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零度
来源 / 节点财经
五年前,一场震惊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风波,让成立仅3年的瑞幸咖啡从纳斯达克黯然退市,留下1.8亿美元的巨额罚单。五年后,这家曾濒临崩塌的企业手握2.6万家门店的成绩单,高调宣布将重返美国资本市场。
美东时间11月11日,瑞幸咖啡CEO郭谨一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公司正积极筹备重新在美国上市。这一消息将瑞幸再次推向舆论焦点——那个曾因财务造假而跌落神坛的企业,如今真的具备“一雪前耻”的底气了吗?
时间拉回2020年,做空机构浑水一份做空报告,撕开了瑞幸“互联网咖啡神话”的裂缝。同年,瑞幸自曝财务造假细节,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期间虚增收入约22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
巨大的风波之下,瑞幸最终被纳斯达克强制摘牌。创始人陆正耀离场,企业陷入人事与组织的剧烈动荡,彼时外界几乎一致预判:瑞幸将就此崩盘。
但剧情并未按“剧本”发展。经过彻底的股权重组与战略调整,新管理团队接手后的瑞幸不仅活了下来,更实现了业绩逆袭——2025年二季度营收飙升至123.59亿元。
如今,郭谨一将重回美股定义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这背后既是对过往污点的切割,更是向全球资本证明自身价值的宣言。
01 从管理层意图看,瑞幸还要上市?
11月1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瑞幸咖啡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表示,公司正筹备重新在美国上市。郭谨一表示,随着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企业经营态势持续向好,瑞幸咖啡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正积极推动重回美国主板上市进程,该项工作一旦完成,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事件。

不过,郭谨一并未透露公司重新上市的具体进展细节。对此,瑞幸咖啡的回应是,“公司始终致力于美国资本市场,但目前尚无明确的主板重新上市时间表。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聚焦战略执行、深耕业务运营与发展,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017年才成立的瑞幸咖啡凭借“无限场景”战略和互联网营销模式,迅速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一匹黑马。通过疯狂补贴和快速拓店,其估值在两年内迅速飙升,并于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创下全球最快IPO纪录。
此后,瑞幸自曝财务造假,最终被纳斯达克强制退市。2020年底,瑞幸与美国证交会(SEC)达成和解,同意支付1.8亿美元罚金以了结会计欺诈指控。
退市后,瑞幸进行了彻底的业务重组和战略调整。原股东和团队彻底退出,新控股股东和新管理团队重新打造了业务战略和发展模式。经过内外部全面彻底调查和严肃处理,公司彻底完成了历史切割。
如今,管理层再次提及上市,有哪些深层含义?
《节点财经》看来,瑞幸重新冲刺美股背后的原因或许有三个方面:
第一,突破场外市场局限,实现资本与信誉双重提升。
当前瑞幸在粉单市场交易,而该场外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都有明显天花板。历史数据显示中概股从OTC转至美股主板后,流动性与估值中枢通常能有所提升。回归主板不仅能让瑞幸获得更广阔的机构资金池,后续增发、可转债等资本运作工具的使用也会更便捷,还能摆脱此前财务造假退市的负面标签,实现品牌信誉的复位。
第二,适配全球化战略,为美国市场布局提供支撑。
近几年,瑞幸正加速推进全球化,目前,美国首批自提店已试营业,且选址在曼哈顿中城等核心高流量区域。此次美股重新上市,既能向美国投资者直观展示其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又能借助美股上市企业的身份,提升其在美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为后续在美进一步扩张门店、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第三,更低的融资成本,支撑门店扩张。
一般而言,回归主板后,企业信用利差与股权风险溢价有望回落,综合资本成本可能下降,这对于正处于扩张期的瑞幸而言,能大幅降低资金成本,支撑其持续扩张与业务创新。
02 从业绩看,瑞幸还能上市吗?
从业绩看,瑞幸有再次上市的底气吗?
如今瑞幸早已摆脱了退市时混乱不堪的样子。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 123.59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47.1%。 二季度 GAAP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达 17.00 亿元,营业利润率提升至 13.8%,GMV 达141.79 亿元。

