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多轮人事调整后,目前太保寿险高级管理层由13人组成,形成“一正三副七总助”架构。
文/每日财报 栗佳
近日,太保寿险官网对领导班子名单进行了一次更新,何飞波已出任该公司临时审计责任人,于赟则不再担任审计责任人。同时,副总经理叶蓬、姜亦峰两人已不在太保寿险最新高管人员名单中,相关履职信息亦被撤下。
关于于赟的卸任,市场上此前便已有预期。作为深耕太保寿险多年的资深老将,目前于赟已满60岁,或系功成身退。如今接力挑起公司审计重担的正是具备“审计+业务”双重人才,且拥有团险、健康养老等业务工作经验的何飞波。
此次太保寿险完成对相关核心高管人员的调整,是其今年以来所发生一系列高层人事换防的延续。自2025年以来,从常务副总经理离任,再到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等关键职位完成更换,太保寿险不少高管的职务均发生了重大变动。
结合近年围绕金融保险工作的再定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推进,及2025年一系列新规的接连出台,作为在我国寿险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头部险企,太保寿险高管人事的陆续换防,无疑备受市场关注。
一位“75后”高管晋升,
两位副总退出高管序列
在金融巨擘中国太保的治理架构中,审计责任人作为“内部守门人”角色正经历变革。此番何飞波以临时审计责任人身份履新,标志着太保寿险风险管控体系开启新篇章。
何飞波凭什么脱颖而出?答案藏在其非典型的职业轨迹里。
1975年1月出生的何飞波,兼具本硕学历与跨界基因。从曾任太保寿险团险业务部总经理、雇员福利部总经理、健康养老事业中心副总经理,再到出任太保寿险云南分公司总经理,何飞波20余年从业史串联起业务前线与管理中枢的双重历练。
据悉,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何飞波执掌云南分公司期间,他既推动了该分公司个险、团险双线突破,更摘得“中国寿险年度经理人奖”,并助力分公司斩获“2019年度云南最佳保险品牌”等荣誉。
可以明显看到,相较于传统审计负责人常有的纯合规背景,何飞波的“业务+审计”复合经历堪称行业新样本。这种从分公司总经理直接跃升集团审计要职的轨迹,折射出太保寿险的战略转型密码,将一线实战经验深度融入风险治理体系,打破“纸面审计”桎梏,实现管控逻辑的实战化升级。何飞波职业路径的特殊性,也正成为保险业风险治理模式迭代的风向标。
何飞波此番“接棒”的是于赟。其履历同样厚重,从克拉玛依财政局起步,历任太保新疆多级机构负责人,2021年12月获批成为太保寿险审计责任人。于赟任职轨迹贯穿新疆、北京等重要区域,展现从地方到总部的战略纵深。
除了于赟,太保寿险还有两名副总经理叶蓬、姜亦峰也已经不在高管序列中,他们的展业履历亦各具特色。
叶蓬(1972年3月生,本硕学历+正高会计师)兼具注会、税务师资格,2019年8月起任太保寿险副总并兼任多职,曾历任恒康天安总会计师、长江养老财务要职。
姜亦峰(1978年1月生,博士),最初从太保寿险总公司人力部起步,经宁夏、陕西、浙江多地分公司总经理历练,2021年先后获准成为太保寿险董事会秘书及总经理助理,其任职轨迹凸显“人力-业务-战略”的复合型培养路径。
此番人事调整背后,暗含太保寿险“实战经验赋能管控”的战略逻辑,无论是审计权杖的业审双栖掌舵,还是高管序列的动态优化,均指向风险治理体系与一线经验的深度融合,或也预示着太保寿险高管人事换防逻辑开始向实战化、复合化方向纵深迭代。
年内高管密集变动,
形成“一正三副七总助”新管理格局
除开近期以上四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外,今年太保寿险核心高管层人事换防还远不止此。
今年2月份,中国太保在内部提拔了曾担任过太保集团战略管理部高级经理、福建转型试点基地总监刘余庆,将其擢升为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任职资格也同时获得了监管核准。
紧接着在6月份,作为深耕太保寿险27年资深老将的王光剑,已卸任太保寿险常务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等多重职务,原因或与其到龄退休有关。
作为“接棒者”,来自太保集团资深实力派副总审计师陈英杰挑起重担,彼时暂为出任太保寿险临时首席合规官、临时首席风险官。而根据太保寿险官网最新任职信息显示,如今陈英杰已经顺利“转正”了。
据悉,陈英杰于1967年11月出生,履历非常光鲜扎实,此前曾在太保产险辽宁分公司当过副总经理,2013年9月16日被批准出任太保产险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后来又调到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出任总经理,直到今年5月8日,他被调至太保产险总公司出任审计责任人。
但没过多久,就是在今年6月27日,陈英杰已经出任了太保寿险的临时首席合规官和临时首席风险官,这中间的调动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了,现在又火速转正,一个人身兼合规和风险两大要职。这也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太保寿险对内控和风险管理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同一段时间,经太保寿险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定期)审议通过,并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任职资格核准,2025年6月19日起,周建刚晋升成为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所提及的王光剑的卸任,以及陈英杰和周建刚的双重履新,今年太保寿险还迎来了一位资深女将新任总精算师。
自2025年6月3日起,太保寿险临时总精算师张远瀚卸任,工银安盛人寿原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喻凌燕加盟太保寿险,担任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公开资料显示,喻凌燕在工银安盛人寿供职二十多年,一直从事保险精算工作,是一名资深精算人才。《每日财报》注意到,在太保寿险官网高级管理层人员最新名单中,已对喻凌燕职务信息进行了披露。
经过多轮人事调整后,目前太保寿险高级管理层由13人组成,形成“一正三副七总助”架构。
