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成员的最新业绩与大模型订单,透露出其在长期投入和战略布局后,目前正进入业绩收获期的信号。
文/每日资本论
这家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成员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经过长期投入和战略布局,目前已开始进入业绩收获期。
10月20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大讯飞)披露的三季度报告打破了资本市场的沉寂。当季1.7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02.4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这组数据不仅标志着单季净利润与现金流双双转正,更宣告这家AI巨头在经历前期投入期后,正式迈入盈利释放的拐点。
科大讯飞前三季度169.8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4.41%,归母净亏损较去年收窄80.6%至0.67亿元,扣非亏损也收窄27.83%。在财务数据的背后,是其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落地的精准平衡——31.8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18.76%。
显然,“研发换增长”的策略正在显现成效,也验证了此前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判断:前期渠道与品牌投入形成的规模效应,正进入边际效益递增阶段。
资产负债表展现出科大讯飞稳健的经营底色。截至今年9月末,其249.15亿元流动资产对167.84亿元流动负债形成充分覆盖,应收账款中政府、金融机构等优质客户占比超80%,而系统性回款管理机制让8.95亿元的季度现金流显得坚实可靠。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更是科大讯飞坚守的底线。第三季度,公司开发支出高达7.21亿元,占当期收入比重达11.85%,显示出对前沿技术的执着追求;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总计31.88亿元,占营收比例18.76%,这一比例不仅远超许多同行,也高于多数传统行业。
与之匹配的销售费用投入同样可观,前三季度累计达到32.2亿元,占营收比重18.99%。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不以效果广告为主,而是品牌广告。客户认知和行业领导者地位一旦形成,将来规模效应和边际效益会越来越高。渠道建设亦是如此,前期投入期由公司和代理商来共担建设成本,现在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实现盈利,进入良性循环。
但真正点燃市场热情的,是科大讯飞在大模型领域的爆发式突破,堪称现象级。
根据“智能超参数”发布的权威报告《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与洞察报告》,2025年1-9月,在TOP6通用大模型厂商中,科大讯飞拿到了中标项目数量和中标金额的双第一。仅第三季度,其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金额就达到5.45亿元,是第二名至第五名总和的1.88倍,优势之大令人惊叹。
本能的问题是,科大讯飞凭什么在大模型订单上霸榜,又凭什么业绩强势回升?
技术护城河三重构建
事实上,取得这一成绩并非偶然,背后是讯飞星火大模型在数学、翻译、推理、文本生成等核心能力上的业界领先优势,以及其在国产算力领域第一梯队的技术积淀所提供的坚实支撑。
核心是技术落地与生态构建形成了完美闭环。前三季度,讯飞新增开发者数量超过122万,其中大模型开发者新增69万,庞大的开发者社群正在加速各行业的应用赋能,推动技术创新向产业价值的转化。
算法层面的领先性在国际市场持续得到验证。在跨国视频会议中,讯飞翻译机连接电脑可实时同传并显示字幕、播报语音,中英同传准确率超98%,延迟仅2秒,真正达到高级口译员水平。最新研发的多模态交互系统,可同步处理语音、图像与文本信息。7月上线的讯飞星火X1升级版,在模型参数小于业界同类产品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标 OpenAI o3 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在掣肘大模型落地应用的幻觉治理准确率上,讯飞星火大幅领先业界主流模型,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医疗等行业大模型的领先优势。这种“轻量化+高精度”的特性,恰好契合了金融机构对系统稳定性的苛刻要求。
数据资产的积累构成了更深的壁垒。教育领域超500亿条学习行为数据、医疗领域1亿份电子病历,再加上金融项目中沉淀的客服交互、风险识别等专项数据,形成了AI模型迭代的燃料库。当部分依赖通用数据训练金融模型时,讯飞已能基于垂直领域数据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这种差异在基于金融话术数据训练的模型,接通转化率较行业平均水平大幅提升。
政策红利的加持让技术落地事半功倍。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承建单位,科大讯飞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政策东风下,其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成为金融机构规避安全风险的首选,这也是众多央企从开源模型转向讯飞方案的核心原因。
更具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9月17日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科大讯飞发布了专门为东盟十国打造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这是基于纯国产化软硬件构建的区域通用大模型底座,标志着其技术输出能力和本地化适配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多业务协同共振
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与洞察报告》,同样彰显了科大讯飞深层次的竞争力。
2025年前三季度,智能超参数统计到的科大讯飞中标项目数量达到108个,中标项目披露的中标金额为93588万元。其中,科大讯飞中标的金融大模型项目有24个,中标金额是2815万元。
在科大讯飞中标的金融大模型项目,绝大部分是应用类项目,突出的落地场景是智能客服&数字人。科大讯飞通过深厚的语音技术积累,并融合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外呼、智能客服、数字人等应用场景下实现了规模化的复制。尤其数字人方案,在多个金融机构的招标项目中,科大讯飞展现出明显突出的竞争力。
这一成绩诞生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中。2025年前三季度,358个金融行业大模型中标项目,其中93个未披露中标金额(为便于统计,中标金额标注为0元),其余265个项目披露中标金额总额为95540万元。以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计算,金融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五。对比2024年全年,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行业的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增长了170%,披露金额增长了298%。
这就不难理解,在众多行业中,科大讯飞为何选择金融行业作为大模型落地的重要突破口。而且,凭借语音技术积淀与大模型能力的融合,走出了差异化路线。这样就形成金融+教育+医疗等成熟业务,形成了协同效应,共同支撑起了科大讯飞的增长版图。
教育业务堪称“AI老师的黄金时代”。科大讯飞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因材施教”系统服务超千万师生。安徽某中学引入AI阅卷系统的实践颇具代表性:教师批改效率提升40%,学生错题分析准确率高达92%,科技赋能教育的实效得以充分展现。
医疗业务则化身基层医生的“AI外脑”。科大讯飞智医助理辅助完成的诊断次数已超10亿次。在安徽、四川等地的乡镇卫生院,AI辅助诊断准确率达97%,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具战略意义的是,9月发布的东盟多语言医疗大模型,支持中英越泰等8种语言实时交互,为跨境医疗合作打开了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9月29日修订的定增预案,揭示了科大讯飞决胜未来的布局。40亿元募资中,24亿元投向算力平台,8亿元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项目,剩余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种调整体现了清晰的战略优先级: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通过租赁模式扩充算力规模,支撑“模型底座—行业模型—智能体应用”的闭环迭代。
鉴于科大讯飞前三季度财务表现以及在大模型订单方面取得的成绩,机构投资者已率先给出积极信号。国金证券研究员表示,科大讯飞在C端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定增加强教育产品研发,给予买入评级。而国盛证券更明确表示,科大讯飞三季报业绩超预期,利润端增长则十分亮眼,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入业绩释放期,维持“买入”评级。
技术上看,科大讯飞股价以60日均线为支撑,震荡攀升。周线图上看,60.99元的上影线位置恰恰是其历史上多个高点位置所在。预计在充分整理后,或有望在年报业绩支撑下,继续维持震荡攀升走势并挑战新高。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