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中国财富圈“一姐”宝座迎来新主人。
10月30日,胡润研究院公布《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显示,翰森制药创始人钟慧娟与其女孙远以1410亿元身家,超越娃哈哈集团宗馥莉,首次问鼎中国女首富。

她们的财富在过去一年中激增640亿元,是榜单中财富增长最快的女性企业家。
原中国女首富、娃哈哈宗馥莉以875亿元财富退居第三,蓝思科技周群飞则以1100亿元位列第二。这是胡润研究院第20次发布该榜单,钟慧娟也成为首位来自大健康领域的女性首富,打破了以往女首富多来自房地产或消费领域的格局。
从化学讲台到商业巅峰,钟慧娟在三十年前放下“铁饭碗”投身制药行业,如今与女儿共同站上财富之巅,成就了中国医药界的一段佳话。
PART.01
从讲台到制药一线的转身
钟慧娟出生于江苏连云港,1982年自江苏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当地延安中学担任化学教师。
1995年,她的人生迎来关键转折。其丈夫孙飘扬与一位香港投资人共同创办江苏豪森药业——即翰森制药的雏形。

钟慧娟
当时孙飘扬身为连云港制药厂负责人,分身乏术。再三权衡后,钟慧娟决定辞去教职,踏入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的制药领域。
“当时不少人替她惋惜,教师是稳定职业,制药则充满不确定性。”一位早年认识钟慧娟的业内人士回忆,“但她凭借扎实的化学功底与对品质的坚持,硬是在男性主导的制药行业打开了局面。”
加入豪森后,钟慧娟全面接手公司管理工作,创业初期的艰难可想而知。
豪森最初从仿制药起步。1997年,公司推出首个主打产品——抗生素“美丰”,当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如今看来或许不算惊人,但在当时,这无疑是对她坚持品质路线的有力肯定。
随后在2003年,豪森药业成功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百强。
2015年12月,江苏豪森成为翰森国际全资子公司,

2019年6月,钟慧娟带领豪森药业登陆港交所,申报名称为“翰森制药”。
就在仿制药业务稳步推进时,颇具前瞻视野的钟慧娟做出了一项令同行意外的战略调整:全面转向创新药研发。
这一决策虽具远见,却也使公司经历了漫长的转型阵痛。
2020年,翰森制药遭遇严峻挑战:营收增速仅为0.1%,净利润增速0.5%,增长近乎停滞。更严峻的是,公司核心产品在国家集采中受到冲击。
“那段时间公司内部压力不小,”一位翰森老员工透露,“但钟总始终笃信创新才是根本出路。她常说:‘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利益,而是真正能治病救人的良药。’”
在她的坚持下,公司研发投入逐年攀升。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药研发支出达14.41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收入比重达19.4%,这一投入水平在国内药企中名列前茅。
坚守终见成效。2025年,翰森制药创新药迎来收获期。公司与跨国药企罗氏达成合作,将一款在研的CDH17靶向ADC药物HS-20110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对方。翰森制药因此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4.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仅凭这一款药物,潜在收益已超百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药营收达74.34亿元,利润3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5.0%。更关键的是,创新药及合作产品销售收入已占总营收约82.7%,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业绩向好直接推动市值攀升。年初公司市值约900多亿港元,如今已突破2000亿港元,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100%,这也将钟慧娟母女推上了中国女首富之位。
在钟慧娟带领翰森高歌猛进之时,其丈夫孙飘扬掌舵的连云港制药厂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蜕变,发展为后来的恒瑞医药。

孙飘扬和钟慧娟
2000年,恒瑞医药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国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药企。今年5月,孙飘扬又带领公司在港交所挂牌,实现“A+H”双平台上市,最新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
夫妻二人各自执掌一家千亿级上市药企,这在中国创投界堪称独树一帜,二人也被誉为“中国最强医药夫妻档”。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们的女儿孙远毕业于剑桥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并曾担任弘毅投资分析师。自2015年起出任翰森制药执行董事,逐步走向前台。据悉,翰森近年来在ADC领域取得的突破,正是由她在幕后主导。
两代人接力前行,一个“医药世家”的轮廓日渐清晰。
PART.02
医药行业批量造就富豪
事实上,钟慧娟与孙飘扬并非孤例。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大额BD(业务发展)合作频现。截至5月27日,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全年交易额有望再攀新高。
受一系列重大BD合作推动,A股与港股市场的创新药板块表现抢眼,歌礼制药、德琪医药、科济药业、和铂医药等公司股价成倍上涨,其创始人财富也随之暴涨。
例如,四川企业家朱义领导的百利天恒股价一度突破380元,使他成为四川新首富;康方生物今年股价亦从58港元一路攀升至179港元,创历史新高,为创始人夏瑜带来巨额财富。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蓄势爆发的重要阶段。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占比已接近30%,而美国的份额则降至约48%。
尽管行业呈现一片繁荣,潜在风险也逐渐显现。
近几个月来,创新药板块进入调整阶段,部分龙头企业股价出现明显波动。

翰森制药公布与罗氏的合作后,股价涨幅未如预期强劲。9月16日,药捷安康市值更是在一天内从2600亿港元跌至700多亿港元,引发市场警惕。
股价波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的理性回归。褪去炒作热情后,是否具备扎实的商业化能力,将成为决定创新药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指出,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医药研发已实现多项突破,尤其在“出海”合作方面达到新高度。但他也提醒,当前中国药物研发仍面临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的核心挑战,即缺乏“无用乃大用”的基础研究驱动力。
“抗体技术、CAR-T、基因治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突破,最初并非源自中国。我们虽在应用层面表现出色,但缺乏持续、源头性的技术输出,这制约了长远的创新竞争力。”他表示。
中国创新药的崛起之路并非一日之功。从教师到女首富,钟慧娟的转型是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也见证了中国从“追随者”向“并行者”乃至“引领者”的转变。
未来,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攻克和高水平创新药的持续涌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新药的策源地与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高地。
                    上一篇:兴业首次中期分红敲定 行长陈信健:银行股长期修复趋势明确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信健 陈信健兴业银行
                
下一篇:北交所首次发布上市公司信披评价结果,48家A类、5家不合格 北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答案 北交所首批上市66家公司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