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港交所的钟声在11月6日敲响,小马智行(02026.HK)以每股139港元的定价完成77亿港元募资,成为2025年以来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IPO。这家由彭军与楼天城在2016年创立的公司,历经九年技术攻坚,终于以“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身份,站在了L4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临界点上。
从硅谷实验室的第一行代码,到北上广深街头的日常运营和超720辆Robotaxi的车队;从最初依赖海量数据训练的技术困境,到如今每周生成100亿公里仿真数据的世界模型™;从最开始的无人驾驶道路测试,到2025年二季度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激增300%——小马智行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从技术理想走向商业现实的缩影。
九年长征让L4自动驾驶从实验室代码走向日常生活
将时钟拨回2016年,曾在谷歌工作七年的斯坦福大学博士彭军,已经是百度内部数量极少的T11级员工,同时以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的身份,负责百度自动驾驶部门的研究和开发。
当时,连续11年蝉联TopCoder中国区冠军的清华大学博士楼天城,不仅是全球闻名的计算机编程大牛,还曾在Waymo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也是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T10级工程师。
对自动驾驶的热爱,为两人共同创业埋下伏笔。在看到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后,意识到自动驾驶将为社会产⽣巨⼤价值的彭军和楼天城,决心通过创业的方式参与这件能影响人类的大事。
2016年12月,彭军和楼天城在美国硅谷创立小马智行,并将创业重心放在L4自动驾驶,尤其是Robotaxi上。虽然从美国起步,但他们最终将业务重心放在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在北京成立公司后,红杉中国的中关村孵化器成为小马智行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到了2017年10月,这家公司将中国总部及广州研发中心放在广州南沙。
为了让南沙市民在2018年春节前体验到自动驾驶,小马智行通过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完成了对当地政府的承诺,并推出中国首支在开放道路运行的自动驾驶车队。在中美两地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也成功吸引广汽集团成为他们的战略伙伴。
当时间来到2018年底,小马智行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PonyPilot。
新的技术挑战很快在接下来的时间出现——当L4自动驾驶系统快速且大规模应用于汽车中时,安全,或者说比人类司机更安全,成为自动驾驶行业必须面对且解决的重要问题。
刚起步的几年,小马智行主要依赖海量数据训练自动驾驶模型。简单来说,通过收集海量的人类驾驶数据,让自动驾驶模型学习人类司机如何开车。直到2019年,楼天城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能让自动驾驶模型达到L4。
“垃圾数据越多,那么干扰越大,数据就会变成负担。”在他看来,虽然大量的数据训练能做出L2,但并不能由此让L2进化为系统表现需要好于正常人类10倍的L4,并得出了L2越厉害反倒离L4越远的结论。
虽然已在用大量数据训练自动驾驶模型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小马智行最终毅然决定做出一个能为自动驾驶模型提供训练环境并使其自主学习开车的世界模型。
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梳理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并从零开始打造能够训练并实现L4的新模型。作为公司的CTO,楼天城率先并持续承受着公司短期内难有明显进展的压力,“我只能重复告诉大家,这是正确的方向。”
幸运的是,小马智行也遇到了一批真正理解L4的投资人。正是在这个关键的调整期,在战略投资人丰田汽车领投4亿美元的情况下,这家公司最终拿到4.62亿美元融资,一举打破当时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纪录。
在众多投资人的支持及陪伴下,这家公司成功打造出采用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通过构建高真实性的训练环境和行为评估标准,打破模仿学习依赖数据、无法闭环训练和性能超越的瓶颈。
目前,小马智行的世界模型每周可生成100亿公里的测试数据,能够帮助虚拟司机自我演进和模型训练,在量产化自动驾驶硬件下实现超过人类驾驶10倍的安全性表现。换句话说,世界模型相当于为虚拟司机建立了一个AI驾校,让虚拟司机能够通过强化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驶能力。
这些适用于各类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已实现超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驾驶运营,L4自动驾驶安全性表现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目前,小马智行不仅已在深圳、广州提供7×24小时服务,还在北京启动全天候路测,累计真实路测超5500万公里,其中全无人里程超1000万公里。
如今,小马智行已经迈过了痛苦的技术变革期,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深耕日常运营。对于眼下的小马智行来说,技术是曾经的1.0阶段,运营是眼下的2.0阶段。如何把这么多车运营好,如何在更多车的情况下,实现单车运营的盈亏平衡甚至毛利转正,是小马智行面临的下一个课题。
Robotaxi超720辆即将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
要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离不开三连问:
第一问:要有多少辆Robotaxi,才能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小马智行给出的答案是千辆级,而这个数量目标就要在2025年至2026年实现。截至目前,小马智行Robotaxi车队规模超720辆。
第二问:要生产使用什么样的Robotaxi,才能更好地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小马智行给出的答案是第七代Robotaxi。
小马智行第七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于2025年4月全球首发,三款与北汽新能源、丰田汽车、广汽埃安合作的第七代Robotaxi家族车型也集体亮相,成为推进L4 Robotaxi量产和服务的里程碑,为行业定义L4级自动驾驶的发展范式。
搭载该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第七代Robotaxi车型,拥有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平台化适配设计的三大亮点,并成为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Orin-X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这也意味着,小马智行让Robotaxi成为可规模化部署的商业产品。
目前,第七代Robotaxi家族已经有部分车型开始上线运营。2025年11月起,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及埃安霸王龙Robotaxi正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投入运营,用户只需打开“小马智行”同名App或小程序,点击“呼叫小马”,就能体验到功能和体验全新升级的第七代Robotaxi车型。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从今年4月全球首发、6月开启路测,仅用时半年即投入正式运营,展现了小马智行加速Robotaxi规模化部署的决心和实力,也为2025年底实现千辆车队规模奠定基础。
第三问:关于盈亏平衡,小马智行现有的底子如何?
