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前夕,上海农商银行的股东们收到了中期分红的“红包”。此次分红,共计派出现金红利23.24亿元(含税)。
而收到“大红包”的股东们或许不知道,上海农商银行的分红率,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都比较“丰厚”:42家A股上市银行共有17家进行中期分红,上海农商银行现金分红比例高达33.14%,在上市银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今年中期的分红率,也高于去年同期。
高分红率背后,是上海农商银行发展“成色”不断提升。稳健的经营业绩表现、持续稳定的资产质量、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是上海农商银行稳健发展的核心支撑,更是保持高分红的底气。进一步深入来看,也体现了上海农商银行价值创造战略不断落地生根。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引领商业银行从规模扩张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
红利属性凸显
今年中期,上市银行纷纷开启分红盛宴,让投资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现金红利。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上海农商银行的中期分红方案颇为亮眼。
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显示,上海农商银行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2.41元(含税),共计派发23.24亿元(含税),分红比例达到33.14%。
9月20日,上海农商银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配实施公告》,现金红利已于9月26日发放到位,让投资者揣着红利欢欢喜喜过国庆中秋“双节”。
实际上,上海农商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继2024年率先在业内实施中期分红后,该行2025年中期分红力度持续增强,较2024年中期提升7个基点,高比例分红策略得以延续。
今年上半年,沪农商行入选沪深300指数与上证180指数两大资本市场核心指数的样本股,实现目前符合条件的可纳入主流指数的全覆盖,凸显了公司长期以来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效,更折射出其深化改革与重视市值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随着资本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上海农商银行也收获了多项荣誉。今年上半年,该行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2024)”奖,并入选2025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案例”。
更令投资者感到欣喜的是,在披露中期业绩之时,上海农商银行还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显示,公司将始终保持稳健的分红政策,制定明确、清晰的股东回报三年规划,在保持稳健良好经营的基础上,增强分红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充分考虑资本规划、财务状况、股东意愿等情况,平衡业务持续发展与股东综合回报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分红频次和水平。
这意味着,上海农商银行已经将回报投资者作为一项专项的制度安排。
上海农商银行的业绩表现以及高分红政策也得到了多家机构的认可。日前,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公司业务经营稳健,分红回报提升,应享一定估值溢价,维持增持评级;广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公司最新财报显示非息贡献提升,中期分红落地,给予公司 PB预测由每股净资产的0.60倍提升至 0.80 倍,维持“买入”评级;国盛证券也给予了“买入”评级,原因是公司资产质量长期稳定优异,业绩保持长期稳健正增长。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生成率拐点向下,综合来看是较为优质的红利投资品种。
经营指标稳健
高分红率的底气,源于上海农商银行稳健的经营业绩。
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4.4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上升0.38%;归母净利润70.1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6.69%。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8.19亿元,同比增长2.19%,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8.41%,较上年同期上升1.56个百分点。
从规模指标来看,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5494.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4%;贷款与垫款总额7741.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1%;负债总额14184.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1%;吸收存款11090.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上海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7%,连续5个季度保持在这一水平,而且自上市以来始终保持在1%以内;拨备覆盖率达336.55%,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强劲。
资本充足率方面,上半年,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52%、14.55%、16.90%,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在A股上市银行中亦保持较高水平,这也体现该行较高的资本管理水平。
更能体现其管理水平的是,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大背景下,上海农商银行的负债成本管控表现卓有成效。今年上半年,该行存款平均付息率降至1.57%,同比下降26个基点,成本管理成效显著。
中期业绩发布后,中信证券发表研报认为,上海农商银行2025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平稳,公司坚持“做小做散”经营策略,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上半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上市银行中保持领先,维持“增持”评级。
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
在夯实发展根基,对投资者交出丰厚回馈的同时,上海农商银行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也在不断升级。
作为深耕本土的“金融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以“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为战略愿景,通过为客户创造功能型价值、专属型价值、情感价值,持续拓宽服务边界,深化服务内涵,书写了颇具特色的“五篇大文章”答卷。
服务型银行是对新形势下银行和客户关系模式的重构,摒弃了银行以往“以渠道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理念,而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型银行也表明了上海农商银行的战略主张,即着眼于对客户的服务,经营理念从规模扩张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以服务创造价值,更深入、更充分地回应人民的期盼和诉求,不与民争利,担当社会责任,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义取利。
功能型价值是银行服务的根基,即为客户提供各类专业、便捷、周全、安全的金融服务,满足支付结算、财富保值增值、融资、金融风险防控等需求。在普惠金融领域,上海农商银行创新特色服务产品与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小微与三农需求。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1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7%;涉农贷款余额650.68亿元,其中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51.59亿元,三农金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专属型价值是将银行服务嵌入并延伸到客户的生态圈、产业链,满足客户的专属需求。在科创金融领域,该行围绕科技型企业,形成“1+N”平台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科技型企业客户数4624家,较上年末增长8.09%。在绿色金融领域,深度响应“双碳”战略,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上海农商银行认为,情感价值突破金融边界,以情感链接深化客户认同。通过树立“好金融”的理念,强化金融的社会功能属性,在强调经济回报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价值实现,善于运用金融的力量赋能社会治理。
在养老金融领域,该行旨在打造一家养老金融服务温馨、客户体验有温度的银行,一家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社会责任有力度的银行,一家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助老情怀有深度的银行。截至6月末,该行已建成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代发养老客群达129万户,新增户数同比提升42%,代发养老金笔数增量居上海第一。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陪伴为重点,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上海农商银行从更高的社会价值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定位,回归初心本源,重塑金融发展逻辑,创新性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答卷,将人民需求、企业使命、国家战略有机融合,坚定走价值创造之路,与客户同心同向,共荣共生,共赢共进,朝着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银行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