他们分别是: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劲松,副总经理魏琳,副总经理代传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陶蕾;
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陈英杰,总经理助理邰富春,总经理助理、首席运营官朱雪松,总经理助理周建刚,总经理助理叶波;
总经理助理、财务负责人田蕊,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刘余庆,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喻凌燕,临时审计责任人何飞波。
业绩整体稳步向上,但分红险占比提升
在高管调整的同时,太保寿险保持了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太保寿险经营稳定向上。根据中国太保发布最新未经审计的保费收入数据,今年前9个月,太保寿险实现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
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新业务价值达95.44亿元,同比增长5.6%,若按可比口径增幅高达32.3%;净利润206.99亿元,同比增长3.2%。
作为目前国内寿险行业排名第三的头部势力,太保寿险在庞大业务体量下实现半年业绩双增长,这一成果颇具含金量。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支撑起太保寿险保费双位数增长最关键动力是来自于银保渠道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416.6亿元,同比激增82.6%,近乎翻倍,从绝对数看,一年时间内增长了188.45亿元。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更是同比大涨156%至36亿元,已成为太保寿险价值贡献的重要支柱。
而在银保渠道细分中,其新保业务的规模保费则是达到了290.38亿元,同比增长95.6%,这也说明了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在今年上半年卖出了大量的新单,销售爆发力很强,渠道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另外,太保寿险的直销渠道和经纪业务亦不甘示弱,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俗的增长,实现规模保费153.8亿元,同比大增478.2%,形成第二增长极。
然而,在银保、直销、经纪渠道大幅度的增长背景下,太保寿险的个险渠道还需要努力。数据显示,太保寿险个险渠道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1373.8亿元,占总保费的71%,但从增长来看,个险渠道仅实现了0.9%的保费微增。其中,个人新保业务实现规模保费226.22亿元,同比下降7.7%,表现远逊市场预期。在此情形下,续期业务就充当起了“救火队长”,贡献保费1147.58亿元,同比增长2.7%。
这一“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既折射出太保寿险在银保渠道战略转型的成功,也预示着个险渠道改革需要进一步提档换速。即,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激活个险新单增长动能,将成为其下一步战略调整的关键命题。
此外,在“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队伍虽然保持了稳定,月均保险营销员18.3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18.6万人,同比增长1.6%,其中新增人力3.9万人,同比增长19.8%。但是其寿险人力收入却出现了显著下滑,数据显示,上半年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为7120元,较去年同期的8219元下降超过1000元。
当然,太保寿险除了渠道端,也在产品端做着努力。
随着利率中枢下移,公司面临的利差损压力加大。在应对办法上,太保寿险开始在分红险上发力。公司此前表示,未来将转向保障型和分红型业务,长期目标是分红型产品占比超过50%。
但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太保寿险分红险规模保费不增反降,为372.99亿元,同比下降了3%,所占总规模保费的比重将至19.28%,同比下滑了3.2个百分点,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而另外积极一面我们也需要同时看到,2025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达到了101.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这既说明了其分红险长期服务和保障价值具备了可持续性,也从侧面显示出太保寿险分红险创新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
总的来看,在持续推进“2+N”渠道模式,个险与银保两大支柱渠道并驾齐驱的战略赋能下,目前太保寿险长期经营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继续保持着稳健向上姿态,尤其是在银保、直销等渠道有较大亮点,但个险渠道还处于转型的深水区,多项核心数据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而业务结构的变化则是需要管理层给出相应的策略调整,那么,太保寿险的这轮人事变阵后,又会实施哪些有助于公司优化渠道布局及应对个人代理渠道下滑挑战的重大举措?值得我们期待。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上一篇:就差0.93!沪指周一几乎站上4000点,如何理解? 沪指第3次逼近4000点这次有何不同 沪指上一次跌破3000点
下一篇:同标的份额最大的红利低波ETF天弘(159549),近3日“吸金”超7000万元居同标的第一,机构:红利风格已逐步“抬头” 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etf联接c 天弘红利低波动etf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