门店方面,瑞幸全球门店总数已达26206家,本季度在中国市场净增2085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 26117 家,其中自营 16903 家,联营9214 家;国际市场方面,净增24家门店,海外门店总数达到89家,其中新加坡自营门店63家、美国自营门店2家、马来西亚加盟门店24家。
《节点财经》看来,瑞幸的“起死回生”,核心在于重构了业务逻辑。退市前的“疯狂补贴+盲目拓店”模式早已被摒弃,新管理团队确立了“规模+效率”双驱动的战略。通过密集的门店网络(尤其是高坪效的快取店)覆盖消费场景,依托数字化系统优化供应链与订单履约,以高频上新(如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爆款)维持用户粘性。
在全球化方面,瑞幸也在加速。
2025年7月2日,瑞幸咖啡在美国纽约开设首批两家门店,分别位于曼哈顿百老汇大道755号和第六大道800号。其中,百老汇755号门店地处纽约大学与联合广场之间,距纽约大学仅100米,周边国际学生密集,中国留学生数量较多,具备较大消费潜力。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二季度,我们深度聚焦规模增长,加速收入增长与营业利润率提升。凭借规模、效率、交付和供应链的优势,我们在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实现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双位数增长。”
展望未来,郭谨一表示,将继续关注市场份额的增长。“我们将依托规模优势、产品创新能力,以及结合用户洞察,我们能够灵活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相信,这些核心竞争力,将助力瑞幸咖啡实现可持续的长期高质量增长,并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市场领先地位。”
03 从资本法规看,瑞幸可能上市吗?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观。
目前,瑞幸咖啡的存托凭证继续在场外市场交易。截至最新的美东时间11月14日收盘,瑞幸粉单市场报37.8美元/股,相比其2020年6月29日在粉单市场上市时收盘价1.54美元/股,涨幅高达2354.55%。
那么,从美股的法规看,瑞幸能上市吗?

一位从事美股发行的专业人士告诉《节点财经》,美股退市后的企业可以再次上市,不管是主动退市还是被动退市,只要解决此前导致退市的问题,满足交易所的上市标准,就能重新提交上市申请,不过不同退市类型的企业重新上市的难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主动退市:这类企业多是出于私有化、业务重组等战略考量主动退出美股。由于通常不存在财务造假、合规重大违规等恶性问题,重新上市的阻碍相对较小。比如企业完成私有化后,若后续业务发展达到上市所需的财务指标、市值要求等,可按正常流程再次申请在美股上市。
对于被动退市:这类企业是因未满足最低股价、财务报告不合规,甚至财务造假等问题被强制退市,重新上市的难度更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若涉及财务造假等严重问题,企业需先彻底完成整改,消除不良影响,重新建立规范的财务和内控体系,再证明自身具备持续经营和盈利的能力,之后才有机会通过审核实现重新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美股重新上市需满足与首次上市相同的完整要求,比如特定的市值、财务数据、信息披露规范等。而且企业退市后大多会先在场外交易市场(如粉单市场)交易,其间需要持续完善自身经营与合规情况,才能为重新上市打下基础。
对于瑞幸而言,想要重回美股上市,并非不可行,但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节点财经》看来,当前,解决审计相关核心合规问题,这是瑞幸重新上市的关键。一般而言,需连续2~3个会计年度由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可现场检查的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且工作底稿完整可查。当下,急需成功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类有影响力的头部机构背书,才有可能获得监管与市场认可。
此外,瑞幸需彻底消除财务造假遗留影响。重新上市前需彻底厘清过往财务问题,确保财务体系无漏洞。同时,要建立透明、规范的财务披露机制,向监管机构和市场清晰展示整改成果,证明其当前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以此修复监管层对其财务合规性的信任。
财务造假的负面影响深远,即便业绩向好,美股投资者和中介机构对其仍可能心存芥蒂。而且交易所拥有“公共利益”裁量权,鉴于瑞幸的造假前科,大概率会对其设置更长“冷静期”或更高披露要求,后续需持续用稳定合规的运营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打消市场疑虑,这一过程漫长且艰巨。
除了法律法规上的要求,瑞幸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在国内市场上,库迪等品牌以相似的低价、扩张策略快速崛起,不断挤压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中,星巴克等老牌巨头根基稳固,且瑞幸美国门店周边还有众多本土咖啡品牌竞争。
瑞幸目前靠性价比和经典单品打开美国市场,但长期来看,如何在产品差异化、用户粘性上超越对手,维持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仍是巨大的挑战。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