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仅不到半小时,美国在南海连坠两架军机,令人大跌眼镜。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正在访问亚洲,这两架军机本来是跟着航母来护航的,摆明了要在咱们的家门口耀武扬威。
结果架子没摆起来,倒把自己摔了个灰头土脸,尴尬到家了。
更绝的是中方的表态,中方发言人表示,如果美方提出请求的话,中国愿意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这话听着实在太过瘾了。

美军表现如此拉胯,网友们纷纷嘲讽,有人说是南海有神秘结界,对外来的军机自动拦截,还有人说是南海观音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些当然都是玩笑话,但半小时坠毁两架战机,这种情况确实罕见,美国军机为何如此拉胯?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其实看看美国军机的老底就知道了,这次坠毁根本算不上意外。
首先,美国的这两架军机都太老了,平时的维护保养又跟不上,事故率自然会飙升。
按照美国自己公布的消息,坠毁的军机分别是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虽然这两架军机还是现役装备,但服役年头都很久了。
其中的海鹰直升机,已经服役19年了。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更是已经服役24年了。

舰载机起降本来就是刀尖上的舞蹈,对军机的要求很高,可美国是什么情况?
别看美国军费一年接近万亿美元,但实际上保养维护早就跟不上了,这些年美国军机频频出事,跟波音有的一拼。
比如今年1月28日,美国一架F35战机在阿拉斯加坠毁,原因竟然是起落架进水结冰,导致降落失败。
再比如鱼鹰运输机,因为它的离合器硬接合问题,自打服役以来,已经发生17次坠机了,死亡人数高达65人。
而且美国总是在全球搞事情,他们的军事行动非常频繁,军机的后勤保障压力非常大。
说白了,这就是逼着两架老爷机执行高强度任务,时间长了,出事也就不奇怪了。
根据美国事后发布的消息看,这次事故大概率就是机械故障。
事实上,半小时内坠毁两架军机,这还只是美国军工业崩塌的一角。
就拿这回出事的美军航母尼米兹号来说,它已经服役超过半个世纪了。

大型航母的服役期,通常只有30年,这艘航母早就该退役了,可它仍然在超龄服役。
美国军工业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已经造了14年了,到现在还没有首航,服役更是得等猴年马月了。
没有新的航母能接棒,又老又破的尼米兹号只好霸王硬上弓,这也是导致舰载机出事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美国的军工业为何突然就衰落了?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坍塌,现在的美国制造早就不比当年了。
拿数据说话,1975年,美国造船业还雄踞全球第一,每年生产的吨位在全球占比35%,雇佣了18万名工人。
可到了2025年,美国造船业的全球占比已经跌到0.1%,不但没法跟中国比,而且在全球都排不上号了。
再比如汽车制造业,1975年美国汽车制造业全球占比27.71%,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跌到11.3%了,从业人数也从1690万跌到了998万。
还有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这两年几乎成了一个笑话,特朗普心心念念的新空军一号,本来去年就该交货了,但因为人手不够和供应链问题,可能拖到特朗普下台,也坐不上他的新飞机了。

美国工业正在俄罗斯化,现在还有冷战时期的一些底子,在一些高精尖领域仍然有技术优势,但就整个产业链来说,已经是千疮百孔,现在连一个螺丝都不一定能造好。
美国制造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
说穿了,都是钱闹的,金融资本坐大,赚钱太容易了,谁还愿意干制造业这种苦差事。
华尔街大佬们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一天赚的钱,可能比开工厂的一年赚的都多。
制造业投资周期长,还又苦又累,建厂房得花钱,买设备得花钱,培训工人也得花钱,好不容易投产了,还得靠精细化管理,在各个环节扣成本,成本控制一旦出点小问题,可能就会赔本,所以在有快钱可以赚的情况下,美国资本哪还愿意投资制造业?
至于特朗普喊的制造业回流,其实也是异想天开。
那些红脖子想要的工作岗位,是那种坐在电脑前敲几下就能赚钱的轻松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真实的制造业是怎么回事。
来中国的工厂看看,流水线的工人一天三班倒,机器一开动就再也不停,夏天车间里的温度能飙到40度,汗珠子摔地上碎八瓣不是形容词,而是最真实的写照。

美国人早就过惯了过舒服日子,别说去车间打螺丝了,就是让年轻人学个技术工种,都没人愿意去,所以没有一两代人的苦日子,美国制造业怎么可能回流。
美国制造业的根基,早就被金融业掏空了,美军装备老旧、维护稀烂,这才仅仅只是个开始,相信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美国军工被中国军工超越,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