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模创历史新高 权益资产仓位仍较低 理财规模持续减少 理财规模创新高
创始人
2025-11-06 00:03:29
0

在“存款搬家”的催化下,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规模和存款仓位均创历史新高,兑付收益环比微降并未明显影响新发募集热度。受制于理财客群的风险偏好及负债端期限,理财权益类资产规模和仓位仍较低,权益投资是长期趋势但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本刊特约 方斐/文

10月23日,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下称“《报告》”),截至 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规模为32.13万亿元,年内增长2.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2%。三季度通常为存贷淡季、理财旺季,三季度末理财增长至历史最高值,增速略高于二季度,与一季度持平。

拆解历史数据发现,除2022年债市“赎回潮”外,过去几年四季度理财增量通常为1万亿元左右。考虑到2025年四季度股市分流效应或小于2024年四季度、存款利率远低于 2023年四季度,由此判断2025年四季度理财增量可能高于历年同期。假设2025年四季度增长约1.5万亿元(略高于2023年四季度的1.23万亿元),则2025年年末理财规模或为33.6万亿元。

三季度兑付收益环比微降

2025年三季度理财兑付收益环比微降,但并未明显影响新发募集热度。受存款利率下降、存款到期“搬家”的影响,三季度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环比二季度略有下降,但新发产品的募集情况仍然较好,平均单只募集22.64亿元,环比二季度上升,反映当下投资者“存款搬家”流入理财的意愿仍然较强。

2025年9月,固收类理财近1年收益率为2.42%,较3年期定存实际利率高出约72个基点;现金管理类理财7日年化收益率为1.33%,介于1年期和2年期定存利率之间,但流动性明显优于定存。

从资产端看,在债市震荡背景下,理财资金增配存款叠加回购,筑牢低波安全垫。债券震荡市下,2025年三季度存款仓位为有统计以来最高值。截至三季度末,同业存单、债券、权益、公募基金持仓比例均环比下降,或反映理财减少对债券票息的依赖、 加大主动交易。为应对年末部分高息资产的到期,理财仍增配较多存款。截至三季度末,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为27.5%,为有统计以来最高值。

2025年三季度理财新增资产中超90%为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款仍有较高性价比,如部分吸储诉求大的分支行或跨季时点,由于资金量大理财具有较大的议价权,可获得较高的同业活期和定期利率。

目前,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虽受监管约束,但银行对于单笔定价有一定的自主权,同业定期存款利率目前尚未受监管明确约束。逆回购占比也略有上升,反映三季度理财规模增长较好、流动性充裕。

随着年内理财的估值整改接近尾声,增配存款有助于筑牢“安全垫”,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增配的存款主要是同业存款而非保险通道协议存款。

由于同业存单具有高流动性、无需缴纳3%的利息收入增值税,导致同业存单税后收益率或高于同期限信用债。四季度银行通常需储备来年“开门红”,提价发行存单的诉求增强,理财对存单的需求或仍然较大。

截至2025年10月22日,理财资金10月净买入同业存单规模已与2024年10月基本持平,叠加近期同业存单一级发行利率有所上升,四季度或持续保持较大买入力度。

受“赎回费新规”的影响,理财资金配置公募基金仓位或继续下降,部分转向基金专户。“赎回费新规”若正式落地,理财原先依靠短债基金调节流动性的方法失效,需求或转向ETF和基金专户。此外,摊余成本法债基暂不受“赎回费新规”的影响,因估值优势或继续受到理财资金的青睐。

在债券配置方面,理财资金显著增加利率债波段交易。虽然《报告》未披露信用债、利率债的仓位,但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现券交易数据来看,理财在债券震荡市中加大了利率债波段交易, 截至2025年10月22日,理财资金净买入利率债规模已超过2024年10月全月。

多资产配置未来可期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通过债券、非标、未上市公司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比例降至65%,为有统计以来新低;理财支持实体经济的规模占同期社融存款的比例为4.8%,环比微降。由此可见,理财支持实体经济的比例继续下降。

