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进博会不仅是展示全球好物的舞台,更成为洞察跨国企业战略演变的窗口。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嘉吉中国区总裁管慧丽向中国商报记者清晰地勾勒出这家农业与食品领先企业在华战略的升级路径:从早期的“在中国制造”,到深度践行的“为中国创新”,如今正迈入“由中国赋能”亚太乃至全球市场的新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市场正从跨国公司的“销售中心”与“应用中心”,向“创新策源地”与“价值输出地”跃迁。

嘉吉中国区总裁管慧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引入到输出:中国创新中心角色质变
过去,跨国公司的典型模式是将全球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引入本地市场。然而,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与竞争加剧,单纯的“技术平移”已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本土需求。管慧丽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高期待正成为推动企业研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并由此催生了“反向创新”机制。
管慧丽表示:“以上海市场为例,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高期待会推动企业研发,通过‘反向创新’机制将本土成果辐射全球。”她透露,升级后的嘉吉上海创新中心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还将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其他亚太市场提供支持。
在管慧丽看来,这一机制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团队不再仅仅是全球方案的执行者,而是成为针对本土及亚太地区复杂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开发的源头。通过区域间的紧密协作,中国市场所积累的经验与市场洞察将转化为可复制的模式,提升嘉吉整体的创新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
“反向创新”并非空泛的概念,而是建立在扎实的本土化创新成果之上。管慧丽以本届进博会上嘉吉全球首发的“闪电配方MAX”系统举例说,该系统首次实现了饲料实时检测与配方自动精调的联动,这是以中国市场需求为灵感诞生的前沿数字化方案,正是源于对中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趋势的深刻洞察。该技术系统将为面临类似挑战的市场提供高价值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示嘉吉致力于为养殖客户提供更贴近实际场景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中国市场具备“压力测试”与“方案孵化”效应
当前,中国市场因其庞大的规模、激烈的竞争以及快速迭代的消费需求,正成为一个绝佳的“创新压力测试场”。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往往具备更强的普适性和竞争力。
管慧丽在采访中提及,去年在进博会上大放异彩的“数聚专嘉®”智慧猪场精益管理平台,目前的月活跃猪数量已跃升至700万头。她说,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养殖业庞大的应用场景为数字化方案提供了丰富的迭代优化机会。由此打磨成熟的模型与平台,其价值自然溢出至其他市场。
管慧丽说,中国市场具有独特价值,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多元的消费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共同构成了创新的“高压测试场”。
“在这里成功的方案,天然具备更强的区域适应性。”她说,从专为中国茶饮研发的“清荟低饱和乳基底专用油”,到服务中国养殖业的综合数字化平台,嘉吉将在本届进博会上完整展现公司从农业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链路创新能力。
从“在中国制造”满足内需,到“为中国创新”深耕本土,再到“由中国赋能”反哺区域,嘉吉中国创新中心的“反向”辐射路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战略演进的缩影。它表明,随着跨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并深刻把握其发展的深度与速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已实现关键转变:不仅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