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又长见识了!荷兰政府只需一份声明,就能“合法”剥夺中国公司海外资产的治理权和投票权。
前两天,一份来自闻泰科技的公告令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炸开了锅:其旗下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Nexperia),正遭受荷兰政府及法院的联合限制,公司147亿元资产遭冻结。
同时,母公司闻泰科技委派的CEO被暂停履职。荷兰方面还要求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也就是说,安世半导体99.99%股份控制权被荷兰剥夺了,仅留下象征性的1股给中方。
受此影响,闻泰科技股价复盘后连续两天一字板跌停,今天开盘一度逼近跌停。截至发稿前,其市值累计蒸发超120亿元。
而荷兰政府做出以上举动的原因竟然又是熟悉的“国家安全”。
PART.01
毫不掩饰地“明抢”
荷兰经济事务部12日在一份声明中声称,这是荷兰政府首次启用《商品供应法》,安世半导体内部存在“严重的治理缺陷与问题”,这令荷兰及欧洲本土关键技术知识与能力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面临威胁。
可能是为了凸显所谓的“公平”,荷兰政府还强调最新举措“不针对其他企业、行业或国家”“相关方可就该决定向法院提出异议”。
而在此之前的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遍布全球的30个主体,在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实施为期一年的“全面冻结”,任何调整行为均被禁止,这相当于将安世的“手脚”完全捆绑。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是闻泰科技斥资340亿真金白银合法并购得来,这笔交易号称当时中国半导体史上最大跨境并购案。
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企业,前身为恩智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业务部门,独立后亏损严重,一度濒临破产。
2019年,闻泰科技通过分阶段并购完成对其100%股权收购,使其成为中资控股企业。
闻泰科技收购后将其盘活,逐渐发展为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收购后,安世半导体仍旧保持较大的独立经营权,双方不包含技术转让,也不会大量裁撤当地高管。在股权上,安世半导体属于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但在管理权上,还是外籍高管为主。
闻泰科技宣布主要收购计划时,自身的市值不足200亿元人民币。而完成这笔“蛇吞象”的收购,使得闻泰科技在2020年初市值飙升至2100亿元。
2024年安世半导体营收达到2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亿元),约占总营收的六分之一,净利润近23亿元;2025年上半年,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主要是安世半导体)收入78.2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约30.9%,净利润12.61亿元,安世半导体贡献的净利润是闻泰科技整体净利润的268.87%,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闻泰科技被荷兰政府剥夺了安世半导体的治理权与投票权,仅剩下所谓的“经济收益权”。这意味着,今后闻泰科技无法决定安世半导体今后的发展方向、技术路径和人事任免。
说好听点,闻泰科技还能被动地等待可能存在的分红,难听点就是任人宰割,对方有一万种方法令闻泰科技拿不到钱。
这对于已将业务重心由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转至安世半导体的功率芯片的闻泰科技来说,堪称噩梦。
PART.02
政治裹挟下的商业太过脆弱
事实上,闻泰科技已不是第一次被他国政府用政治手段打压。
去年12月,美国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其ODM业务损失重大。随后闻泰科技将这部分业务出售给了立讯精密,全身心聚焦安世半导体的功率芯片业务。
可万万没想到,一直自诩重视契约精神的西方人脸都不要了,再次出手打压。
荷兰和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有深度合作,荷兰政府正是响应美国商务部的新规,这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强盗行为”。要不然,闻泰科技都收购安世半导体长达5年了,为何现在才被认定“危害国家安全”?
针对这件事,中国半导体协会发函称,中国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分支机构安世半导体,遭遇了当地政府的选择性和歧视性对待,给该事件的定性是非常恶劣的。
从早些年欧美媒体各种“吹风”和施压,到如今对安世半导体的直接动手抢。西方世界正毫不掩饰地传递一个危险信号:在半导体(或是其他)这个战略高地上,如果竞争不过,那就直接上手抢。
发生这件事后,我们才发现前几天我国发布的稀土管控措施是多么正确。半导体本身就是稀土大户,没有几个半导体能绕开稀土而独立生产,一旦被卡断稀土供应就会中断产线。你想阻挡中国半导体崛起,那我们就反手扼住你的咽喉。
在荷兰露出不轨苗头后,2025年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元器件和子组件,精准打击企业供应链关键环节,为的就是防范荷兰接下来的出格举动。
这可不光是半导体领域,从关税争锋就能看出,中国现在立场相当坚定:坚决反制一切不平等的贸易政策。
从长远来看,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通过合法商业行为买来的海外优质资产,其所有权是脆弱的,随时可能因为一纸行政命令或一次法院裁决而被剥夺。今天可以是安世半导体,明天就可能是任何一家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欧洲、美国等西方科技公司。
荷兰只是美国派系中的一员,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发生。国内企业为追求协同效益和经济效益,去海外收购相关“优质”资产本是一件好事,可将中国核心产业彻底地转回国内,才是实现真正的技术安全、产业安全。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