翻看小马智行的招股书和美股财报,有关Robotaxi的运营数据赫然在列,让人相信这个目标不再遥不可及。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总营收达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5.9%,环比增幅也高达53.5%,增势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其核心业务Robotaxi的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激增超过三倍,直接驱动了营收的快速增长。这一高增长建立在公司稳健的业绩基础之上,其年营收已从2022年的4.72亿元连续三年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5.48亿元,显示出良好的持续发展动能。
此外,小马智行还在加快全球Robotaxi布局。目前,小马智行分别在硅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卢森堡设立研发中心,并在韩国、卢森堡、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新加坡、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实现技术和产品出海。
更为重要的是,Robotaxi或者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同样让人充满期待。
全球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按 GTV(交易额)计算,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在2025 年将达到 4.5 万亿美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万亿美元。在技术进步、扶持政策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动下,Robotaxi服务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预计2030年前后,Robotaxi服务将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区部署。中国预计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约占全球Robotaxi服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2025年全球智驾领域最大IPO,来了
回顾小马智行的九年征程,众多投资人的鼎力相助让他们实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这家公司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又吸引更多投资人坚定选择与他们同行。
成立不到两年半,这家公司便成为了一家明星独角兽。从2017年开始,小马智行在七年内按照每年至少完成一轮融资的节奏,于赴美上市前累计获得超13亿美元,最终成为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公司。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红杉中国通过连续4轮投资,成为小马智行最早且最大的财务投资人。至于丰田汽车,则是通过重金押注和战略合作,成为了这家公司最大的外部投资者。
来到纳斯达克门前时,这家公司已汇集阵容庞大的投资方:丰田汽车、北汽集团、广汽资本、一汽集团、红杉中国、IDG资本、五源资本、招商局资本、联想之星、新加坡康福德高、沙特新未来城(NEOM)、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这份名单很长。
随着2024年11月在美敲响上市的钟声,小马智行最终成为当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IPO。到了2025年6月,小马智行又成为首个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自动驾驶公司,股票流动性得到显著提升。
即便是来到二级市场,不少投资人也依旧对这家公司保持热捧的态度。被誉为“女版巴菲特”的Cathie Wood(木头姐)旗下ARK Invest旗舰基金的多次加仓,更是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小马智行的热情。
自美股上市以来,他们还吸引了柏基投资(Baillie Gifford)、公爵资本(Baron Capital)、方舟投资(ARK Invest)、威灵顿资产管理(Wellington Management)、富达投资(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等知名机构积极买入。
投资人对小马智行寄予厚望,小马智行也没有辜负投资人的信任。
公司股票进入解禁期之前,彭军和楼天城便已对外宣布自愿延长锁定期。与此同时,丰田汽车以及多家长期支持小马智行的国际知名美元基金等核心股东,也都明确表态在解禁后不急于减持。
“此次自愿延长锁定期,体现了我们对小马智行长期战略和商业化前景的充分信心。”彭军在当时曾直言,公司正处于Robotaxi规模化量产与部署的关键阶段,“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承诺,进一步强化股东与市场的信任,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
更令人吃惊的是,小马智行登陆美股还不到一年,便迅速朝着港股冲去。这不仅展现出他们极快的资本布局节奏,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这家公司高度认可。
在Eastspring、Ghisallo、Athos、Hel Ved、Ocean Arete等国际顶级投资机构的保驾护航中,小马智行在港上市获得的基石认购总额达到1.2亿美元。与此同时,多家战略投资方也将参与这家公司的锚定认购。
作为保诚旗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的Eastspring以亚洲为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投资解决方案,管理资产规模高达2750亿美元。他们此番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助阵,向市场传递出一股明确的信号——小马智行获得了国际顶级长线投资机构的认证。
同样极少参与基石投资的Hel Ved,是一家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监管的资产管理公司,LP包括私人银行、全球家族办公室、基金中的基金、基金会及高净值人士。以实现保本并追求风险调整后的绝对回报为目标,意味着他们将小马智行视为低风险且高成长的优质标的。
对于资本而言,确定性和长期潜力是影响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种种迹象表明,小马智行已经度过技术风险最高的阶段,进入了商业潜力即将释放的“收获前夜”。
以每股139港元发行价计算,小马智行绿鞋后募资总额最高达77亿港元。伴随着在港上市的钟声,小马智行不仅成为2025年以来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IPO,同时也成为今年以来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
从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那个春天,到第七代Robotaxi穿梭于广深的这个深秋,小马智行用九年时间证明:L4自动驾驶不是科幻电影的想象,而是可以量化的商业公式——当技术成熟度、车队规模、运营效率形成正向循环,自动驾驶重塑人类出行的时代就将真正到来。
此刻,港交所电子屏上跳动的“2026.HK”股价,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市值曲线,更是一个产业从0到1的成长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