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传承不等于传位,美的、安踏等让专业取代血缘 姘戜紒瀹舵棌浼犳壙瑙e喅鍔炴硶 姘戜紒浼犳壙鏂瑰紡
创始人
2025-11-07 11:52:03
0




作者 | 上市公司企业家交流中心许长忠、袁睿方子

导语:唯有通过治理架构的系统性重塑,才能实现从 “家族世袭” 到 “制度传承” 的跨越,为百年企业筑牢根基。

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民营企业,正集体面临一场关乎存续的“传承大考”。

数据显示,我国 80% 以上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经营,但仅有 30% 能成功传至第二代,传至第三代的比例更骤降至 13%。当前,超 50% 的民营企业家步入 50-60 岁,300 多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过 65 岁,“无人接班” 的窘境与 “治理断层” 的风险相互叠加,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为破解这一困局指明方向 —— 唯有通过治理架构的系统性重塑,才能实现从 “家族世袭” 到 “制度传承” 的跨越,为百年企业筑牢根基。

01 传承困局:从“子承父业” 到 “管理失序” 的现实挑战

“父亲打下的江山,我接不住”,这是不少民企二代的共同心声。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之子胡佳佳接班 7 年,企业累计亏损超 32 亿元,最终周成建不得不重新出山;桃李面包在继承人吴学亮接手后,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娃哈哈传承话题近期备受关注,宗馥莉曾以激进改革试图颠覆父辈 “家文化” 体系,却因缺乏利益平衡能力引发老员工抵触、经销商抵制,叠加股权结构制约,改革推进受阻,最终辞去所有管理职务。

当前家族企业传承正遭遇“意愿缺失、能力不足、系统排斥” 三重困境。调研显示,超八成家企二代对接班缺乏兴趣;即便愿意接班,也常陷入 “有身份无实权” 的尴尬 —— 挂着高管头衔,却难以撼动创始人的决策权威,老员工仍唯 “老领导” 马首是瞻。

认知鸿沟与文化冲突进一步加剧传承难度。创一代信奉“现金流为王” 的生存哲学,管理上依赖人情与经验决策;具备高学历、国际视野的二代则更推崇数据驱动、系统管理与技术创新。这种分歧在数字化转型、科创投入等领域尤为突出,往往导致改革举步维艰。更危险的是 “信任三角” 断裂:创始人对二代不放心,老员工对二代不认可,二代夹在中间沦为 “夹心层”,即便完成形式上的交接,企业也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传子无力,放权不敢” 的矛盾,更暴露了治理体系的短板。

老干妈曾尝试引入职业经理人调整产品配方,因市场反应惨淡,70 岁的陶华碧被迫复出;部分企业过度依赖职业经理人,又引发 “内部人控制” 风险,形成 “层层套娃” 的管理乱象。麦肯锡数据显示,全球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仅 24 年,与创始人平均工作年限基本一致。传承期的战略中断、供应商撤资、银行抽贷等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冲击整条产业链,杉杉股份因传承动荡陷入破产重整,便是典型案例。

追根溯源,这一困局源于两大历史惯性: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的草根创业模式,让“父子并肩、兄弟搭档” 的家族治理成为主流,企业控制权与家族资产高度绑定,未能建立股权信托、职业经理人体系等 “十五五” 规划倡导的现代治理工具;另一方面,近八成企业家受 “讳言身后事” 传统观念影响,缺乏系统性传承规划。

普华永道调研显示,中国家族企业新生代中 94% 是第二代,而全球范围内近三成是三代接班人,代际断层与治理规划缺失相互交织,加剧了传承风险。

02 国际标杆:百年企业的治理密码——“长期资本 + 专业管理”

当中国企业深陷传承焦虑时,丹纳赫、赛默飞、思百吉等全球行业巨头,早已通过治理结构创新摆脱血缘传承依赖,实现数十年稳健发展,其核心逻辑与“完善长钱长投生态”“强化专业治理” 理念高度契合。

丹纳赫:制度比人更可靠

从工业设备企业转型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龙头,丹纳赫的关键在于“财团控股 + 职业经理人专业化运营” 的架构设计。

创始人家族借助家族信托与机构资本搭建稳定持股平台,逐步退出经营层,董事会以专业背景成员为核心主导决策。其打造的 “丹纳赫业务系统(DBS)” 标准化运营框架,让职业经理人能可复制地推动并购整合与效率提升 ——2021 年收购 Cepheid 后,仅 18 个月便通过流程优化实现其利润率提升 12%。

即便 2024 年其普通股权益回报率降至 7.6% 的五年低点,仍高于板块内 78.7% 的企业,充分印证了制度对长期收益的保障作用,也为企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典型范例。

赛默飞:董事会的“专业制衡术”