在理财子牌照继续“惜发”的背景下,2026年年底前中小银行或面临“清零”压力。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非持牌的银行机构理财规模为2.85万亿元,占全市场的8.87%,首次低于10%。自2023年12月29日浙银理财获批后,近两年时间尚无新的理财子获批,预计监管态度仍然较严。部分理财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农商行仍未主动放弃,如四川省内的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计划联合申设银行理财公司。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共有181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环比减少13家,不少银行提前主动退出理财市场。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均已获得理财子牌照,未获得理财子牌照的银行均为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

由于非持牌银行机构理财业务规模效应不足,纷纷转为纯代销。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未获理财子牌照的银行机构存续理财产品数量为1.33万只,环比继续下降,中小银行产品 线较为单一,单家规模小、单只规模小,盈利能力不足。主动退出理财市场后大多转为纯代销,以丰富产品货架的方式加强客户黏性,有助于理财子增加城商行、农商行的代销渠道,加大对长尾客群的理财营销。

银行代销可显著增厚中间业务收入,承接“存款搬家”资金。2025年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2024年同期增加35家。未来中小银行若转型纯代销,可较好承接居民“存款搬家”的需求,有望带来亮眼的代销收入,如招商银行2025年二季度单季代销理财收入占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的37%。

目前来看,低波理财可能是存款流出的“第一站”。由于理财依托银行的渠道优势、理财客群和存款客群的高度重合,预计低波理财的需求仍然较高,但资产端的欠配压力持续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保险通道的协议存款集中到期:主要是2022年11月债市“赎回潮”后起存的3年期定存集中到期;若后续同业定存利率若被监管收紧,低波资产将面临持续欠配的局面。

第二,信托平滑工具整改、估值方式规范:年底前若整改完毕,从2026年开始理财在债市调整中平抑净值波动的能力大幅减弱,负债端可能变得不够稳定。

第三,票息资产减少叠加债市震荡,使得理财配置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需通过灵活的交易策略增厚收益,如交易利率债、增配二级债基和ETF等资产。

第四,受制于理财客群的风险偏好,权益类资产规模仍然较小,理财目前的权益仓位仍然较低,主要受制于客群风险偏好及负债端期限。

在行业变革的背景下,若理财要重塑“绝对收益”的防线,则需加大客户分层、丰富产品线。目前,固收类理财收益率较3年期存款仍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行业面临整改、高息资产变少的困境下,理财如何保持募集热度仍是一大考验。

从产品端来看,除了低波产品巩固传统客群外,还要通过细分产品和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货架,以此来打造攻守兼备的防线。从资产端来看,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短债仍为理财的基本盘,基金投资在“赎回费新规”落地后或更偏向于ETF、摊余债基及基金专户,权益投资是长期趋势但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刊于10月25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豪华新能源车企A+H第一股!赛... 11月5日,赛力斯正式挂牌港交所,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据公告,此次发售量调整...
小红书的评论区,挤满了被京东采... 作者|成昱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眼下,双11正进入尾声冲...
聚焦进博|最“贵”展区诞生!1... 11月5日,第八届上海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2.1号馆内600平方米的国际汽车文化体验区里11款跨越半...
交易额15年增长2.77万倍,...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今年,“不用凑单”已成为电商行业共识。当用户开始对电商大促感到淡漠,...
抢占出海桥头堡!华为、腾讯、蚂...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华为、腾讯、蚂蚁数科和度小满等中国科技巨头的展台人头攒动,这些企业在出海征程中,...
港股挂牌前“互掐”,两家智驾公... 出品|达摩财经智能驾驶市场的两家明星公司,即将双双在港二次上市之际,突然爆发口水仗,也给行业前景蒙上...
理财规模创历史新高 权益资产仓... 在“存款搬家”的催化下,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规模和存款仓位均创历史新高,兑付收益环比微降并未明显影...
中国资产深夜拉升,美团涨3%,... 记者丨黎雨桐编辑丨曾静娇视频丨柳润瑛11月5日,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互现,截至北京时间23时左右,三...
影石称“增收不增利”是主动选择... 红星资本局11月5日消息 近日,影石创新(688775.SH)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大增92....
押注逾10亿美元!美国知名“空...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知名“空头”迈克尔·伯里说,他已押注逾10亿美元做空英伟达公司等科技企业。11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