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优先股赎回潮涌 加速资本结构重塑 银行赎回优先股利好还是利空 银行优先股股息调整
创始人
2025-10-20 19:52:28
0

中经记者 郝亚娟 秦玉芳 上海、广州报道

近日,宁波银行宣布,拟全额赎回1亿股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赎回规模高达人民币100亿元。宁波银行的这一动作并非孤例。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银行陆续调整或赎回存量高息优先股,折射出银行业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压力加重的背景下,正积极推动资本工具置换,以优化负债成本、提升资本效率。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表示,当前,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主要表现为资产收益率不断下行,而负债成本率下降幅度相对有限。在此背景下,银行业优化资金来源成本的动机较为强烈。不过,优先股的规模较小,对整体资金来源的成本优化空间相对有限。

高息股赎回势起?

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于2025年11月7日全额赎回1亿股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赎回规模达人民币100亿元。该优先股每股面值100元,代码为“140007”,简称“宁行优02”。

据悉,此次赎回的优先股为宁波银行于2018年11月非公开发行,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票面股息率为5.30%。自2023年11月7日起,“宁行优02”第二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调整为4.50%。

无独有偶,工商银行也于2025年9月23日完成29亿美元优先股的赎回。近期,已有多家银行陆续调整或赎回存量高息优先股。

某股份银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近期赎回的优先股多为2020年前后发行的,利率普遍在4%以上,融资成本较高。因此在当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综合考虑资本结构、监管要求和未来的再融资计划,部分银行选择赎回优选股仍是更优选择。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进一步强调,近期银行主动赎回高息优先股,确实反映出银行业在推动资本工具置换。曾刚表示,当前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压力较大,优化负债成本成为重中之重。高息优先股多数发行于2014—2016年,彼时市场利率较高,目前赎回后以较低利率工具(如二级资本债等)替换,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提升ROE。

邵科指出,部分银行调整或赎回高息优先股,主要目的是顺应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发行适宜定价的资本工具,置换之前发行的高息资本工具,从资金来源端一定程度上缓解净息差收窄的压力。银行可以通过新发优先股或者发行永续债等其他成本更低的资本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市场的承接压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强调,近年来,随着广谱利率的下行,降低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选择,永续债、优先股等在内的资本补充工具在成本上的劣势便会凸显出来。初步统计看,上市银行原先发行的优先股股息率普遍位于3.6%—6.75%之间,平均高达5.04%,远远高于永续债利率,使得同作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优先股劣势愈加明显,故从降低负债或权益成本的角度考虑,银行业确实有调整或赎回优先股的动力。

“目前国内差不多有30家左右的上市银行发行了优先股,规模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故其对行业整体负债成本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但对单家银行的影响则要具体看。”任涛指出。

综合来看,尽管资本工具置换在单家银行层面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但由于优先股等工具在银行总负债中占比较低,其对行业整体负债成本的优化空间有限。未来,银行需在监管要求、市场接受度和资本结构优化之间寻求平衡。

资本补充工具置换仍需谨慎

从市场表现来看,随着存量高息优先股逐步到期,部分银行开始转向发行利率更低的资本债券,如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

受访人士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为银行发行新型资本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分化以及监管审批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在推进资本工具置换时需更加审慎。未来,银行需根据自身信用状况和市场情绪,灵活调整资本补充策略,以实现成本优化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曾刚表示,随着高息优先股逐步到期,发行成本更低的二级资本债券有望成为银行业的主流趋势,一方面可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另一方面也顺应政策支持和市场利率下行的结构性变化。目前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充裕,信用利差较窄,为银行低成本补充资本提供了有利环境。

任涛进一步指出,在降低负债成本的大方向下,目前存款与同业负债利率的下降已经进入拉锯阶段,资本工具类负债成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这种情况通过置换或调整等方式降低资本工具类债券的利率成为多数银行的选择,这对那些负债成本具有较大挑战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

然而,曾刚强调,银行大规模发行新型资本工具仍需关注以下方面:一是监管审批的节奏,二是投资人对银行信用的信心。在投资者层面,风险收益偏好已明显分化。受部分银行信用事件影响,投资者对银行资本工具的风险补偿要求上升,更倾向于优质大行和资本实力强的股份行,对部分中小行的再融资工具,则要求更高收益率,对于结构性条款(如赎回权、减记/转股等)亦趋于谨慎。因此,银行需在工具创新与投资人信心之间进行合理平衡。

(编辑;杨井鑫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寒武纪近40亿元定增完成,广发... 寒武纪定增完成股份登记手续。10月20日晚间,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寒武纪,688256)公告...
深深房A:深投控拟减持1%股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20日,深深房A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投控”)持股5...
尹同跃:未来出行将不再依赖汽车... 在未来的出行方式中,汽车的角色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20日,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一场访谈...
毕马威:资本市场已成为创新药企... 10月20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表示,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已成为创新药企研发资金的重要来...
中国移动三季度净利增长1.4%... 中国移动 视觉中国 资料图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营收近8000亿元,5G网络客户数突破6.22亿户,较6...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周锋获聘中原...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锋获聘中原银行行长。 9月17日,中原银行(1216.HK)公告称,该行董事...
乳业“老CP”包装撞脸,消费者...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谁撞脸谁,而是谁的产品真正用心。毕竟营销获得的流量是一时的,而想...
寒武纪:向特定对象发行33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20日,寒武纪公告,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333.49万股股票,发行价格...
理财即是理心 理财即是理心 理... 读书介绍:在现代社会,金钱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柴米油盐的开支,到长远的教育、养老规划,都离...
胖东来开启开放日,面向企业级学... 10月20日晚,胖东来官方公众号发布:从2025年11月开始,每月10日、20日为胖东来开放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