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药企失控?潘卫东内幕交易背后:石药集团传统业务暴跌,创新药“远水能否救近火”|创新药观察 石药集团潘卫东行政处罚 潘卫东内幕交易的具体案例有哪些
创始人
2025-11-14 13:21:16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2025年11月,石药集团执行董事潘卫东因内幕交易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处以500万元罚款,这一事件引发市场对这家千亿市值药企治理结构的广泛关注。

据证监会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潘卫东在2023年12月期间,利用其作为石药集团执行董事、新诺威制药董事长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牵头人的职务便利,在知悉新诺威拟收购石药百克的重大资产重组信息后,于敏感期内通过石药集团全资附属公司恩必普的证券账户,累计买入新诺威股票274.258万股,交易金额高达9998.8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潘卫东在此次交易中最终以亏损告终。

不仅如此,调查还显示,潘卫东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存在不配合询问的情形。与潘卫东同期因同一重组事件受罚的还包括另外三名“石药系”原董事及高管,这一情况引发市场对石药集团内部控制的普遍担忧。

事发后,《华夏时报》记者就“公司是否建立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事件后将采取哪些措施强化内控?”等一系列问题对公司进行采访,但一直未收到答复。

业务转型遭遇挑战

潘卫东内幕交易事件发生之际,正值石药集团面临严峻的业务转型压力。

据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石药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8.5%,成药业务收入大幅下滑24.4%,其中抗肿瘤药物收入跌幅超过60%。



(数据来源:Wind)

同时,石药集团的业务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传统成药业务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成药收入102.48亿元,同比下滑24.4%,占总营收比重从2024年上半年的83.2%降至77.2%,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至65.6%。成药业务的下滑主要源于带量采购政策对传统大品种的持续冲击,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

抗肿瘤业务是石药集团成药板块的第三大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公司抗肿瘤业务收入遭遇显著下滑,同比大幅下降60.8%,收入降至10.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约26.81亿元减少了16.3亿元。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8.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3%。

其中,曾年销售额约27亿元的明星产品多美素®,在2024年京津冀集采中已降价23%,2025年第十批国采进一步降价89%至98元/支。尽管销量同比增长12%,但价格暴跌导致收入贡献减少78%,成为抗肿瘤板块收入下滑的首要因素。

另一核心产品津优力®(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升白药)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升白药,2024年京津冀“3+N”集采降价58%后,2025年又以最低价中选第十批国采,叠加医院渠道流失,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超50%。

两款产品合计拖累抗肿瘤板块收入减少约8个百分点,而该领域其他产品(如克艾力®、多恩益®等)尚未形成规模放量,无法对冲核心单品的收入缺口。

对此,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集采政策影响方面,石药集团抗肿瘤药物收入因集采降价大幅下滑60.8%,而恒瑞医药等同类企业却能凭借管线多元化有效缓解冲击。这表明传统药企构建“集采韧性”迫在眉睫。调整产品组合策略无疑是重要一环,传统药企不能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单一治疗领域。应加大在非集采重点领域的产品布局,像罕见病用药、高端仿制药等,降低对集采品种的依赖程度。同时,丰富产品管线,涵盖不同治疗阶段、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这样,即便部分产品受集采影响收入下降,其他产品也能弥补损失,维持企业整体业绩的稳定。

袁帅还表示,石药集团还需加强成本控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集采带来的价格压力,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受核心产品恩必普医保谈判降价及舒安灵纳入集采双重冲击,公司神经系统板块也遭遇下滑。

神经系统板块作为石药集团成药业务第一大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28.3%。

作为中国首个脑卒中治疗1类创新药,恩必普在2024年医保谈判中价格下调约12.5%,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约30%。尽管其胶囊剂通过院外零售渠道弥补部分缺口,但注射剂作为主力剂型收入缩水显著。

另一款产品,舒安灵在2024年12月纳入第十批国家集采,中标价较原挂网价降幅超50%,2025年上半年医院渠道销量虽增长15%,但价格暴跌导致收入同比减少约40%。

尽管明复乐(依达拉奉右莰醇)因新增急性缺血性卒中适应症实现收入增长,但销售额不足2亿元,难以对冲核心产品下滑。

除神经系统外,抗感染、心血管等传统优势领域收入均出现两位数下滑,抗感染类产品同期收入16.57亿元,同比下滑28.2%、心血管类产品收入8.68亿元,同比下滑29.3%。

抗感染领域,2023年以来多款抗生素制剂纳入地方集采,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降价45%,同时海外需求疲软。尽管安复利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销售收入增长20%,但基数不足3亿元,难以扭转板块颓势。

心血管领域的核心产品玄宁因未中选第八批国采,2024年医院终端销售额同比下滑3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流失约20%市场份额。同时,同类产品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集采中低价中标,挤压玄宁剩余市场空间。

创新转型难弥补主业下滑

面对传统业务压力,石药集团正努力向创新药领域转型,但这一过程充满挑战。

近年来,石药集团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从2019年的20亿元增至2024年的51.9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至26.83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26.2%。


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2025年上半年,石药集团有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善泽平、美洛泰,以及恩益坦的新增适应证。

同时,也有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5款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对外授权合作成为石药集团创新转型的另一路径。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4项对外授权项目,累计合同金额达97.1亿美元。

授权收入达到10.75亿元,部分抵消了成药业务收入的下滑。

然而,这些创新药业务尚未能弥补传统业务的下滑。石药集团有近90个产品在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其中12个已递交上市申请,超过30个重点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但到2028年底,才能有50多款新药或新适应证申报上市,这意味着创新药业务的贡献需要时间积累。

未来,石药集团创新药能否帮助公司扭转业绩颓势,《华夏时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燃气板块多股涨停 燃气板块多股... 2025.11.14本文字数:1041,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郭霁莹11月14日,燃气...
申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同... 11月13日晚间,申科股份(00263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董事长何建南、总经理黄宝法、董事...
微信公布三个隐藏功能 11月12日 微信官方公布视频通话的三个隐藏功能 快来看看你有没有发现 1→1,秒CALL亲友 打视...
提拔“85后”执掌新行长,“四...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多种迹象表明,上市农商银行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个重要背景...
AI投资“军备竞赛”接连升级,... 蓝鲸新闻11月14日讯(记者 严沁雯)"标普500指数中超过30%的市值集中在前七大科技公司,这种集...
美国政府终于“复工”!但留下一... 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终于画上句号,但这恐怕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战”,导致这场混乱的深层政治矛盾一个...
V观财报|裕太微:董秘、董事离... 【V观财报|裕太微:董秘、董事离职属于正常人事变动】11月14日,裕太微召开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谈及...
涉深圳宝能城160处房产,中信...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近日,曾举牌万科“铩羽而归”的姚振华旗下宝能城有限公司...
中汽研:正在制定固态电池新国标... 红星资本局11月14日消息 11月13日,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
A股重要信号,至少6家券商上调... 记者丨孙永乐编辑丨巫燕玲近日,A股10月融资融券新开户数据出炉。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