作为全球科学服务领域龙头,赛默飞12 名董事中 8 名为外部独立董事,覆盖生命科学、财务、合规等专业领域,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均由独立董事主导,从根源上规避 “内部人控制” 风险,这与当前政策强调的 “强化董事会监督职能” 一脉相承。

职业经理人薪酬中,50% 的长期激励与 ROE、研发投入等硬性指标挂钩,推动诊断业务板块在三任职业经理人接力深耕下,全球市占率突破 35%。

借助 “五年战略滚动规划”,即便 CEO 更迭,企业核心业务仍能保持连贯 ——2021 年在苏州落地生命科学产业基地、2022 年与莫得纳达成 15 年合作等决策,均体现出跨越管理层迭代的长期视角。

思百吉:私募财团的“赋能式控股”

被KKR 以 64 亿美元收购后,思百吉的治理重构颇具启发意义。KKR 通过全资子公司实现 100% 现金收购,以产业财团身份掌握企业控制权,却不直接干预日常经营,仅在战略层面推动非核心资产剥离,助力企业聚焦材料分析主业。

同时,KKR 引入具备跨国企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推行 “事业部制 + 超额利润分成” 机制,将业务单元利润率与管理层激励直接挂钩,两年内推动核心产品市占率提升 8 个百分点。这种 “财团定方向、经理抓执行” 的模式,生动诠释了 “资本与产业协同” 的发展要求。

梳理三大国际标杆可见,其共同治理逻辑清晰:通过信托、财团等形式实现“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以专业化董事会形成监督制衡,用长期激励机制绑定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利益,彻底摆脱对 “家族继承人” 的依赖 —— 这与我国企业治理改革的方向高度一致。

本土实践:美的、安踏的“破局之路”

国际经验能否在本土落地?美的、安踏等企业的探索,已证明“财团 + 职业经理人” 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其路径与当前政策导向形成良性呼应。

美的集团:从“家族控权” 到 “专业经营”

何享健家族通过美的控股持有集团28.33% 股权,形成相对控股格局,同时引入高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构建制衡机制,契合 “发展多元持股结构” 的倡导。

家族通过制定宪章明确不干预经营,将管理权完全交予方洪波领衔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并通过 “全球合伙人计划” 授予核心高管锁定期长达 5 年的限制性股票。

董事会中 40% 为独立董事,审计等关键委员会由外部专家主导,还依托数字化系统建立 “红黄灯” 预警机制监控经营风险,践行了关于“强化数字化治理与风险防控” 的要求。

这套治理体系推动美的营收从 2011 年的 1341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4091 亿元,净利润增长近 6 倍,库卡中国营收占比也从 15% 提升至 35%。

安踏集团:“双轨制” 平衡家族与专业

丁氏家族通过多个家族信托合计持有安踏75% 股权,搭建稳定的财团控股平台,符合 “完善家族企业传承制度” 的政策方向。

管理层面,安踏采用 “职业经理人 + 家族二代” 双轨制:引入郑捷等外部高端职业经理人负责并购与现代化管理,给予市场化薪酬与股权激励;同时让丁少翔等二代在迪桑特、可隆等细分品牌历练,接受职业经理人团队的专业培养。

2024 年,安踏实现营收 708.3 亿元、净利润 155.96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迪桑特等品牌增速超 50%,成为 “家族情怀” 与 “专业能力” 共生的典范。

方太集团:“三三制” 的渐进式转型

茅理翔通过“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 的渐进策略,将研发、营销、管理权逐步移交儿子茅忠群,同时推动企业向 “家族控股 + 职业经理人管理” 转型。

这种平稳过渡模式,既保留了家族对企业的情感联结,又通过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响应了“分类引导民营企业治理升级” 的原则,助力方太从传统家电企业成长为高端厨电领域的领导品牌。

03 破局之道:“财团 + 职业经理人” 的治理重构方案

破解民企传承困局,核心在于打破“家族控制 + 个人主导” 的治理惯性,构建 “资本稳定 + 专业管理” 的现代治理体系。“财团 + 职业经理人” 模式通过资本属性与管理能力的精准匹配,为企业百年传承提供可行路径。

模式内核:资本与管理的共生平衡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建立“财团控股稳方向、职业经理操盘运营” 的二元治理结构,与国家推崇的“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的理念高度一致。

其中,财团作为长期资本持有者,替代传统家族成为企业稳定股东,核心功能是提供战略指引、资本支持与风险兜底,而非干预日常经营;职业经理人团队凭借专业能力执掌企业运营,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与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

两者通过董事会形成制衡与协同,既规避了家族传承的能力短板,又克服了单纯职业经理人模式下的短期主义倾向。

日本企业的“共生型治理” 可作参照。丰田家族仅持有约 2% 股份,却通过与职业经理人的长期合作实现百年发展,十一任总裁中既有家族成员也有外姓人,完全遵循能力竞争原则;佳能则将 “共生” 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利润三方分配制度绑定资本、经营与劳动利益,这与中国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的要求相呼应。

