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直指定点药店中存在的怪象:同一药品,对医保患者一个价,对非医保患者另一个价,医保患者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这种“阴阳价格”的行为,被明确定性为涉嫌价格欺诈。打击“阴阳价格”不仅是市场监管的必要之举,更是捍卫社会公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与公信力的关键一步。
药品“阴阳价格”的本质是对患者与医保基金的双重盘剥。从表面上看,这只是部分药店唯利是图的经营伎俩;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欺诈与不公。首先,它直接侵害了参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参保人依法缴纳保费,理应享受协议带来的公平价格,不应该因为“有医保”的身份而成为被宰割的“肥羊”,这严重违背了医保制度“共济互助、保障健康”的初衷。同时,药品“阴阳价格”蛀蚀了宝贵的医保基金。通过抬高对医保患者的售价,药店可以套取更多的医保报销资金,这是一种隐秘的基金流失漏洞,最终损害的是全体参保人的共同利益。
国家医保局此次“亮剑”,精准地抓住了问题要害,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要对药品“阴阳价格”现象“零容忍”。通知将“阴阳价格”从模糊的道德指责,明确为涉嫌“价格欺诈”和违反医保服务协议的违法行为,为其定性,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了坚实依据。这提升了监管威慑力,让心存侥幸者意识到,这不再是可为之的“潜规则”,而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
通知明确了整治的“组合拳”,即此次整治并非孤立行动,而是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强化基金监管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打击医院“骗保”到规范药店行为,监管的触角正不断延伸,覆盖到医保资金流动的每一个环节,致力构建一个全流程、无死角的监管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将纸面上的禁令落到实处,还面临一系列实操层面的挑战。
比如,“阴阳价格”行为隐蔽,除非患者主动比对并举报,否则难以察觉。因此,必须借助技术手段,建立高效、灵敏的监测系统,同时拓宽举报渠道,鼓励和保护患者维权。
另外,违法行为经核查确认后,相关部门要及时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除了依法对违规者进行经济处罚外,对屡教不改者,还应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将其逐出医保市场。唯有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才能形成有效震慑。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每一分都不容侵蚀。终结“阴阳价格”,不仅是在规范价格,更是在捍卫“公平”这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它提醒所有市场参与者:莫打“救命钱”的主意,医保的红利,不能变成部分人牟利的工具。唯有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医保制度行稳致远,真正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