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当市场还在纠结3000点能否守住的时候,银行的大股东们已经用真金白银把股价托出了历史新高。”
11月27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指出,近日,该行收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的通知,获悉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部分股份。据悉,这已经是11月第七家发布股东或高管增持的银行了。

多家银行给出增持报告
根据光大银行的公告,中信金融资产于2025年7月24日至2025年11月27日期间,增持光大银行A股股份约2.75亿股,H股股份约3.15亿股,合计占该行总股本的1.00%。中信金融资产持股比例由8.00%增加至9.00%,触及1%的整数倍。
7月23日,光大银行曾发布公告表示,该行近日收到中信金融资产的通知,中信金融资产于2025年1月20日至2025年7月22日期间,增持该行A股股份约2.64亿股,H股股份约2.79亿股,合计占该行总股本的0.92%,中信金融资产持股比例由7.08%增加至8%,触及1%的整数倍。
无独有偶,11月21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主体增持南京银行股份。据悉大股东在9月29日至11月20日期间,增持了逾1.28亿股,占南京银行总股本的1.04%,增持后持股比例升至18.06%。
同一日,成都银行方面,其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在8月27日至11月21日期间,合计增持了约3424.70万股,累计投入资金达6.11亿元。
此外,常熟银行和沪农商行的高管也加入了增持行列,常熟银行行长陆鼎昌等6名高管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不少于55万股,而沪农商行行长汪明等5名高管则在近期购入了超25万股,并承诺锁定两年。
根据同花顺统计,11月以来,除了上述三家银行之外,常熟银行、沪农商行、苏农银行和青岛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的大股东或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增持或计划增持,主要为经营韧性较强的城商行、农商行。
国泰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表示,年初至今多家银行股东、董事、高管踊跃增持,彰显其等对自身银行价值的认可、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前景的信心。横向比较来看,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获股东或高管净增持金额约为90.30亿元,在31个行业中位居第一。其中增持金额约126.30亿元,位居第二,仅次于交通运输业;减持金额约为36.01亿元。
横向比较来看,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获股东或高管增持金额约为126.30亿元,在行业板块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交通运输业。此外,银行板块获股东或高管减持金额约30亿元,由此计算,银行板块获股东或高管增持金额超90亿元。
从具体情况来看,超过半数上市银行披露大股东或高管增持计划(10家银行股东增持、15家银行高管增持),其中增持金额排前五的银行分别为南京银行(73.8亿元)、苏州银行(17.4亿元)、光大银行(12.4亿元)、浦发银行(8.9亿元)、成都银行(6.1亿元)。
此外,常熟银行、苏农银行也于近期公告“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自公告以后的6个月内增持自家银行股份,当前成都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的股东及高管增持计划仍在进行中。
银行指数四季度上涨近8%
股东、高管的持续出手,让银行板块走出了独立行情。在A股行情整体呈震荡的背景下,银行板块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个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板块整体走出上行行情,受到市场关注。同花顺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 银行指数区间累计涨幅近8%。
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表示,近期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延续积极增持,有助于为银行板块股价提供一定支撑。肖斐斐表示,近期市场波动较大,银行股相对收益显著,资金流入力度加大,板块防守价值显著,低估值大行表现更加显著。年底步入长线资金配置时段,有助催化银行股市场表现。
“在当前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四季度以来上市银行获自家大股东及董监高密集增持,反映出大股东及管理层对银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此次增持主要集中于经营稳健、所处区域经济韧性较强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增持主体包括外资机构、地方国资和银行董监高,这传递出内外部资本对区域银行经营韧性的认可。增持行为不仅是对银行内在价值的肯定,更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估值锚定。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银行股盈利能力较强、估值偏低、分红率较高,吸引部分追求稳定回报资金的密集增持。后续银行股仍存估值修复空间。
薛洪言表示,后续银行股估值修复将主要依赖三个驱动力:一是低估值与高股息率形成的配置吸引力;二是区域经济韧性支撑资产质量,增持集中于长三角、成渝地区;三是政策支持与息差企稳预期,监管引导优化定价策略叠加存款成本下行,为息差企稳创造条件。
上一篇:当抽象真能变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