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朋克周,作者:朋克周,题图来自:AI生成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双重叙事撕裂的时代。
第一重叙事,是关于“智能”的无限飞升。我们欢呼GPT-5的涌现,我们目眩于Sora对现实的复刻,我们笃信代码与算法将构建一个“新世界”。我们追捧“算力央行”的缔造者黄仁勋,将其视为新纪元的主宰,将GPU奉为新时代的“数字黄金”。
但我们刻意忽视了第二重叙事,一个更古老、更残酷的叙事:物理的回归。
AI的尽头不是智能,是物理。是热力学,是焦耳定律,是变压器容量。当奥特曼公开承认AGI最大的瓶颈是“能源”时,当马斯克将算力竞争比作“军备竞赛”并指出“电力是明年的短缺项”时,第一重叙事中那个由纯粹信息构成的“无限世界”开始崩塌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算力”正在从一种“资产”迅速异化为一种“负债”。
每一块被点亮的H100,都是一个永不餍足的“电能吞噬单元”。当万亿参数的模型在云端“思考”时,物理世界的“熔炉”正在熊熊燃烧。
这场游戏的真正入场券,从来不是你拥有多少GPU。而是,你能为这些GPU“点亮”多少“瓦特”?
欢迎来到“新瓦特时代”。在这个时代,科技巨头、算力主权、乃至国家意志,都将跪倒在一个更古老的权力面前。一个“旧世界”的幽灵正在回归,它将成为智能时代最终的仲裁者。
我们称之为:“瓦特央行”。
我们必须重构对“数据中心”的认知。
在Web 2.0的“信息时代”,数据中心是一个“图书馆”或“交换中心”。它的核心使命是“存储”与“连接”。它的主要成本是带宽和土地。电力,仅仅是维持其运转的众多运营成本之一,与服务器折旧、网络费用并无本质区别。
但在“智能时代”,数据中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物种变异”。它不再是“图书馆”,它蜕变为“数字熔炉”。
工业时代的熔炉,吞噬煤炭,产出钢铁,重塑了物理世界。智能时代的熔炉,吞噬电力,产出智能,正在重塑人类的认知世界。
这个隐喻的背后,是两个冰冷的物理现实:
1. 密度的诅咒: 传统的CPU机柜,功率密度通常在5千瓦~15千瓦。而一个标准的AI算力机柜(例如搭载8块H100),其峰值功率轻易突破12千瓦~15千瓦。这只是开始。下一代B200、P100,以及对液冷(包括浸没式)的疯狂追求,其唯一目的就是解决“热流密度”的物理瓶颈。当一个机柜的功耗飙升至50千瓦、100千瓦乃至更高时,它就不再是“IT设备”,它是一个“工业级热源”。
2. 永恒的焦耳: AI的“智能”与“能耗”呈指数同步。训练一个万亿参数模型,其消耗的能量(兆瓦时)是惊人的。但更可怕的是“推理”。训练是一次性的锤炼,而推理是7x24小时的“维持清醒”。当Sora需要实时渲染视频,当AI Agent需要全天候待命时,“数字熔炉”就必须永不熄火。
当“熔炉”成为AI文明的基础设施时,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发生了:那些被我们视为“新世界主权”(如OpenAI、Google、Microsoft)的科技巨头,突然发现自己被迫“重返”物理世界。他们不再是轻盈的、靠代码驱动的“平台”。他们一夜之间,变成了“重工业”玩家。
他们变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电老虎”。
这场游戏的性质,从“谁的代码更高明”,变成了“谁的熔炉火力更猛”。而要维持熔炉的火力,你需要一种比GPU更稀缺的资源。
“运营成本”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了。
在Web 2.0时代,电力是一种可以被优化的“成本”。科技公司可以通过购电协议、绿色能源采购和选址优化来压缩这项开支。但在“新瓦特时代”,能源不再是“成本”,它变成了“准入资本”——它不再是你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资格“入局”的问题。
