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文远知行-W(Nasdaq:WRD,0800.HK)宣布正式开始招股,拟全球发售88,250,000股(绿鞋前),预期A类普通股将于2025年11月6日开始在港交所交易。该公司预期将向国际承销商授出超额配售权,如全额行使超额配售,则募资金额预计将超4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文远知行在香港的IPO,已获得出行与配送技术平台Uber、东南亚出行公司Grab、德国博世Bosch的投资。公司创始人兼CEO韩旭博士已正式签署自愿锁定协议,承诺三年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南都·湾财社记者就此次港股 IPO 相关问题采访文远知行相关人士,对方表示,根据上市静默期相关规定,所有可对外披露的信息已纳入招股说明书及公开公告,暂无进一步信息可提供。
平均每年亏损超10亿元
自动驾驶“规模化盈利”还未到来
作为全球L4级自动驾驶赛道的“明星选手”,文远知行的港股IPO承载着行业对“自动驾驶商业化破局”的期待。这家号称“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自动驾驶公司,拥有覆盖11国30城的运营网络、1500多辆自动驾驶车辆和累计55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
但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海量数据背后,却隐藏着多重隐忧。这家自动驾驶独角兽的上市之旅,也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存突围。
根据官方数据,文远知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996亿元(人民币,下同),拆解其结构可以发现,核心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收入占比仅34.7%,其余依赖低毛利的智能数据服务及ADAS研发服务。

该公司2024年毛利率从2023年的45.7%骤降至30.7%,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30.6%。记者就毛利率承压问题询问了文远知行,公司方面重申了招股书中的观点,即“高毛利的博世ADAS定制研发业务收尾,低毛利的智能数据服务占比上升”。这意味着,其收入增长目前较依赖“以价换量”的低附加值业务拉动,而非高壁垒的自动驾驶服务,存在一定的盈利模型脆弱性。
招股书还显示,该公司对于政府补助也较为依赖(2022—2024年获人民币9680万元),若补贴退坡,毛利率可能有更大幅度的下降。
尽管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0.8%至1.27亿元,Robotaxi收入更是暴涨836.7%至4590万元,但这一规模与公司巨额投入相比仍然相形见绌,离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盈利”还有不小距离,技术优势未转化为商业壁垒。
2024年全年,该公司总收入仅3.62亿元,却录得25.2亿元净亏损。截至2025年6月末,文远知行的总亏损累计已超过94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0亿元(2021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经调整后亏损分别为约4.27亿元、4.02亿元、5.02亿元、8.02亿元、5.95亿元)。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5年8月31日,文远知行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5.45亿元,定期存款2.52亿元、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流动部分)17.47亿元,总计55.44亿元。但2025年前半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达6.63亿元,按此烧钱速度,公司现有现金仅能维持约4年运营。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解释了该公司为何急需港股上市融资,尤其是在盈亏平衡近期内难以突破的行业现状下。招股书显示,此次募资的40%将用于研发,40%用于车队商业化,也体现了融资为运营“续命”的必要性。
对于市场关注的盈利路径问题,文远知行在其递交的招股文件中已有阐述。文远知行前述内部人士向记者提示,其降低成本的关键一步在于新推出的HPC 3.0高性能计算平台,它应用于最新一代的自动驾驶出租车GXR,该平台通过整合以太网网关、CAN网关、惯性导航及碰撞检测等关键模块,能显著提升系统集成度,将量产成本降至其前代产品的四分之一,并将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降低50%,有望为GXR的大规模商业部署铺平道路。
轻资产模式的野心
在业务布局上,文远知行毫不掩饰其野心。该公司业务(包括Robotaxi、小巴、货运车、环卫车)覆盖全球11国30城,是唯一一家旗下产品同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沙特、比利时七国自动驾驶牌照的公司,其L4级技术栈和自研的“全球领先”云原生开发平台是核心卖点,并与博世合作开发ADAS,试图打通L2到L4的技术闭环。
然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其“轻资产扩张模式”,即不自行造车,依赖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合作生产,海外运营依托本地合作伙伴,虽然能“将核心风险外包”,但也隐藏着自主可控能力缺失的隐忧。
比如在关键零部件上有被卡脖子的隐患。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34.5%,最大供应商占12.4%。当前中美科技战背景下,美国对AI芯片、自动驾驶技术的出口管制(如BIS规则)或许会威胁其供应链安全、L4级系统的研发与车规级量产。招股书虽提及“寻找替代供应商”,但自动驾驶芯片的车规认证周期长达18—24个月,短期难以突破。
在海外运营上,目前对本地合作伙伴较为依赖,如阿布扎比的调度、维护由第三方负责,文远知行自身仅提供技术支持。这种模式虽降低了初期投入,但也可能导致“利润大头被合作伙伴分走”。

当被问及作为一家根植于中国但在美国上市和运营研发的公司所面对的风险时,文远知行方面的回应与其招股书“风险因素”一节中的描述一致。该司在招股书中坦言:《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可能导致其2025年从纳斯达克退市;美国《BIS最终规则》可能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CFIUS可能审查其美国业务。
此外,该公司对于大客户的依赖也待解决。2025年上半年,其五大客户贡献48.4%的收入,最大客户占比16.6%。更关键的是,其客户集中在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等B端领域,若下游行业需求收缩,将直接冲击其订单。这种“大客户绑定”模式,对应的是C端用户黏性的缺乏,与一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对手相比,其议价权与抗风险能力均处于劣势。
两大创始人拥有超70%投票权
值得注意的是,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博士在IPO前宣布自愿签署三年锁定期协议,承诺期间不减持公司股份。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前景的信心展示。
但也有观察者则指出,创始人锁定期可能也是为了稳定股价,避免上市后大量抛售导致股价崩盘。毕竟,公司需要此次IPO募资来维持运营,确保发行成功至关重要。
由于文远知行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A/B股),创始人韩旭和李岩二人持有全部B类股,上市后合计拥有高达70.15%的投票权(在每股10票的上限下仍占37.85%),韩旭作为单一最大股东,通过控股公司持有4.02%股权,却掌控52.14%投票权。这意味着,两人可单独决定公司战略、融资、分红等核心事项,外部投资者几乎无法影响公司决策。
招股书明确“往绩记录期未分红,可预见未来不计划分红”,且开曼群岛法律允许“从股份溢价账分红”。这意味着,即便公司持续亏损,创始人仍可通过操作“股份溢价”变相分红,而中小股东只能依赖股价上涨获取回报。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文远知行美股 ADR(WRD)收盘价11.1美元,对应港股35港元的最高发行价,存在明显溢价,若上市后破发,中小股东或面临“既无分红又亏本金”的双重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投资者相当于在“赌”两位创始人的眼光和能力,因为几乎无法通过股东权利对公司进行监督和制衡。作为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的公司,文远知行根据《上市规则》第19C章自动获得了多条关于公司治理、管理层驻港及股东保护等核心条款的豁免,虽然这为其上市扫清了障碍,但也牺牲了部分对小股东的保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上一篇:养殖收缩、白酒下滑、押宝医疗,大湖股份再度更名发力大健康 养殖收缩、白酒下滑、押宝医疗,大湖股份再度更名发力大健康
                
下一篇:贝斯美实控人陈峰被证监会立案,涉嫌未履行要约收购义务、信披违规 璐濇柉缇庡寲宸ヨ懀浜嬮暱闄堝嘲閲囪 璐濇柉缇庡寲宸ヨ懀浜嬮暱闄堝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