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财务虚假记载案后续调查:遭多名股民维权索赔,超7亿元虚减收入仍去向不明 绝味食品财务虚假记载案后续调查:遭多名股民维权索赔,超7亿元虚减收入仍去向不明
创始人
2025-10-16 21:26:50
0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编辑|郑琳

9月30日,ST绝味(603517.SH)公告显示,该公司收到证监会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5〕14号),经查明,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该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时代商业研究院注意到,自2025年9月23日起,绝味食品的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同时,因连续五年财报存在虚假记载,绝味食品或面临投资者维权起诉。

需要注意的是,近一年半以来,绝味食品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呈现下滑趋势,门店数量更是缩减,其经营局面能否实现逆转尚有待时间验证。

10月10日、16日,就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投资者索赔风险、未来发展计划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绝味食品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超7亿元收入被隐瞒,或存投资者索赔风险

绝味食品是国内知名的卤制食品上市公司,于2017年登陆上交所主板,主营业务为卤制食品销售、集采业务、供应链物流等,其核心品牌“绝味鸭脖”是全国鸭脖连锁领先品牌。

财报数据显示,2017—2022年,绝味食品主要通过连锁加盟的模式扩张,旗下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以加盟门店为主体。

不过,在通过加盟模式扩张的同时,绝味食品却触碰了合规管理的“红线”。

根据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2017年至2021年各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严重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绝味食品及相关负责人被给予警告和公开谴责,并合计罚款850万元。

而绝味食品“藏富”的手法颇为隐蔽。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用于接收加盟门店装修款项,未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纳入正式经营和核算体系。

以上述比例计算,绝味食品在2017年至2021年间隐瞒收入高达7.24亿元。需要指出的是,该收入最终去向不明。

而除了受到监管层的处罚,绝味食品或还面临来自中小投资者的索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显示,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监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在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虚假陈述。信息披露义务人在证券交易市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以原告因虚假陈述而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

10月16日,时代商业研究院查询新浪股民维权平台显示,目前已有部分股民向ST绝味进行维权索赔并获律师受理,索赔条件2018年4月16日到2024年8月15日之间买入股票且在2024年8月1日收盘时卖出或仍持有。


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10月16日收盘,绝味食品收盘价为13.88元/股,总市值为84.11亿元;股价相较2024年年末的16.11元/股跌去13.84%;市值相较最高点635亿元已下跌近九成。

上半年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对外投资三年亏损超3.7亿元

除了上述信披违规事件带来的一系列风波,绝味食品在经营层面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

2024年年报显示,绝味食品营收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同比下滑34.04%,扣非归母净利润近乎腰斩,同比下滑49.39%。

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更是交出了自上市以来营收跌幅最大的半年报,其中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实现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滑52.6%。绝味食品在半年报中表示,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报告期内销量下降所致。

分业务看,绝味食品的核心卤制品业务似乎陷入了增长瓶颈。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核心的鲜货类产品贡献了21.12亿元营收,较去年同期的26.12亿元直接减少5亿元,下滑超1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从79.88%下滑至76.59%,拖累整体营收表现。

拆分鲜货类细分品类,其中禽类制品(以鸭货、鸡货为主)收入为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蔬菜及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2.77亿元、2.26亿元,同比降幅达11.6%、14.3%;畜类产品收入不足0.2亿元,同样呈下滑态势。

产品销售不畅,很大程度上或与绝味食品的门店收缩有关。

财报显示,2019年底,绝味食品实现了“万家门店”的壮举,达10954家。到了2022年底,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达15076家,3年时间净增长37.63%。截至2023年底,其门店数量达15950家。到了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门店数量达14969家,近半年时间净关店近千家。

然而,时代商业研究院注意到,往期其年报和半年报会披露门店数量的绝味食品,在2024年报和2025年半年报中,却并未公布门店的具体数量,也未披露门店增减的信息。

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绝味食品在营门店数为10838家,较2024年上半年的14969家减少4131家,相较于2023年末的15950家,更是减少了超5200家。由此推测,不到两年时间,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或下滑超三成。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绝味食品也在尝试转型。

天眼查显示,绝味食品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了包括主营预制菜的千味央厨(001215.SZ)、藤椒油品牌幺麻子、品牌幸福西饼、连锁面食品牌和府捞面等在内的多家餐饮实体企业。

然而,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分别约为-0.94亿元、-1.16亿元、-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对外投资频频失利。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公告显示,绝味食品2023年3月开始筹划在港股上市,但于2024年12月终止筹划发行H股股票。从2024年年报的财务数据来看,其境外业务占比较低,2024年境外收入仅为1.01亿元,占比约为1.62%。

(全文2286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老庄连”82人对抗1600...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仪...
刚跨过“百万辆”生死线,零跑D...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曹杨当前车圈最卷的“9系”车赛道,又迎来了一位新玩家。10月16日,零跑汽...
蔚来巨震,爱奇艺跌超3%,黄金... 记者丨吴斌 唐婧 黎雨桐编辑丨李莹亮 曾芳 曾静娇10月16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北京时间2...
无偿转让3.56%股份,首创证... 10月15日晚间,首创证券发布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提示性公告,控股股东首创集团拟将其持有的9742.31...
证监会毕晓颖:适时丰富可持续发... 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司一级巡视员毕晓颖在演讲中表示,将按照新“国九条”要求,坚定不移支持引导...
中国移动发布情况说明 “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微信公众号 10月16日,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发布《关于客户回国后手机“被保护性关停...
养元饮品7天上涨60%,尝到甜... 出品|达摩财经作为国内核桃乳饮料龙头,养元饮品曾靠“六个核桃”火遍大江南北,近期又因投资长江存储母公...
中国移动56亿“救场”,浦发银... 出品|达摩财经距离浦发银行可转债到期日仅7个交易日。随着到期日的临近,信达投资、东方资产、中国移动等...
蔚来被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起诉,... 红星资本局10月16日消息 今日,蔚来(09866.HK/NIO.US)港股大跌8.99%。消息面上...
蔚来回应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诉讼... 近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GIC指控蔚来通过与其合作伙伴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