这场转变触发了“新圈地运动”。
过去的“圈地运动”,是靠近用户,争夺的是“网络延迟”。科技巨头在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巷”或硅谷寸土寸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比特”的延迟。
而今天的“新圈地运动”,是靠近电厂,争夺的是“瓦特延迟”。
巨头们正在疯狂逃离硅谷和纽约,他们的新目的地是:德克萨斯(廉价风电)、俄亥俄(页岩气)、中东(主权基金与海量光伏)、乃至北极圈(水电与地热)。他们追逐的不再是“网络枢纽”,而是“电力枢纽”。
这同时导致了“购电协议”的异化。过去的购电协议是一份商业合同,而今天的购电协议是一份“能源条约”。当微软与Brookfield签署10.5吉瓦的创纪录可再生能源协议时,它不是在“买电”,它是在“锁定”一个中等国家规模的发电量。它是在确保其AI主权,在未来十年拥有“燃烧”的权力。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噩梦般的恐惧:“算力搁浅”。
什么是“搁浅资产”?在传统金融中,它是指那些因市场或监管变化而失去价值的资产(如煤矿)。而在新瓦特时代,一个全新的、价值万亿的“搁浅资产”正在浮现:那些没有获得电力许可的GPU集群。
想象一下:一个耗资100亿美元建成的AI数据中心,堆满了最新的B200芯片,但它无法获得“并网许可”。这100亿的“算力资产”,瞬间在资产表上“归零”。它不是资产,它是一个沉重的“负债”,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镇纸”。
“瓦特”本身没有意义,流动的“瓦特”才有。
AI的“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电网”——这个在过去五十年中被视为“陈旧”、“低效”、“无聊”的代名词的基础设施——来运输。
我们必须重建对“电网”的认知。它不再是市政图纸上的线条,它是AI文明的“主权动脉”。
然而,这条动脉正在硬化。
野村证券在其报告中嘶吼的“新瓦特时代”,与其说是一个机遇,不如说是一个“危机警告”。报告指出,美国高达30%的变压器和线路已“超设计寿命”。这个为“模拟世界”设计的电网,根本无力承受“数字熔炉”的指数级负荷。
“增长”(AI+电气化)+“换代”(老旧设备)+“结构升级”(新能源接入)——这三股力量的叠加,使“电网”成为了AI主权最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
由此,一个暴论正在成为现实:在新瓦特时代,一台大型变压器的战略价值,正无限逼近、甚至超越等重的GPU。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制造周期”完全错配。
一块GPU的制造周期以“月”计算,遵循摩尔定律。
而一台500kV大型变压器的制造周期,动辄2至5年,它遵循的是“物理定律”和“工业供应链定律”。
当你拥有了千亿的GPU,却发现你需要等待三年才能获得交付的变压器时,谁才是真正的“瓶颈”?
“算力央行”可以空运芯片,但你无法空运“变压器”和“断路器”。
这重塑了“准入”的定义。过去,创业是“PPT + VC”。今天,构建AI的“加冕时刻”,不再是“敲钟IPO”,而是你拿到当地电力公司“并网许可”的那一刻。
在“瓦特央行”的体系里,“并网”即“加冕”。 那个签字的电力工程师,成为了比VC合伙人更重要的“守门人”。
黄仁勋是这个时代的“算力央行”。他通过垄断GPU的“铸币权”,向整个AI世界“征税”。但这位新神,有一个致命的、不可克服的弱点:
他发行的“算力”,是一种“信用货币”。
它的价值,锚定在“智能能够被创造”的“共识”之上。而要维持这个共识,他的“货币”就必须被“燃烧”。
而谁来提供“燃料”?
