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奕龙
来源:硬AI
在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中,剩余履约义务(RPO)正成为衡量未来收入的关键指标,但这一看似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
10月21日,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在当前AI投资狂潮中,科技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签订长期、大额合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资本循环的“铁索连环”生态。
摩根士丹利分析,仅仅关注营收增长和资本支出已经不够。一个至关重要的前瞻性指标——剩余履约义务(RPO),正成为洞察这些巨头未来真实收入、增长质量与潜在风险的关键。
RPO,AI热潮的“压舱石”
根据会计准则,RPO(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s)即“剩余履约义务”,代表企业已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且不可撤销的合同中,未来待履约并确认为收入的部分。它排除了可选的续约或包含无重大惩罚性条款的终止权合同。
RPO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了解未来收入趋势提供了宝贵的窗口。一个增长的RPO余额通常预示着强劲的新订单和稳固的客户关系。反之,下降则可能是销售势头放缓或合同期限缩短的早期信号。
在AI生态系统中,几家关键公司的RPO余额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数据显示,在过去6个季度中:
微软的RPO增长了 55%。Coreweave的RPO增长了 218%。甲骨文的RPO更是惊人地增长了 411%。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在其最近的投资者日上披露,公司从4个客户的7份合同中获得了约650亿美元的增量RPO,使其RPO总额一举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相比之下,谷歌和亚马逊的RPO规模则要小得多。
(各大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RPO服务余额情况)
并非所有RPO都生而平等
研报指出,尽管RPO提供了未来收入的可见性,但投资者必须深入分析其构成,因为不同公司的RPO质量差异巨大。
首先是合同期限的巨大差异。甲骨文和Coreweave的巨额RPO主要来自多年的长期合同。而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的协议期限则相对较短,收入确认的时间更接近合同签订时。
通过“RPO/过去12个月收入”这一比率,可以看出Coreweave和甲骨文的比率分别高达14.4倍和8.5倍,而微软仅为1.3倍,亚马逊和谷歌则约为0.3倍。
(RPO/过去12个月收入,Coreweave高达14.4倍)
高比率意味着这些公司已将未来多年的需求提前锁定在当前的RPO中。这可能导致,即使未来潜在业务活动保持稳定,其新签合同的增长也会放缓。
更重要的是,长期合同面临更高的重新谈判风险。若未来客户需求或定价动态发生变化,企业为维持客户关系,可能被迫在定价、条款或服务量上做出让步。
正如Coreweave在其风险因素中披露,如果客户未来不再愿意签订“照付不议(take-or-pay)”模式的长期合同,将对其现金流预测、利润率和业务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估值与风险的再审视:RPO揭示的真相
将RPO与公司市值进行比较,能更清晰地揭示其对估值的影响。
数据显示,包含最新公布的合同在内,RPO占Coreweave和甲骨文市值的比例分别高达81%和60%。相比之下,这一比例在微软仅为9%,在亚马逊和谷歌则更低。
(RPO占Coreweave和甲骨文市值的比例分别高达81%和60%)
这种巨大的差距表明,投资者已将Coreweave和甲骨文的大部分价值归因于这些已签约的未来收入。而对于微软、亚马逊和谷歌而言,它们的估值则更多地反映了其庞大生态系统中尚未签约的、更广阔的增长机会。
此外,还存在两大不确定性:
利润和执行风险:对于Coreweave和甲骨文这类靠新兴业务驱动RPO增长的公司,履行这些大规模合同所需的成本(包括基础设施、人员和维护资本支出)高度不确定。这直接影响到这些合同收入的最终回报率。客户集中度风险:AI生态系统内部的参与者关系日益交织,形成了“铁索连环”,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角色相互重叠。一个例外,英伟达的“另类”模式(AI生态系统间的资本流动情况)
与上述公司RPO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英伟达发布了多项AI相关合作,其RPO余额在过去一年中始终保持在平均18亿美元的较低水平。
研报指出这反映了英伟达独特的“可选采购”商业模式,而非长期锁定承诺。在订单提交前,买卖双方均无合同义务。
这一点也得到了英伟达管理层的印证,他们曾表示,投资者不应过于拘泥于其与OpenAI协议中提到的“10GW目标”,实际数字可能会有很大出入。
这种模式为英伟达带来了灵活性,但也意味着其未来的收入可见性无法通过RPO这一指标来体现。
总之,对于关注AI领域的投资者而言,RPO是衡量未来增长确定性的一个强大工具。但必须穿透数字表面,仔细审视其背后的合同期限、利润率、执行风险和客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