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杠杆游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725篇原创

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
一段无意识的直播,两句无意间的对话,戳破了潮流玩具巨头精心构筑的溢价围墙。
11月6日晚,泡泡玛特在抖音平台的官方旗舰店直播时,工作人员在未意识到直播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对产品定价的议论被实时播出,成为引爆社交媒体的“舆论炸弹”。

镜头前,女主播手持一款售价79元的DIMOO挂链盲盒,眉头微蹙的迟疑脱口而出:“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话音未落,身旁男同事的补刀堪称“神助攻”: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这段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诚实直播”的片段,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迅速发酵,相关话题次日便冲上热搜榜首。
11月7日,“泡泡玛特直播事故”登上微博热搜。泡泡玛特官方客服回应称,已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处理,但不会开除涉事员工。

与此同时,11月7日泡泡玛特港股早盘下挫,截至收盘股价跌幅近6%,报204.8港元,创下近5个月新低。
01
在蜜妹看来,这次直播间事件之所以能引爆舆论,除了泡泡玛特本身这个自带流量的大IP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它把一个长久存在于私域讨论的话题,从“自家人”那边,猛然推到了公开舆论的审判席上。
长久以来,关于泡泡玛特产品贵、溢价过高、收智商税的讨论从未停止。一个成本可能仅为几元到十几元的PVC塑料玩具,经过IP包装、盲盒营销和系列化运作,便能标上59元、69元乃至更高的价格。
但我们知道,品牌才是那个最值钱的地方,不然为啥那些奢侈品的一个编织袋卖上万,还仍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呢。

泡泡玛特也差不多,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成功的为其品牌“造梦”的能力。它通过Molly、Dimoo、Skullpanda等极具个性的IP,为消费者构建了一个逃离现实、充满陪伴感和艺术性的精神世界。
某种程度上,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身份认同。
然而,直播间的“真情流露”,瞬间完成了很多人对该品牌的“祛魅”。因为它无情地提醒消费者,梦幻的IP背后是冰冷的商业计算,每一次“为爱买单”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人傻钱多”的例证。
这种内部视角的暴露,比任何外部批评都更具杀伤力,它动摇了品牌与核心粉丝之间基于情感链接的信任根基。
从这方面来看,这次事件对泡泡玛特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02
在蜜妹看来,泡泡玛特的这次“翻车”有点命中注定的意思。
众所周知,2025年上半场的泡泡玛特所向披靡。前有爆火的LUBUBU被拍出百万天价,创始人王宁成为河南新首富,后有炸裂财报宣告“情绪价值”带来的增长。
此前泡泡玛特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毛利97.61亿元,同比增长234.4%;净利润46.82亿元,同比增长385.6%;毛利率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每股盈利344.17分,同比增长395.3%。
这样的增速,放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属于“神话级”。

最新泡泡玛特的三季度业务状况披露,泡泡玛特第三季度整体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245%-250%。其中,中国收益同比增长185%-190%,海外收益同比增长365%-370%。从具体地区看,美洲市场同比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同比增长735%-740%。
股价方面亦然,从年初到8月,泡泡玛特的股价从80多元涨到300出头,翻了接近4倍。
但人生总有起伏,企业也是。在阶段性的高光时刻过去之后,下坡路是必然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近2个多月里泡泡玛特的股价持续走跌,也看到了这次直播间的“翻车”。
如此来看,这绝非孤立的公关危机,而它是泡泡玛特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内部文化、定价策略与外部消费者情绪、市场环境变化之间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
03
贵,不仅是单纯的吐槽,更像是市场的拷问。两个月内蒸发的40%股价,是市场对泡泡玛特未来盈利能力、品牌护城河和增长可持续性的一次严厉的、提前的重估。
曾几何时,“万物皆可盲盒”的风潮让资本蜂拥而入,2021年潮玩行业融资额达45亿元,较2020年增长300%。
而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概率游戏”。
你花79元购买一个盲盒,可能抽中价值数千元的隐藏款,实现“百倍收益”;但更大概率是获得一个价值仅数元的普通款。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与赌博有着相似的神经机制。
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在于,一旦消费者看清本质,魔法就会消失。

图表来源|深投产业研究院(特此感谢)
不过潮玩这边增长的逻辑并未消失。此前蜜妹看到深企投产业研究院预测,2026年中国潮玩零售额将达到1101亿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24%,中国将占全球潮玩市场的27%份额。但市场的增长将更多来自差异化竞争、IP多元化运营和下沉市场拓展,而非单一的价格提升。
且随着52TOYS、寻找独角兽、TOP TOY等品牌的崛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泡泡玛特的龙头地位也正受到挑战。
这场直播事故之所以具有象征意义,是因为它标志着盲盒经济的情感溢价模式似乎走到拐点。泡泡玛特必须加速从一家“盲盒玩具公司”向一家真正的“全球化IP运营平台”转型。
文章仅供讨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本 文未注明图片均来自于企业或监管部门公告,特此说明和感谢!
本文为闺蜜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联系请加微信alioyer(备注:闺蜜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