一个更古老、更强大的角色正在登场——“瓦特央行”。
“瓦特央行”发行的“电力”,是“实物黄金”。它的价值不需要共识,它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背书。
谁是“瓦特央行”?它不是一个单一实体。它是一个由“旧世界”寡头组成的“理事会”:
掌握核电站与水坝的公用事业巨头。 控制电网调度的区域运营商。 手握能源矿藏与天然气管道的能源出口国。 制定“并网规则”的监管机构。
一个新的、基于物理现实的“权力金字塔”正在固化:
第四层(AI应用): 无数AI创业公司,它们乞求“AI主权”的API接口。 第三层(AI主权): OpenAI, Google, Meta。它们乞求“算力央行”的GPU分配。 第二层(算力央行): NVIDIA。它乞求“瓦特央行”的“点火许可”。 第一层(瓦特央行): 能源与电网的控制者。它们,制定物理世界的“利率”。
AI主权(OpenAI)必须向算力央行低头;而“算力央行”必须向“瓦特央行”寻求许可。
这就是新权力秩序的铁律。
“算力可以空运,但瓦特不能。” 电力具有极端的“本地属性”。你无法将中东的光伏“运输”到弗吉尼亚。这一定律,迫使“数字熔炉”必须“物理迁徙”到“瓦特央行”的疆域之内。
AI的地缘政治,正在被能源的地缘政治所“重写”。
面对“瓦特央行”的绝对仲裁,科技巨头们(AI主权)会坐以待毙吗?
当然不会。
我们看到,微软、谷歌、亚马逊正在疯狂投资“绿色能源”,如光伏和风电。但这是一种“伪装”。它真的是为了“ESG”或“碳中和”吗?
不。这层“绿色”的伪装,其本质是为了获取“政治正确”的“电力配额”。
光伏和风电的“间歇性”硬伤,决定了它们无法支撑AI“数字熔炉”所需的7x24x365的“基荷电力”。
真正暴露这些“AI主权”野心的,是他们对两个“终极能源”的疯狂下注:
1. 核聚变 2. SMR(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当微软向Helion(核聚变)下注,当奥特曼以个人身份投资Oklo(微型核裂变)时,他们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这是一场“独立战争”。
SMR的终极诱惑在于:它是一个“私有的、可控的、7x24小时的、不依赖电网的”超级“充电宝”。
科技巨头们真正的“终局游戏”,是试图摆脱“瓦特央行”的枷锁。他们要的不是“买电”,他们要的是“能源独立”。
这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未来图景,一个“离网的AI主权”。
想象一个建立在偏远地区的“AI堡垒”。它由一个私有的SMR核反应堆供电,内部署着数百万个GPU,通过星链与世界连接。它不依赖公共电网,不依赖旧世界的能源条约。它成为了一个“能源-算力-智能”完全自洽的、不受监管的“独立文明”。
这,才是科技巨头们为自己准备的“诺亚方舟”。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信息无限”的幻觉让我们变得傲慢。我们以为“比特”战胜了“原子”,我们以为代码可以重塑一切。
“新瓦特时代”的降临,就是“物理”对“信息”的复仇。
我们必须抛弃幻想,重新承认“物理有限”的现实。AI的“智能爆发”,正撞上“能源供给”的物理红线。
在这场游戏中,最稀缺的要素正在回归。它不是算法,不是数据,甚至不是算力。
它是“瓦特”。
所有关于AI的估值、所有关于“算力主权”的版图、所有关于国家安全的博弈——都必须在“瓦特央行”的铁律面前,被彻底“重估”。
忘掉“元宇宙”。欢迎来到“物理世界”。
我们必须重新定价一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朋克周,作者:朋克周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1616.html?f=wyxwapp
上一篇:聚焦进博|专访宜家阮林娟:上海教会我们尊重需求,中国市场让我们实现进化 聚焦进博|专访宜家阮林娟:上海教会我们尊重需求,中国市场让我们实现进化
下一篇:4000点再现,资本奔赴硬科技 新“新三样”重塑中国资产价值新逻辑 4000点金融科技板块启动 4000点之后新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