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新旧力量交替期 赵伟最近发布的视频 赵伟最新演出动态
创始人
2025-10-16 16:24:52
0

赵伟、屠强、侯倩楠(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1.“周期”力量退坡下,经济内生压力逐渐显现。

中美关税再出波折,但在外需改善叠加份额提升下,整体可能仍延续较高景气。当前出口仍保持高增,驱动因素已从“抢出口”短期逻辑向“新兴国家工业化提速+我国替代欧盟在新兴市场份额”中期逻辑切换,对东盟出口也更多满足东盟自身需求;同时发达国家仍处补库周期中,进口仍有提升空间。近期虽然中美关税再出波折,但关税对出口影响先冲击再缓和,最终应以谈判结果为准。

内需或持续承压,表现为设备更新周期退坡加之前期新开工减少,制造业与地产投资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去年以来,制造业投资表现强劲并非政策驱动,更多是设备处于自然更新上行周期;但下半年来,自然更新进入退坡阶段。这一现象可通过对比制造业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速的差值反映,目前其达到阶段性顶点后已呈回落态势。同时2021年房企融资承压导致施工周期拉长,今年Q4地产投资的在建项目,对应的仍是2022Q4开工后的项目;而新开工自2022年Q4至今处于负增长。

成本率依旧维持高位下,企业盈利或未进入上行周期。8月工企利润大幅回升(+21pct至19.8%),更多源于低基数下费用、其他损益等短期因素对利润的拉动回升。其他损益变化主要反映投资收益,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利润等短期因素变化。而成本率等影响利润的中期因素仍未出现明显改善;8月工企成本率为85.6%、处近年同期高位,仍在拖累利润增速。

2.“新老政策”接替,对经济的拉动或有时滞。

“老政策”带来的“需求透支”效应或进一步显现,后续商品消费、制造业投资或仍偏弱。财政端,新增政府债务与化债资金发行接近尾声,且财政收入修复缓慢,后续广义财政支出或难延续高增。需求端,“两新”带来的需求透支效应明显下,8月特别国债已下达完毕,9月来多地暂停国补,制造业投资、商品消费有再走低的可能。同时国庆假期消费数据也呈现商品消费弱于服务消费的特征。

“新政策”短期对经济增长或有约束,前期投资大幅回落已有体现,预计该影响仍将持续。6月以来,反内卷、清偿欠款等“新政策”推进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形成挤占,预算内资金同比下滑4.9pct至9.7%。观察行业看,前期内卷更明显的外需行业投资回落幅度超过内需行业,亦体现“新政策”对投资的约束。目前中下游内卷现象仍较明显,短期内上述政策或对经济仍有约束。

“增量政策”落地偏慢、对经济的传导存在时滞,预计近期对经济的拉动有限。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9月底,发改委明确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参考2022年看,从资金投放到落地形成大规模实物量存在时滞,对经济的支撑效果可能集中体现于四季度末或2026年初。

3.“预期”对通胀支撑回落,价格修复斜率或放缓。

国内供给收缩的预期降温,上游大宗价格涨幅放缓,对PPI的提振效果减弱。近来供给收缩预期降温、但实际供给仍在扩张下,9月PMI生产指数上行至51.9%。大宗价格出现走弱迹象,原材料购进价格(-0.1pct)、出厂价格指数(-0.9pct)均有回落,反映在价格高频上是煤炭、钢材、化工品等反内卷所涉大宗商品涨幅明显放缓。因此,大宗价格对PPI环比的提振效果有所回落。

同时反内卷落地滞后下,中下游价格修复斜率偏慢,预计年内PPI、CPI呈弱修复特征。 PPI方面,本轮中下游产能利用率低于上游,导致上游涨价对中下游价格拉动有限,预计下游涨价幅度相对温和。CPI方面,前期生猪存栏持续增加对食品CPI的压制仍在,同时核心商品PPI偏弱传导至核心商品CPI,加之青年失业率高企对房租CPI的约束也较明显,预计CPI同比维持较低水平。

