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地产,尤其是办公楼市场的危机正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加剧。最新的数据显示,作为市场压力的关键“晴雨表”,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中的办公楼贷款违约率已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资产分析公司Trepp的数据,今年10月份,美国办公楼CMBS的违约率已飙升至11.8%。这一数字不仅是历史最高水平,且已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10.7%的峰值。

更令人担忧的是危机的蔓延趋势。压力已不再局限于办公楼领域,多户住宅地产的CMBS违约率在10月也急剧上升了53个基点,达到7.1%,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差水平。

这场风暴的形成速度惊人。仅仅在三年内,办公楼CMBS违约率就从2022年10月的1.8%激增了10个百分点。在此期间,美联储的持续加息收紧了信贷环境,而借款人则日益认识到,他们持有的办公物业在新的经济现实下已变得过时。当这些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并被打包出售后,风险便转移给了全球的机构投资者。
结构性转变与“再融资之墙”
当前美国办公楼市场的核心问题并非周期性的短暂疲软。远程办公模式在疫情后被固化下来,目前约占全职工作时间的28%,是疫情前水平的近六倍。企业正在通过缩减办公面积来适应这一新常态,导致全国办公楼空置率攀升至20%。在旧金山市中心和奥斯汀等特定市场,空置率甚至分别高达36.9%和27.2%。面对如此根本性的需求萎缩,简单的再融资已无法解决问题。
迫在眉睫的“债务到期墙”(maturity wall)使情况雪上加霜。仅2025年,就有高达9570亿美元的商业地产债务即将到期,其中办公楼贷款约占2300亿美元。许多原定于2024年到期的贷款被延期至2025年,因为贷款方曾寄望于利率下降和资产价值回升,但这一赌注显然已经失败。到2026年和2027年,每年还将有更多债务到期。在利率走高和物业估值缩水的双重夹击下,借款人无法通过再融资来偿还旧债,违约已成必然。
一系列知名项目的违约案例正在不断涌现。位于华盛顿州Bellevue、曾由微软公司长期租用的地标性建筑群Bravern Office Commons,其3.04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已于10月被计入违约余额。据报道,该物业在2020年初的估值为6.05亿美元,而两个月前,Morningstar对其估值已削减至2.68亿美元,价值缩水56%。
同样登上违约名单的还有纽约长岛市The Factory项目3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此外,华盛顿特区的Federal Center Plaza也已发生到期无法偿付的“气球贷”违约。与此同时,一些贷款通过“延期和伪装”(Extend and Pretend)的方式暂时被“治愈”,例如休斯顿地区的HP Plaza项目,其到期贷款通过再次延期而暂时恢复正常状态,但这仅仅是将问题推向未来。
危机蔓延:谁来承担损失?
办公楼危机的冲击波正传导至更广泛的金融系统,持有大量商业地产贷款敞口的区域性银行首当其冲。
在美国158家最大的银行中,有59家的商业地产贷款敞口超过了其股本的300%。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已在2023年末因此计提了27亿美元的损失。一旦贷款延期策略失效,这些贷款必须按市场价值重估,规模较小的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或盈利侵蚀。
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市政财政。办公楼资产价值的崩溃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房产税收入的蒸发。新奥尔良市已成为这方面的“金丝雀”,由于市中心主要办公楼贷款违约和空置率飙升,该市预计到2027年将面临高达14亿美元的预算缺口。房产税收入的减少将迫使城市削减公共服务,从而降低市中心吸引力,导致更多租户离开,引发更多违约,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CMBS的结构,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并非发放贷款的银行。当这些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并被打包出售后,风险便转移给了全球的机构投资者。据媒体分析,这些投资者包括债券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随着违约率持续攀升和抵押品价值缩水,这些投资者将不得不直面日益扩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