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交所新股大鹏工业(920091.BJ)上演惊天涨幅,盘中股价最高触及159元,涨幅超过1600%,刷新年内新股首日最高涨幅纪录,盘中两次触发临时停牌。截至收盘,大鹏工业报118元/股,涨幅达1211.11%,日内换手率超98%,以发行价9元/股计算,股民中一签(100股)最高可赚1.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大鹏工业为工业精密清洗领域专用智能装备生产商,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清洗,在清洁度、生产节拍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瞄准大尺寸工业零部件检测痛点,布局机器视觉检测产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大鹏工业斩获多项资质认证,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等。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已与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等主流车企,以及潍柴动力、一汽集团等大型零部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
不过,与亮眼的股价表现相比,公司业绩却显得相对平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大鹏工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2.60亿元和2.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89万元、4869万元、4349万元。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8.3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0.92%至1636.9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鹏工业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据时代投研报道,大鹏工业曾在2020年12月冲刺创业板,但于2021年8月撤回申请。转战北交所后,又因连续两家审计机构被证监会处罚而被迫中止审核,先后更换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天职国际,最终与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才完成上市。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