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688036.SH)正计划寻求赴港二次上市。
11月12日晚间,传音控股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传音方面在公告中称,此举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前三季度净利近“腰斩”,Q3增收不增利
不过,目前传音控股的盈利情况亟待改善。
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43亿元,同比微降3.33%;然而归母净利润为21.4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97%,近乎“腰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31亿元,同比降幅达46.71%。
若单看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Q3营业收入虽达到204.66亿元,同比上升22.60%,但归母净利润仅为9.35亿元,同比反而下降了11.06%。
对于利润的大幅下滑,传音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为:“受市场竞争以及供应链成本综合影响, 营业收入及毛利额减少所致。”
“非洲之王”腹地承压,小米等加速“抢食”
传音在财报中提及的“市场竞争”因素,正随着其他手机厂商的加速“出海”而变得愈发激烈。
传音虽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且IDC数据显示其2024年在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市场智能机出货量仍位居第一。但这片曾经的广阔市场,正成为全球手机品牌寻求增长的蓝海。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此前的报道中曾梳理,小米、荣耀、三星、OPPO等品牌均在加速布局非洲市场。据小米集团2025年中期报告,其在非洲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同比提升。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内部已成立战略小组,针对传音的强势区域进行精准对标。
事实上,从传音2024年财报来看,亚洲等其他区域市场已逐步取代非洲市场成为其收入主体。
在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承压的背景下,传音的战略动向和运营数据也呈现出分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在净利润同比下降超40%的情况下,传音控股选择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21.39亿元,同比增长17.26%。
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32.85亿元,同比增164.66%。传音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主要是“本期到期的原材料采购款较同期下降较大, 采购原材料付款同比减少所致”。资产负债表亦显示,公司应付账款较2024年底大幅增加。
从行业层面看,传音此时启动赴港上市,也契合了A股消费电子企业的“赴港潮”。传音是去年以来A股消费电子企业赴港上市潮的最新一例,此前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均已官宣或启动赴港上市。
截至11月13日收盘,传音控股A股股价为64.99元/股,跌1.31%,总市值748.2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