国内供给收缩的预期降温,上游大宗价格涨幅放缓,对PPI的提振效果减弱。近来供给收缩预期降温、但实际供给仍在扩张下,9月PMI生产指数上行至51.9%。大宗价格出现走弱迹象,原材料购进价格(-0.1pct)、出厂价格指数(-0.9pct)均有回落,反映在价格高频上是煤炭、钢材、化工品等反内卷所涉大宗商品涨幅明显放缓。因此,大宗价格对PPI环比的提振效果有所回落。

展望后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回落,重点关注增量政策“发力”对内需的支撑效果。9月来“设备更新”及“盈利”周期力量弱化,加之“新老政策”接替,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或有回落。但外需改善与我国份额提升,出口预计仍有韧性。同时在外需或阶段性好于内需下,后续生产景气方向或仍聚焦“出口链”。综合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有限,预计三季度GDP实际同比4.6%、四季度为4.8%。

风险提示

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周期”力量退坡下,经济内生压力逐渐显现

中美关税再出波折,但在外需改善叠加在非美市场份额提升下,整体出口可能仍延续较高景气度。当前出口仍然保持高增长,驱动因素已从“抢出口”等短期逻辑向“新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提速+我国替代欧盟在新兴市场份额”等中期逻辑切换,数据上表现为我国中间品、资本品出口明显走强,而非集中于转口类商品;对东盟出口走强也更多满足东盟自身需求。同时发达国家仍处补库周期中,进口仍有提升空间。近期虽然中美关税再出波折,但历史经验看,关税对经贸形势的影响均是先冲击再缓和;重要会晤前美国通常释放强硬信号,但最终应以谈判结果为准。领先指标中,10月以来,港口外贸货运量、加工贸易进口分别保持在8.7%、12%的较高增速,或仍在指向短期出口仍有韧性。(详见《出口会否持续超预期?》)













内需或持续承压,表现为设备更新周期退坡加之前期新开工减少,制造业与地产投资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去年以来,制造业投资表现强劲并非源于政策驱动,更多是设备处于自然更新的上行周期;但下半年以来,自然周期进入退坡阶段。这一现象可通过对比制造业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速的差值反映,且该差值与废弃资源利用业投资匹配,也能验证产能更新(老设备淘汰过程),目前其达到阶段性顶点后已呈现回落态势。同时,2021年房企融资承压导致施工周期拉长,今年Q4地产投资的在建项目,对应的仍是2022Q4开工后的项目;而新开工自2022年Q4至今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







成本率依旧维持高位下,企业盈利或未进入上行周期。8月工企利润大幅回升(+21pct至19.8%),更多源于低基数下费用、其他损益等短期因素对利润的拉动回升,分别+3.8pct至2.2%、24.8pct至18.3%。其他损益中,投资损益可能受企业账务处理调整影响,当期一次性形成较大规模投资收益;另外其他损益也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与营业外利润,可能共同导致8月其他损益冲高。影响企业利润的中长期因素、成本率并未出现回落;8月工企成本率为85.6%、处于近年同期的相对高位,对利润同比的拉动仍保持在负区间(-3.4%)。







2.“新老政策”接替,对经济的拉动或有时滞

“老政策”带来的“需求透支”效应或进一步显现,后续商品消费、制造业投资或仍偏弱。财政端,7月广义财政累计收支差-5.6万亿元,较6月仅新增0.4万亿元;且新增政府债务与“化债”资金发行接近尾声,意味着政府债务对财政支出的大规模支持阶段已过,叠加财政收入修复缓慢,后续广义财政支出或难延续高增速。需求端,“以旧换新”、“设备更新”带来的需求透支效应明显,8月中旬特别国债支持的设备更新等领域已基本下达完毕,制造业投资增速有再度走低的可能;9月以来多地宣布国补暂停,或令商品零售增速进一步走弱;国庆假期消费数据也呈现商品消费弱于服务消费的特征,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商品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为3.6%、7.6%。









“新政策”短期对经济或有约束,前期投资大幅回落已有体现,预计该影响仍将持续。地方化债与反内卷等“新政策”长期利好经济高质量增长,但短期或约束经济增长。6月以来,“新政策”推进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形成挤占,预算内资金同比下滑4.9pct至9.7%。新增专项债的使用结构也可印证,其中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占比明显上行,自5月的22.3%大幅提升至9月59.8%,明显超过往年。观察行业看,前期内卷更为明显的外需行业(7月较5月,-15pct至-2.8%,下同)投资回落幅度也超过内需行业(-11pct至-9.9%),亦体现反内卷、清偿款项等政策对投资的约束。目前中下游内卷现象仍较明显,短期内上述政策或对经济仍有约束。









