文化”等模式,进行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文化创意等业态创新,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