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港股科技股早盘强势,截至发稿,金山云涨超4%,快手-W涨超3%,中兴通讯、中芯国际、阿里巴巴-W、美团-W等上涨。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涨0.53%。
消息面上,海外科技巨头强劲财报缓解“AI泡沫”担忧。
美东时间11月19日美股盘后,英伟达公布了2026财年第三财季财务数据。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三财季实现创纪录的570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62%,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51.9亿美元;净利润为319亿美元,同比大涨65%;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
据界面新闻,在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泡沫日益担忧的背景下,黄仁勋凭借超预期财报回击了“AI泡沫论”。他强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扩张——涌现出更多新的基础模型构建者、更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遍及更多行业和更多国家。人工智能正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在经历了2021至2023年的持续三年“杀估值”行情后,港股科技股迎来了大幅修复,2024年初以来至2025年11月19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8.95%,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上涨80.86%。在显著上涨后,港股科技股估值仍处于较低位置。截至最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估值为23.72倍PE(TTM)。

来源:Wind,截至2025.11.19
基本面来看,港股科技巨头三季报继续彰显业绩韧性。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收入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0.9%。腾讯控股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19%,净利润达631亿元。中芯国际三季度营收为171.62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同比增长43.1%,达到15.1亿元。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不仅具备了国内完整的优质AI产业链公司(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应用),叠加越来越多的优质龙头A股企业赴港上市,预计港股将受益于境内外市场的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的持续催化。随着港股基本面的触底反弹叠加其依旧显著的估值折价,港股市场在2026年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以及业绩进一步复苏的行情。
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精选30家市值领先、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科技企业作为成份股,涵盖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中芯国际、比亚迪股份等细分领域龙头,助力高效率把握AI科技浪潮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