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书望 编辑/陈小泉
来源/燕梳师院
作为上市险企之一,中国平安率先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盈利648.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4%。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329.4亿元,同比增长7.4%。截至9月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9864.06亿元,较年初增长6.2%。
新业务价值增46.2%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成为中国平安三季报较为亮眼的部分。截至9月末,新业务价值达到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对比中报的39.8%,整体增速高出6.4个百分点。

图源:2025年三季度报告
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提升。按标准保费计算,新业务价值率达到30.6%,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与中报30.5%基本持平。在主力产品逐步转向分红型产品的背景下,仍能保持增长,实属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新业务价值增长的首年保费也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这一转变或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之际带来的“换挡促销”效应。
渠道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银保渠道更是大幅增长170.9%,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提升29.9%,队伍质态持续改善。截至三季度末,个人代理人数量在第三季度末达到35.4万人,较年中增长4.1%,扭转了此前连续下降的趋势。
相比之下,财产险盈利承压。截至前三季度,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相较行业领先险企,平安产险的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车险综合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营收未突破历史新高
聚焦营收和利润两个基础指标,中国平安三季报呈现“利润增速远超营收”的局面。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创历史新高。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45.4%。然而,同期公司营收为8329.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7.4%,营收增速明显低于利润增速,反映出公司当前增长更多依赖于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而非规模扩张。
回溯同期历年数据,2021年至2025年各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9046.29亿元、6701.01亿元、7049.38亿元、7753.83亿元以及8329.4亿元。尽管2025年营收实现稳步回升,但仍未超越2021年同期水平,显示公司整体营收规模仍处于修复通道中。

在财产保险业务方面,平安产险保持稳健增长。截至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562.47亿元,同比增长7.1%;综合成本率为97.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承保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661.16亿元,同比增长3.5%;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1.31亿元,增长14.3%,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持续推进“保险+服务”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在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等能力建设。
在高品质康养方面,平安已在5个城市布局6个康养社区项目。目前,各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其中上海“静安8号”项目已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深圳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前启动试运营。
服务数据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累计覆盖客户超1600万人次。与此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已拓展至全国85个城市,累计有近24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且中国平安医疗养老相关领域的付费企业客户数量超8.7万家。
保费收入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约1270亿元,其中医疗险保费收入约为588亿元,同比增长2.6%。客户结构分析显示,在平安近2.5亿个人客户中,约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的相关服务权益。这一群体的人均合同数为3.88个,人均资产管理规模为6.3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相关服务权益客户群体的1.6倍和4倍。从新业务价值贡献来看,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所对应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接近七成。
银行业务承压
与保险业务的强劲表现形成对比的是,平安银行业务面临阶段性挑战。截至前三季度,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同比下降9.8%;净利润383.39亿元,同比下降3.5%。银行业绩的放缓,主要受到净息差收窄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影响。
资产负债规模增长放缓。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2796.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6%;个人贷款余额17291.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1%。净息差收窄至1.79%,对银行盈利形成较大压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减少。平安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7.83亿元,同比下降47.7%,反映出银行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资金运用效率面临挑战。
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持续存在。虽然财报未明确披露相关数据,但从银行业整体环境来看,平安银行在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暴露仍需关注。
投资受益于股市
中国平安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率表现出显著的市场依赖特征。综合投资收益率提升至5.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阶段性回暖带来的权益类资产估值上浮。通俗来说,大部分来自炒股得到的盈利,而这种投资收益的增长缺乏稳定性。
净投资收益率达2.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公司基础收益能力出现下滑。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平安庞大的保险资金配置面临较大压力,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承压,而另类投资占比虽有所优化,但其高风险属性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可能发生不利变化。
此外,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已超过6.41万亿元,如此大规模资金的市场操作难度较大。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公司投资业绩的稳定性面临考验。
截至发稿(10月29日),中国平安(601318)的收盘价为58.95元/股,上涨2.06%,总市值达1.07万亿元,在五大上市险企中位居第二。整体来看,中国平安的市值和股价走势呈现出企稳回升的积极趋势,市场对其估值修复的预期正在逐步兑现。

可见,当前集团业绩的大幅增长较为依赖投资端拉动,而如何平衡投资收益波动与保险主业长期发展,将成为其下一阶段的关键课题。
上一篇:均衡配置,精选个股!南方智信混合长期业绩稳中有进 均衡配置指数股票 均衡配置投资策略
下一篇:TikTok东南亚用户超过4.6亿,电商、商业化均数据亮眼 tik tok东南亚用户数 tik tok东南亚跨境电商个人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