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养老金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那涨到多少合适呢?
今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为农民群体发声,建议大幅提高他们的养老金。有人提议涨到500元,也有说800元,1000元的,甚至还有人说2000元。
涨到多少合适,我们先看看在农村生活,到底要花多少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80元,平均下来每月1600元左右。

有人可能会说老人没那么多消费,不需要买房建房,不需要养育孩子,衣服也不怎么买,支出少很多。
那好,我们就降低一下标准,不低于农村低保水平总可以吧,毕竟低保保障的就是最基本生活。2024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594元,那就将农民养老金提高到600元。

有人可能又要说了,低保针对的都是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很多农村老人还可以动一动,种点菜之类的。那好,我们再降一点,每月500元,这个标准应该就是最低标准了。
什么时候能涨到500元呢?我们简单算一笔账。现在农民人均养老金大概240元,而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是143元,占比约60%。如果要涨到500元,基础养老金标准要涨到300元。
先看看过去的增长速度,201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是70元,到2025年提高到了143元。也就是说11年涨了73元,平均每年涨了大概6.6元。
从143元涨到300元,如果按这个速度,大概需要23年。当然,这两年都涨了20元,如果按照每年涨20元,大概需要7年左右,那也是2030年之后了。
说实话,这个速度还是太慢了。一个是7年之后的消费水平完全不一样了,500元不一定够。另一个是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享受不到了。

我觉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建议挺好,他说用3年时间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的养老金收入提升至620元/月,达到农村低保水平。然后再用2年时间,提升到1000元/月。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也是建议用5年时间,到2030年,把农村居民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000元。
现在农民养老金确实太低了,应该快速提升一下,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后面再慢慢涨。
很多人说给农民涨钱没用,他们只会存起来,不会消费。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农民的消费潜力很大,他们还有刚性需求没有满足。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农民养老金是250元,一个城镇职工养老金是3000元,都给他们涨50元,你觉得谁会拿出来花?那肯定是农民,因为城镇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够花了,不差这50元。
所以,刘世锦和邢自强都认为给农民涨养老金,可以大大的促进消费。刘世锦甚至说五年时间可以新增消费需求8.3万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0.3~0.5个百分点。
不求能拿到体制内的6000元养老金,甚至也不求拿到企业职工的3000元养老金,如果能够提高500元,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就能满足最基本的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