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均、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区域市场需求分化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家电企业正以海外多元化均衡布局为破局关键,主动打破传统单一市场依赖的桎梏,逐步构建起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全球运营体系。这既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韧性,也凭借更适配区域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持续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出海版图“多点”拓新局
9月16日,美的空调泰国工厂获评世界经济论坛(WEF)“供应链韧性灯塔工厂”。据了解,该工厂2025年产能已突破500万套空调,97.8%的员工来自东南亚地区,并与691家本地供应商建立了合作,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链升级。记者了解到,除泰国工厂外,美的还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优化制造布局,上半年新增18个海外生产基地,使全球生产基地总数达到63个。
记者从TCL方面了解到,TCL开启全球化布局已有20余年,目前已在全球布局46个研发中心和38个制造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成超过20个大型备件仓及国家级再制造中心,建立了全球用户服务中心,打造“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TCL在进行全球布局的同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通过在关键市场和地区建立本地产业链,覆盖产业投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共生共赢。
据悉,TCL在全球范围内带动了多个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超过3000家,创造近40万个就业岗位,将产业链融入当地经济体系,对当地经济作出贡献。
除上述企业外,其他家电企业的海外布局也在提速加码。长虹将区域深耕作为2025年海外战略重点,确立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三大旗舰市场,强化当地渠道建设,深入了解并匹配当地消费者的产品诉求。9月23日,海尔智家位于泰国春武里的空调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座工业园年规划产能达600万套,覆盖多品类空调产品。截至目前,海尔已在全球布局35个工业园、163个制造中心。
谈及家电企业纷纷“走出去”、持续深化海外多元化布局的深层意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方面,这能有效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因目标市场政策变动、地缘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显著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抗波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扎根当地开展生产与研发,企业能更快速、精准地捕捉区域市场的消费需求特点,进而开发出更适配当地用户习惯的产品,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与认可度。
海外布局“高质”攀新阶
当下,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家电企业海外多元化布局的关键驱动力。记者了解到,美的空调泰国工厂凭借品质智能体让质检精准无误,智能排产使生产计划科学合理,生产节拍精准到秒,平均每6秒就有一台空调完成组装。
TCL实业则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产品创新,利用AI算法对电视音画质进行增强,提升消费者视听体验;TCL空调AI睡眠新风技术通过AI睡眠巡航感知,动态调节睡眠环境,在节能40%的同时提升新风体验标准,产品广受市场青睐。
除数字化与技术创新趋势外,王鹏介绍,企业当前还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构建生态圈。例如,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区域定制产品,或与科技公司联合研发智能技术,实现资源互补。这种生态化布局能整合全球创新力量,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同时通过共享渠道与数据降低运营成本。
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家电市场规模约为215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2711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9%。
受访专家认为,在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布局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平衡规模扩张与精细化运营,是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受到更多海外消费者青睐的核心关键。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称,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在底层算法、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投入,确保技术领先的持续性;优化全球供应链管理,科学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推动供应链的区域化、多元化,提高全球运营的抗风险能力;重视合规管理,将合规置于战略中优先考虑,建立超越基本要求的内部合规体系,尤其是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碳足迹管理等领域,主动对标甚至引领最高标准。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建议加强跨文化管理培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团队。“此外,各国对家电产品的标准、认证、环保等要求各不相同,企业要严格遵守当地法规,确保产品合规。建议建立专业的政策研究团队,及时跟踪和解读各国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