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公司三季报预喜:新能源增长强劲 盈利分化与出海挑战并存 三季报大幅预增最新排名 三季报预增新能源个股
创始人
2025-10-20 20:32:52
0

截至10月20日,已有133家公司公布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占比超过八成。当前披露的三季报预告显示出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回暖,电子、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表现亮眼,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强劲。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订单饱满、产销两旺,成为业绩亮点的重要来源。

新能源车产业链业绩爆发

博俊科技10月13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52亿元—6.62亿元,同比增长50%—80%。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净利润进一步增长。

10月12日,横店东磁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亿元至15.3亿元,同比增长50.1%至65.2%。横店东磁在公告中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磁材产业龙头地位稳固,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领域新品出货高速增长,运营效率提升。

国力电子10月9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920万元到21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754.4万元到934.4万元,同比增加64.72%-80.17%。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带动公司产品订单大幅增加。


旧厂房“变身”引领新能源产业交付中心。图/ic

储能行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

全球储能市场“一芯难求”的供需格局,正推动相关企业业绩进入高速增长通道。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预告密集披露,储能行业成为“预喜”主力军。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86GW,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增45GW。瑞浦兰钧、南网储能、龙净环保等企业在三季报中表现尤为突出,具备较强代表性。

10月14日,南网储能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快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1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3亿元,同比增长37.13%;基本每股收益0.45元。业绩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是调峰水电厂来水增加,发电量同比增加。

10月14日,瑞浦兰钧公告披露,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量超23GWh,创单季度出货量最好纪录;其中,单月出货量最高超8GWh,创集团单月出货量最好纪录。

瑞浦兰钧告诉贝壳财经,三季度业绩亮眼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底层原因是长期以来的研发积淀,以瑞浦兰钧独创的问顶电芯为例,今年4月,问顶电芯月出货量便突破2GWh,创造纪录。今年8月,凭借高效产能与卓越交付力,仅瑞浦兰钧柳州基地问顶314Ah电芯出货量突破一千万支。

10月17日,龙净环保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为31.75亿元,同比增长6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3.35亿元,同比增长5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65.50%。公司储能电芯呈现满产满销的积极态势。


图/ic

储能与新能源汽车优势凸显

储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2025年三季报中表现亮眼,其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旺盛的全球市场需求以及深刻的技术变革。

全球范围内,能源独立和电力稳定性已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储能是保障电网稳定、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中国对部分高性能锂电池实施出口管制,也凸显了其在关键能源物资上的战略地位。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在经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和体系输出”的深刻转变。企业不再只是出口电池,而是通过海外建厂、技术授权、标准输出等方式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综合优势。

以储能为例,2月“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独立储能凭借容量电价补贴实现盈利闭环,行业发展更健康。因为独立储能的经济性已经显现,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等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另外,储能在海外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签海外订单199个,规模突破160GWh,同比增长高达220.3%。对比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全年签约海外订单规模也就是150GWh。

部分公司的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

部分公司的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迅猛,价格战与盈利压力已初现端倪。尤其在储能领域,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部分企业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10月14日晚间,光伏逆变器龙头、储能逆变器重要供应商锦浪科技公布了三季报,单季度来看,公司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3.43%;归母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降16.85%,直接反映了公司短期内面临成本压力或市场竞争加剧的问题。

宁波容百新能源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也出现了收入与净利润的不同步。报告期内,公司多项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大幅变动,净利润暴跌274.96%,营业收入下滑20.64%。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受地缘政治冲击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引起三季度销量下滑,是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宁波容百新能源净利润的大幅下降,一方面是营收下滑导致,另一方面公司在磷酸铁锂、钠电、锰铁锂、固态电解质等新技术的持续投入,使得利润短暂承压。公司目前经营压力较大,后续新兴业务的落地放量情况将直接影响净利润能否回升。

储能行业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储能行业目前存在“政策落地难、缺乏大型投资方支撑”等现实困境。业内人士拿液流电池举例,液流电池在价格核算机制上尚未成熟,投资回报周期不明确,电价成本难以准确估算,导致商业化进程受阻。在技术路线方面,锂电池存在安全隐忧,液流电池则受制于成本问题,大量中小企业在资金与技术双重压力下艰难维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带来新挑战。欧美国家正通过强化产业补贴、设立碳壁垒等手段加速本土供应链建设,旨在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这使得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应对更为严苛的合规要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平衡国内市场的巩固与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实现运营体系与本土市场的高效融合,已成为关乎国内头部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刘晨表示,放眼未来,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周期尚未见顶,但增长内核正从“追求规模扩张”逐步转向“聚焦质量升级”。在价格竞争白热化、企业债务压力高企、技术路线选择存在不确定性的当下,“一芯难求”等供应链梗阻问题仍有加剧的态势,人才争夺战、市场价格内卷与技术路线之争也愈演愈烈,持续挤压部分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其濒临生存临界状态。

只有那些在技术、成本与全球布局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头部企业,才能在行业分化中进一步巩固竞争力,并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能源转型持续注入动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寒武纪近40亿元定增完成,广发... 寒武纪定增完成股份登记手续。10月20日晚间,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寒武纪,688256)公告...
深深房A:深投控拟减持1%股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20日,深深房A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投控”)持股5...
尹同跃:未来出行将不再依赖汽车... 在未来的出行方式中,汽车的角色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20日,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一场访谈...
毕马威:资本市场已成为创新药企... 10月20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表示,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已成为创新药企研发资金的重要来...
中国移动三季度净利增长1.4%... 中国移动 视觉中国 资料图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营收近8000亿元,5G网络客户数突破6.22亿户,较6...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周锋获聘中原...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锋获聘中原银行行长。 9月17日,中原银行(1216.HK)公告称,该行董事...
乳业“老CP”包装撞脸,消费者...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谁撞脸谁,而是谁的产品真正用心。毕竟营销获得的流量是一时的,而想...
寒武纪:向特定对象发行33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20日,寒武纪公告,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333.49万股股票,发行价格...
理财即是理心 理财即是理心 理... 读书介绍:在现代社会,金钱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柴米油盐的开支,到长远的教育、养老规划,都离...
胖东来开启开放日,面向企业级学... 10月20日晚,胖东来官方公众号发布:从2025年11月开始,每月10日、20日为胖东来开放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