“增量政策”落地偏慢、对经济的传导存在时滞,预计近期对经济的拉动有限。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9月29日,发改委明确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参考2022年情况看,从资金投放到落地形成大规模实物工作量存在时滞,对经济的支撑效果可能更多集中于四季度末或2026年初。







3.“预期”对通胀支撑回落,价格修复斜率或放缓

国内供给收缩的预期降温,上游大宗价格涨幅放缓,对PPI的提振效果减弱。供给收缩预期降温、但实际供给仍在扩张下,9月PMI生产指数大幅上行至51.9%。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走弱迹象,原材料购进价格(-0.1pct至53.2%)、出厂价格指数(-0.9pct至48.2%)均有回落。反映在价格高频上也是煤炭、生猪、化工品等反内卷所涉大宗商品的涨幅明显放缓。国际油价领先我国PPI半个月,叠加OPEC增产政策已落地,8月中旬-9月中旬油价整体出现回落,预计国内油价走势也偏弱。综合来看,大宗价格对PPI环比的提振效果较前期有所回落。







同时反内卷效果落地滞后下,中下游价格修复斜率偏慢,预计年内PPI、CPI呈弱修复特征。PPI方面,本轮中下游产能利用率低于上游,导致上游涨价对中下游价格的拉动有限;并且中下游民企占比较高、反内卷政策推进速度或也偏慢,预计下游涨价幅度相对温和。CPI方面,前期生猪存栏持续增加对食品CPI的压制仍在,同时金价上行拉动首饰等商品CPI的趋势有所弱化,核心商品PPI偏弱也持续传导至其他核心商品CPI,加之青年失业率高企对房租CPI的约束也较明显,预计CPI同比维持弱势。









展望后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回落,重点关注增量政策“发力”对内需的支撑效果。9月以来,“设备更新”及“盈利”周期的力量弱化下,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或有回落;同时“新老政策”政策交替,尚未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总体来看,内需不足问题凸显,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发达国家仍处于补库周期中,叠加新兴经济体需求改善与我国份额提升,总体出口预计仍有韧性。同时在外需或阶段性好于内需下,后续生产景气方向或仍聚焦“出口链”。综合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有限,预计三季度GDP实际同比4.6%、四季度为4.8%。







风险提示

1)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海内外形势变化使内需修复偏慢、通胀水平偏低。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反内卷”等政策落地较慢。

3)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消费倾向持续回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将消费叙事还给普通人,拼多多用... 在中国电商的十年波澜里,“消费升级”几乎成了最热的口号。但这个词往往服务于“五环内”的叙事:新贵、中...
被低估的锅圈:为全球创造一种新... 2025年8月,一份亮眼的中期业绩报告将锅圈(02517.HK)推到聚光灯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
北向资金持仓市值连续三个季度增...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近日,随着三季度数据公布,北向资金三季度持仓动向浮出水面。Wind数...
10月16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 一、强势个股截至10月16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0.1%,收于3916.23点,深证成指下跌0.25%...
曹德旺回应辞职:董事长只是符号... 福耀玻璃(600660.SH;03606.HK)10月16日公告,曹德旺向公司提交了辞去董事长职务的...
捷成股份创始人徐子泉“还债记”... 捷成股份实际控制人徐子泉再次上演“卖股还债”大戏。10月14日,捷成股份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徐子泉和苏...
与最高水平掰手腕,荣耀CEO李...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10月15日晚,荣耀在北京发布年度旗舰新品——荣耀Magic8系列,...
“玻璃大王”曹德旺辞去福耀玻璃... 福耀玻璃(600660.SH)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因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战略性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21亿资金抢筹常山北明,机... 10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0.1%,深证成指下跌0.25%,创业板指上涨0.38%。盘后龙虎榜数据显...
独家丨曹德旺回应辞职:我退下来... 10月16日晚间,曹德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曹德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