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市场,低开高走,非常振奋人心。
本来上午一片低迷,还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再加上三季报结束,AI板块业绩低于预期,遭遇科技股砸盘。
大家都觉得,11月可能没希望了。
谁知道,午后风云突变,游戏、文化传媒、电源设备、电网设备(电源电网这两年都被归类为“AI概念”)等一批新板块开始崛起,推动上证指数大涨0.55%,创业板也翻红了,上涨0.29%。
究竟发生了什么?
导火索是一条消息,“腾讯广告发布最新漫剧政策,开通“文娱—微短剧”类目并符合条件的内容方”。
根据腾讯广告发布的最新漫剧政策,开通“文娱-微短剧”类目并符合条件的内容方,最高可享受95%分成比例;
漫剧内容授权官方小程序,可拿110%—160%分成。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对比一下过往的历史——
2023年的时候,腾讯短剧分账收益包含广告收益、会员分成、付费点播、衍生收益等,分成比例采取阶梯式分配,播放量500万以内平台分成40%,创作者可获得60%;500万-2000万平台分成35%,创作者可获得65%;2000万以上平台分成30%,创作者可获得70%。
也就是说,总收益越高,创作者可获得分成比例越大,但最高也只有70%。
后来,为了刺激创作者的积极性,腾讯也会阶段性的进行比例调整,比如增加创作者的广告金配赠比例,但整体分成比例都差不多。
如今,按照最新政策,创作者的最高分成比例可以去到95%,相当于一下子提升25个百分点。
而漫剧内容授权官方小程序可拿110%-160%的分成,这一比例更是极具吸引力,相当于除了拿到全部收益外,腾讯还给到了额外的补贴。
可以想象,这对于提升整个短视频、漫剧内容的盈利能力、产业生态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当然,如果只有腾讯一家在这么干,可能对市场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这正是早上大家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市场反应不大的原因。
可是随着对研究的深入,大家渐渐发现,原来不止是腾讯在这么做,最近抖音短剧版权中心也发布了《成品漫剧业务合作指引》,上线平台涵盖了红果短剧、抖音原生等产品。
这就有意思了,说明短剧、漫剧内容已经成了科技大厂一个重点押注的方向。
尤其是“漫剧”,此前的市场关注度不高,共识并不强。
为什么大厂会对“漫剧”如此重视呢?
这跟整个内容产业的巨大风向变化有关,我们知道,如今电视、电影、游戏等行业都已经出现了瓶颈,很多大厂的业绩都在停滞不前。
传统的游戏股、影视股,这两年也不太行,像电影行业,自从哪吒2之后,暑期档、国庆档相继遇冷,看电影的人一天比一天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多人提及的一个是,很多人的注意力被短剧抢走了。
短剧有很多优势,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1,强反转、强情绪共鸣、快节奏的情节设计,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容易黏住观众;
2,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能最大程度的抢占观众注意力;
3,商业模式更优秀,付费方式灵活、制作成本低、资金回笼快,对内容制作方更友好。
因此,去年以来,短剧就被市场青睐,A股上也大涨了一波。
到了今年这个时候,市场又发现了新变化,那就是漫剧内容开始崛起,并越来越成为大厂的发力点。
第一,用户群体的扩大。
众所周知,内容市场是“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而年轻人中对二次元的青睐度是非常高的。
目前中国泛二次元用户已达5.03亿,接近网民总数的一半,其中“Z世代”占比超60%,他们构成了漫剧的核心受众。
随着漫剧内容题材的丰富,用户群体正从年轻群体向30至50岁的成熟人群延伸,扩张速度约为当年短剧的3.5倍。
第二,女频漫剧的崛起。
过去,在真人短剧市场中,女频题材占比较高,而漫剧市场通常被男频题材占据绝对主导。
但今年有一个变化,就是多部女频漫剧成功跻身DataEye抖音动态漫榜,如《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庶女嫡谋》等。
当占据半壁江山的女性用户转向漫剧内容,且付费意愿更强,对于短剧市场的影响力变化不言而喻。
第三,AI技术深度赋能。
AI技术的快速迭代是2025年漫剧市场爆发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一些公司已拥有自研的AIGC生产管线。
目前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可以实现“AI网文拆书—AI剧本改编—AI成片制作—发行反馈”全流程闭环,大幅降低漫剧制作成本、提升创作效率,还能结合发行数据的即时反馈反向优化后续创作。
从题材热度看,逆袭、玄幻仙侠题材热度在短剧市场上呈断崖式领先,这些内容非常契合观众对“爽感”内容的需求。
而借助AI技术,能低成本呈现宏大世界观与特效场景,是漫剧内容能够逆袭壮大的关键力量之一。
再回到市场来看,三季报带给A股投资者的最大冲击,就是AI硬件逻辑可能已经失效。
当AI产业链的硬件增速出现环比下滑,成长性遭遇质疑的时候,市场急迫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故事”。
这个周末,投资圈都在热议AI应用,就是大家意识到,当硬件基础设施变得完善,必然就是软件应用、内容开始大爆发的奇点。
当年的计算机产业、智能手机产业,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按照经验,AI产业肯定也会遵循这个逻辑,迎来一段内容和应用大爆发的繁荣时代。
过去一年多,市场一直在等待这个爆发的奇点,但很可惜,从实际营收、业绩的角度来看,很多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产品最终都无声无息的没了下文。
ChatGTP类对话应用,确实渗透率在不断攀升,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应用,但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盈利能力还远远跟不上。
那么,用AI改造的漫剧,会不会可能成为下一个大爆款呢?
目前看,起码它的商业模式是ok的,付费能力很强。
用户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再加上腾讯、字节等大厂的生态培育,市场预期正在逐渐增强,它的天花板可能会比传统影视行业高得多。
还记得当年2015年牛市的时候,恰逢手机内容产业大爆发,当年最牛的股票是什么吗?
具体名字就不说了,但十倍股可是有一大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