独特价值:破解传承三大核心痛点

相较于传统家族传承,“财团 + 职业经理人” 模式针对性解决了三大关键问题,精准契合 “十五五” 企业治理改革诉求。

- 信任重构:财团作为第三方长期资本,跳出家族内部情感纠葛,通过制度化安排搭建 “资本 - 管理 - 员工” 新型信任关系,避免 “老臣不服管” 的内耗。美的集团的实践已显现成效 —— 何享健家族通过宪章明确不干预经营,形成 “家族控股、专业经营” 格局,推动企业市值突破 5500 亿元。

- 专业适配:职业经理人选拔完全基于市场标准,能精准匹配企业数字化转型、科创升级的需求。赛默飞高管团队均具备数十年行业经验,CEO Marc N. Casper 的职业历练确保其对企业战略的深刻理解,而长期激励机制则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深度绑定。

- 长期导向:财团的资本属性决定其更关注持续价值增长而非短期收益。KKR 收购思百吉后推动的业务优化,正是 “培育耐心资本” 的生动实践,这一优势是家族资本常因代际更迭而缺失的。

中国实践:从局部探索到体系构建

中国企业已出现“财团 + 职业经理人” 模式的局部探索,“十五五” 规划的出台则为其体系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美的集团构建的 “家族财团 + 职业经理人” 雏形,证明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国内具备落地可行性;而引入专业财团,能进一步解决家族资本规模有限、战略视野受限的问题。

当前需推动这一探索走向体系化:

- 财团培育:可重点发展两类主体 —— 产业型财团由行业龙头联合金融资本组建,聚焦产业链长期布局,响应 “强化产业链协同” 要求;专业投资型财团借鉴淡马锡模式,以长期价值投资为导向,契合证监会 “完善长钱长投生态” 的部署。

- 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需完善资质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参考赛默飞将薪酬与长期绩效深度挂钩的做法,同时建立职业声誉约束机制,落实“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的政策要求。

- 制度保障:依托《民营经济促进法》与《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通过公司法修订、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财团持股与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例如对家族信托设立给予税收支持,对职业经理人长期激励实行递延纳税,呼应“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制度环境” 的导向。

04 结语:治理现代化是百年企业的唯一通行证

家族企业的传承难题,本质是治理模式的代际适配问题,更是民营经济能否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关键检验。

中国民营企业从“创一代” 的 “胆识驱动” 迈向 “百年企业” 的 “系统驱动”,必然要求治理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丹纳赫的制度体系、赛默飞的制衡机制、日本企业的共生理念,共同指向一个结论:企业长远发展,终究要依靠可复制、可传承的制度体系,而非依赖个体智慧与血脉延续。

“财团 + 职业经理人” 模式并非否定家族企业,而是对其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升级,更是响应 “十五五” 规划的必然选择。它既保留资本稳定性,又注入管理专业性;既传承企业核心价值,又激活组织创新活力。

当中国企业真正打破 “子承父业” 的路径依赖,建立资本与专业共生的治理生态,不仅能实现跨越周期的成长,更能为民营经济成熟壮大、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提供坚实支撑 —— 这既是企业自身的进化,也是中国民营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年冬天流行穿得跟皮皮虾一样,... 虽说潮流时尚一向难懂,但今年冬天一马当先的这款热门单品,还是格外令人困惑。排骨羽绒服,火了。这么说你...
百亿证券ETF(159841)... 11月7日早盘,上证指数低开后回升,盘中重新站上4000点。截至早盘收盘,沪指跌0.16%,深成指跌...
孙东旭和董宇辉都走了,俞敏洪怎... “小作文”风波之前,俞敏洪曾调侃自己和董宇辉、孙东旭之间是“三角恋”关系。俞敏洪可能是口误,因为三角...
蚂蚁集团升级组织架构 推动医疗... 资料图。本文来源:科创板日报 记者 黄心怡蚂蚁集团升级组织架构 推动医疗健康业务成为战略支柱板块《科...
光伏市占率第一,晶科能源前三季... 近日,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688223.SH)三季报发布。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
双11新风向:从“囤货狂欢”到...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唐洛第17个双11到了。这个曾象征中国消费活力的年度狂欢,正在悄然转向。如...
突然,直线涨停!三大利好,重磅... 市场似乎正在跑出新赛道!早盘,A股商业航天板块短线拉升,上海沪工直线触及涨停,航天智装涨超6%,上海...
饿了么,“消失”在17岁 饿了... 作者|吴嗯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11月3日,饿了么App...
109股获券商推荐;中信证券、... 南财投研通数据显示,11月6日,券商给予上市公司目标价共29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目标价涨幅排名居前...
“AI老师”火了,噱头还是真刚... 作为教育3C领域的亮眼单品,学习机的销量还在涨。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学习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