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召回超11万辆车:质量管控亮起警示灯 比亚迪召回车辆标准有哪些 比亚迪汽车召回名单
创始人
2025-10-19 19:44:13
0



汽车召回,从来不是新鲜事。但当它发生在行业领军者身上时,总能引发更多思考。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则公告,让比亚迪再次成为焦点: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备案了召回计划,涉及“唐”系列与“元Pro”两款车型,共计115783辆。



这个数字背后,是44535辆2015年3月28日至2017年7月28日期间生产的2015款“唐”系列汽车,因为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需要召回;还有71248辆2021年2月6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元Pro”纯电动汽车,因为生产制造问题需要召回。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开展的。这一细节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企业在质量管控上的真实状态。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这次召回,恰逢其时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行业、审视企业的窗口。

那么,这次比亚迪召回究竟暴露了哪些问题?又给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文从产品、企业、行业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问题透视:双车型隐患的背后

剖析产品缺陷,就是读懂安全这本账。

这批召回的2015款“唐”系列汽车,由于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可能导致驱动电机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主动泄放功能异常。极端情况下,造成电路板烧蚀,车辆纯电驱动模式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这批召回的“元Pro”纯电动汽车,由于生产制造问题,可能导致动力电池密封垫安装不到位,引起密封性下降,若长时间高速涉水,可能造成动力电池进水,绝缘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动力电池输出功率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这两大隐患有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触发的隐患。电机控制器异常、电池密封性不足,这些缺陷不会在出厂检测中立即显现,却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成为行车安全的巨大隐患。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从电池起火到车辆失速,每一次事故报道都在加剧公众的忧虑。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已不再仅仅关注续航与智能配置,更将安全保障视为核心考量。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最新调研数据,“性能好”“质量可靠性高”“舒适性高”依然是用户购车考虑的前三位原因,尤其是“质量可靠性高”的比重连续三年上升,由2024年第三位上升至2025年第二位。

在这个背景下,比亚迪此次大规模召回,无疑触动了市场最敏感的神经。消费者要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炫酷的功能,更是踏实可靠的安全保障。

从设计选型到生产安装,隐患的种子往往在最初阶段就已埋下。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从源头上杜绝问题,才是对消费者真正的负责。

看清了产品层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更深层次——这些问题背后,暴露了企业怎样的管理逻辑?



企业反思:召回背后的管控疑云

汽车召回,往往折射出管理体系出现疏漏的信号。

纵观比亚迪近年的召回记录,这次已非首次。2024年9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召回 2023 年 2 月 4 日至 2023 年 12 月 26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海豚、元 PLUS 电动汽车,共计 87762 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召回 2022 年 11 月 2 日至 2023 年 6 月 19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元 PLUS 电动汽车,共计 8952 台。

这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因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CEPS)控制器制造工艺原因,设备工装上盖板关闭时与控制器电路板上的电容器干涉,导致电容器产生微裂纹。车辆使用中,电容器微裂纹可能扩大引发短路,造成电容器过热烧蚀,甚至起火,存在安全风险。

不仅如此,今年年初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还召回过6843辆“方程豹5”,原因是由于生产制造原因,集成式双电机控制器内部电气连接件螺栓可能未锁紧,造成车辆使用中螺栓连接点出现松动、拉弧。极端情况下导致冒烟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这一系列接连发生的召回事件,不免让人对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的完善度产生疑问。

深入来看,这个疑问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更大的难题: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比亚迪拥有庞大的销量规模,但也对供应链、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提出了极大考验。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比亚迪似乎面对着规模和质量的平衡难题。具体而言,一方面2015款“唐”的召回反映了早期技术不成熟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往往更关注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对一些细节问题的考量可能不够周全。另一方面,“元Pro”的召回则暴露出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漏洞。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时期,是否因为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这是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销量在9月出现了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单月同比下降,终结了连续18个月的增长态势。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比亚迪销量达39.62万辆,同比下降5.52%,被上汽集团(整车销售44万辆)反超,没能继续保持月度销量冠军之位。

更值得探讨的是问题发现的方式。此次比亚迪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开展的,这一定性引人深思。为什么这些问题不是由企业自主发现并主动解决?按理说,企业应该最了解自己的产品,也最有能力通过售后数据反馈发现潜在问题。

真正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理应建立起全链条监测机制,能够更早地识别和预防此类风险,比亚迪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品质管控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



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问题中吸取教训。比召回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根本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受制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也深受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



行业警示:监管升级与未来挑战

一次召回,映照出整个行业的成长烦恼。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此次比亚迪召回事件,恰逢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加强汽车召回监管力度之际。在10月17日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方面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监管,特别是针对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和非理性竞争等问题的规范。

这些举措标志着监管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过去,监管有时候滞后于问题的发生;现在,监管试图走在风险前面,通过制度创新来防范未知风险。这种转变,对整个行业而言是利好,意味着行业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

监管趋严也将重塑行业生态。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近年来,某些车企在宣传中过度强调续航里程、智能驾驶等功能,却对潜在风险提示不足,导致消费者期望与实际体验存在落差。这种现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车企应如何应对这一变局? 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而非依赖夸大宣传获取市场关注。其次,要建立更加严谨的宣传审核机制,确保所有对外宣传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另外,要转变发展思路,从追求短期销量转向注重长期品牌建设。

作为行业领军者,比亚迪的应对之策更具示范意义。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比亚迪应该率先垂范,建立起高于行业标准的自律机制。这包括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从源头上减少召回事件发生;建立更加透明的沟通机制,及时向消费者披露产品信息;完善内部合规审查,确保营销宣传不越界。

在智能网联与电动化双轮驱动的今天,比亚迪能否在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持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加深,监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250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未来,如何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保持理性、负责的态度,将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监管机构正在通过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是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公共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这意味着,未来的监管将更加全面、系统,覆盖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全生命周期。

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与合规管理。谁能在合规经营和产品质量上率先突破,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结语

造车之路,道阻且长。这次比亚迪的召回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对车企而言,安全无小事的理念需要真正融入血脉。任何细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行车安全的隐患;任何速度的追求,都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随着监管趋严、消费者日益理性,市场竞争终将回归本质——唯有秉持对安全的敬畏、对质量的坚守,方能在行业变革中行稳致远。

这不仅是比亚迪需要书写的答卷,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共同面对的考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5岁年薪百万,辞职去画画了 ...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小白轻松入门~最近,我去了趟浦东美术馆看奥赛展,意外被高...
美股新高之路再添不确定性 美股... 2025.10.19本文字数:229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樊志菁受益于美国地区性银...
OpenAl为何“情迷”变现 ...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余杨编辑|苗正卿头图|视觉中国10月15日消息,Sam Altman 在X上官...
万亿中原银行空降“75后”行长... 作者 |郑理来源 | 独角金融10月16日,中原银行(1216.HK)在郑州龙湖金融岛总部大厦前举行...
杜兰特谈小贾巴里:他要成为自己... 直播吧10月19日讯 今日,火箭队内训练结束后,超级巨星凯文-杜兰特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记者们好奇地提...
35岁越南棋手夺冠!打破中国象... 35岁的越南棋手赖理兄,在第十九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男子个人决赛里,打败了20岁的中国棋手尹昇。他成了首...
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通过港交所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10月19日,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分别发行不超1.02...
一财社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日前,证监会发布消息,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称《治理准则》)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内塔尼亚胡已指示在加沙地带采取...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9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表示,总理内塔尼亚胡已指示在加沙地带采取强硬行动。 ...
AI+大消费的首个双11,商家... 在阿里妈妈的赋能下,提前布局的商家已经在天猫双11预售首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在即将到来的现货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