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中间道路”:固液混合技术成业界“新宠” 动力电池主要技术路线及发展方向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
创始人
2025-11-20 11:22:58
0


近期,在国内举办的几场电池行业大会上,掀起了关于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大讨论。在资本狂热追逐全固态电池时,固液混合电池(即半固态电池)却成为车企与电池厂眼中更“接地气”的选择。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认为,全固态电池的资本炒作过热,其距离大规模车载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反,半固态电池技术会长期存在,并在三元领域成为主流的技术。他表示,蜂巢能源为某车企开发的半固态电池本月(11月)已在量产线上批量生产,并计划明年在中高端车型上大规模应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也透露,赣锋锂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约300Wh/kg)拥有4GWh的产线。

这些来自产业一线的声音,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理性态度。当全固态电池仍困于实验室与资本泡沫时,半固态电池正以“安全可控、成本可接受”的姿态,成为车企与电池厂眼中的务实之选。

从理想回归现实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着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主流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300Wh/kg的理论极限,继续提升的边际成本急剧上升,安全风险也同步增大;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全固态电池虽然前景美好,理论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以上,但在材料、工艺、成本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待解的难题。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在某场行业会议上给出了时间表:“(固态电池)大概从2032年到2033年,开始进入到它的商业使用期,我们还要等待至少7年到8年的时间。”这个时间点远超出许多人的预期,也解释了为什么产业界需要寻找可靠的过渡方案。

固液混合电池之所以受到产业界的广泛青睐,在于其技术特点,,其既通过引入固态电解质提升了电池的本征安全性,又保留了适量液态电解质以保证离子电导率。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固液混合电池在安全性和性能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路线能够较好地兼容现有生产工艺,避免了推倒重来的巨大投资。据行业专家估算,改造现有生产线生产固液混合电池的成本,仅为新建全固态电池产线的30%~40%。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指出:“在电池固态化领域,中国已成功实现了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吨级出货。”这一进展为固液混合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材料基础。与此同时,国内材料企业在氧化物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等多元技术路线上的同步突破,也为固液混合电池的技术优化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用户体验角度考量,搭载固液混合电池的电动汽车已经能够实现800公里~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快充性能也显著提升,可在10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这些进步,使得固液混合电池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产业化的信号已经愈发清晰。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2026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预测,2026年固液混合电池的搭载量将达到十万辆级别,这意味着该技术将正式从示范应用阶段步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这一预测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正在快速提升。

产能布局方面,头部电池企业都在积极行动。据行业统计,目前国内头部企业已经建成约5GWh的固液混合电池专用产线,明年的产能规划预计将提升至20GWh以上。从应用节奏来看,固液混合电池将首先在售价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上规模化搭载,随后逐步向中端市场渗透。

产业链配套的完善也为固液混合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支撑。在上游材料领域,固态电解质材料的产能建设正在加速,多家企业已经实现了吨级以上的月供货能力。在生产设备环节,虽然固液混合电池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高于传统电池,但主要设备供应商已经开发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然而,在产业稳步推进的同时,资本市场却显现出过热迹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30家企业宣布了固态电池产线建设计划,这种一拥而上的态势引起了行业的担忧。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公开表示:“目前固态电池产业还不成熟,技术路线还不清晰,工程化的问题没有解决,成本是当前技术的3到5倍,怎么可能实现产业化?”他的发言直指当前投资热潮中的非理性因素。

方建华进一步预测:“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临界点远未到来,即便未来实现规模化,其市场占有率也不会超过20%。”他认为,产业界应该更加关注那些能够解决当前产业痛点——安全、降本、增效的“微创新”,而不是盲目追逐技术概念。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固液混合电池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日本、韩国等传统电池强国虽然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起步较早,但在固液混合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方面相对谨慎。这种差异化的技术路线选择,为中国电池企业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创造了重要的时间窗口。

安全与多元应用并重

在技术路线争论之外,行业对固态电池的未来正在形成更深层次的共识。方建华指出:“锂电行业有两把火,一是固态电池的‘火’,二是电动汽车‘着火’。”他认为这两把火都需要适当降温,行业应该回归理性发展的轨道。

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从另一个角度补充道:“过去的锂电行业依靠争速度和低成本发展。但在下一个阶段,面向海外和全球发展中将更偏向体系的竞争。”他强调,这个体系包含产品质量、渠道建设、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维度,有时候“适度的‘慢一点点’,有可能对企业和行业有更大的好处”。

安全始终是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命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和使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电池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固液混合电池由于减少了液态电解质的用量,降低了漏液、热失控等安全风险,在本质安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行业专家指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固液混合电池是实现安全性显著提升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应用场景的拓展也为固液混合电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对电池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亮表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推进商业化、市场化。这需要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支持。”他指出,飞行器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要求极为严苛,而这正好与固液混合电池的技术优势相契合。

电池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固液混合电池或许不是最完美的技术方案,但确实是在当前产业条件下最具可行性的选择。从高端电动车到低空飞行器,从续航突破到安全升级,固液混合电池正在以现实主义的姿态,勾勒出未来三到五年动力电池技术的演进蓝图。

(作者 王帅国)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王帅国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卷”起赎回效率,基金代销竞争... 继费率战后,基金代销渠道又“卷”起了赎回效率。近日,微众银行推出了非货币基金的“快赎”服务,将资金到...
宠物食品界的 “隐形冠军”:深... 商业世界的魅力,从来都藏在那些打破固化认知的突破里,当某个领域看似被既定规则、传统路径牢牢锁定时,总...
双11天猫健康爆品涌现,四大新... 新消费导读“吃喝玩乐购,尽在天猫双11”。健康消费,正以一种更轻盈、更自在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从开...
合富中国复牌首日再度涨停 合富... 【合富中国复牌首日再度涨停】合富中国今日复牌后再度涨停,录得15天13板,报26.18元/股。(中新...
联想集团:第二财季营收同比增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11月20日,联想集团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2025/26财年...
地产股集体飙升,中行、工行创新... 记者丨黎雨桐 李益文编辑丨吴桂兴11月20日,A股市场早盘高开低走,截至午盘收盘,创业板指跌0.52...
谷歌反击战,Gemini 3.... 文 / 王浩纯来源 / 节点财经硅谷的深秋通常是科技巨头们最为焦虑的季节,但对于谷歌而言,这种焦虑在...
踩准“十五五”大健康红利,趣冲... 伴随“十五五”规划的政策东风,大健康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趣冲健身凭借“人人动健身”、“魄励铁馆”和“...
黄仁勋没看到泡沫 黄仁勋没看到... 外界纷纷扰扰,英伟达财报一发,股价还是涨了。这是一份颇为亮眼的财报,不管是整体季度营收、盈利,还是支...
辰奕智能:拟收购华泽电子5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19日,辰奕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东莞市华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