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探鄂尔多斯:从“羊煤土气”到“驭光生绿” 记者潜入煤窑 记者暗访内蒙古
创始人
2025-10-13 15:23:58
0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汽车行驶在去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城区的公路上,窗外掠过的,是大家熟悉的“羊煤土气”的风景。然而,当记者的脚步真正踏入鄂尔多斯,深入其最新的产业腹地时,一种强烈的认知反差扑面而来: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以“系统性生态观”为灵魂的产业变革。

过去的鄂尔多斯,其产业逻辑是“提取式”的:向下索取煤炭、天然气,向上收获羊绒。这种模式创造了经济奇迹,也留下了生态与产业单一的隐忧。而今天的鄂尔多斯,产业图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循环与共生”特质:它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主动修复、融入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循着这条主线,中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了鄂尔多斯的光伏、农业、无人驾驶及羊毛加工产业。



在沙漠里种花的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工作人员。

系统再造能源生态 沙漠之上有绿电

从空中俯瞰达拉特旗,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形”在阳光下清晰无比。作为国家首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这里的规模令人震撼。

达拉特旗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大家看到的‘骏马图形’是由196320块光伏面板搭建而成的。计划到2030年,达拉特旗将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用光伏板构筑起一道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防沙治沙带。”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位于广袤的库布其沙漠。在这里,光伏板的铺设构成了一道道防风固沙的屏障。另外,因为板遮挡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所以板下区域的微小气候得以改善,这为恢复植被创造了条件,昔日的沙地正尝试种植耐旱的沙生植物或发展牧业,基地也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立体化生态治理模式。



“光伏田”里的新农人。

据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基地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基地采取“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林+沙漠旅游”模式,种植紫穗槐、黄芩、黄芪等经济作物,累计实施生态修复5万亩。

库布其沙漠在达拉特旗境内总面积约为2900平方公里(435万亩),目前已完成治理2320平方公里(348万亩),治理率达80%,未治理面积(裸露沙地)约为87万亩。其中,通过建设光伏项目可治理的面积达到35万亩(已完成光伏治沙10万亩)。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为鄂尔多斯的新产业体系打下了一块“绿色基底”。它提供的清洁电力,也是整个城市碳足迹大幅降低的基石。

土地修复后“开荒” 黄沙之下有“绿芯片”

从达拉特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出来,车窗外的景色从规整的工业矩阵逐渐变为起伏的沙丘与点缀其间的绿洲。

记者来到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发现这里的故事仿佛是光伏基地理念在另一个维度的衍生与放大:如果说光伏是在能源生产中附带了生态修复,那么恩格贝则是在生态修复的主线上嫁接了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当记者走进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的智能温室时,视觉上的冲击最先到来:一丛丛盛放的月季,明艳的红色、淡黄色花瓣,与行车路上单调的土黄色形成了戏剧性的对比。紧接着是味蕾的感触: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农业技术员刘雪芹笑容腼腆,顺手从藤蔓上摘下一颗饱满的无花果递过来:“尝尝,沙漠里天然的味道。”



沙漠里种出了热带水果。

“这里也能种像航天香蕉、紫心火龙果、番木瓜等亚热带水果。”提起这片土地来,刘雪芹的话语间透着骄傲,“这片土地,我们养了17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3%以上。我们让这纯净的沙子一点点有了生命的‘魂儿’,能留住水分和养分了,还能成功种植出300多种瓜果蔬菜。有了这片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土地,才能种出鲜艳的花朵和美味的果蔬来。”

恩格贝地处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缘,黄河几字湾的顶端,长期受荒漠化、洪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直接危及黄河和周边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安全。资料显示,经过四十多年的种树还草、土地绿色改良,目前,恩格贝植被盖度已达78%,森林盖度达到41%,动植物种类由原来的20余种增加到600余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恢复。

在这里,室外是曾经被认为是不毛之地的沙漠,室内却是依靠科技实现的精准、高效的农业闭环。每一朵月季和每一颗无花果,都是这枚“沙海绿芯片”最动人也最令人骄傲的输出结果。

羊毛装上了“机械手” 暖城迎“智变”

告别恩格贝的绿意与花香,记者来到鄂尔多斯集团的羊毛生产车间。在纺纱车间,几乎看不到飘絮,只有无数机器在高速旋转,划出一道道白色的虚影。

“过去老师傅靠手、靠眼睛、靠经验,现在,我们靠它。”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绒纺事业部行政综合部行政秘书、行政接待金科指向车间的机器说:“现在,车间使用机器缝机,一名工人可以控制8到12台机器。一套订单进来,系统会自动排产,优化路径,最大程度减少等待和浪费。同样是羊绒,我们要让它产出的每一件产品都带着‘智慧’的温度。”



羊毛工厂里的“指尖芭蕾”。

鄂尔多斯,过去因羊毛而被大家熟知。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让鄂尔多斯“暖城”的称号深入人心。

“过去,‘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是一句广告语,底气来自我们得天独厚的羊绒原料。”一名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温暖的,不再仅仅是消费者的身体,更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之心,是对环境的友好保护之意。”

在最后的成衣展厅,记者抚摸着一件件质感细腻、设计精美的羊绒制品。这些源于草原最传统的物产,历经智能制造的精雕细琢,最终成为承载着品牌故事与文化自信的符号。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承诺,已经从一个基于原料优势的物理温暖叙事,升华为一个基于绿色智造、品牌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温暖故事。

“无人驾驶”变身公交车 车路奏响“协同曲”

在从工厂回城区的路上,记者发现,有“无人驾驶”的公交车行驶在城区公路上,原来自己已经进入康巴什区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无人驾驶”公交车静静地停靠在公交站台,顶上戴着几个小巧的“帽子”(传感器),在一众传统车辆中显得低调又突出。没有司机手握方向盘,安全员坐在驾驶位,双手虚扶。记者随着几名市民上了车,车内凉爽、安静,与普通公交车并无区别。



鄂尔多斯无人驾驶巴士的日常。

“无人驾驶”公交车平稳启动、加速、转弯。在前方路口,绿灯开始闪烁倒计时,它能自己判断可不可以过去吗?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能!这车‘聪明’着呢,算得准,从来不抢灯,坐着可稳当了。”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于2022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产业,于2024年获批成为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开展的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双试点”城市。

据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鄂尔多斯市已部署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辆70辆,涵盖公交、出租、清扫、售卖、物流配送、安防六大场景,测试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服务人数超过55万人次。另外,鄂尔多斯市也部署了8条中短途物流线路,投放近400辆自动驾驶重卡,进行大宗货物示范应用,测试里程突破2000万公里,运输货物达2亿吨公里。

记者手记:

在回程的路上,我的指尖似乎还残留着光伏板的温热,口中回味着沙漠水果的清甜,脑海中萦绕着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平稳。它们看似分散,却在精神内核上高度统一。

达拉特的“光”,恩格贝从土壤中孕育的“花”与“果”、“暖城”生产线迭代的“智”,以及街头驶入市民生活的“云”,共同编织成鄂尔多斯新的产业图谱。它们共享着同一种基因:不再满足于向自然索取,而是追求与环境的协同共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的改进,而是致力构建一个环环相扣、惠及民生的良性系统。

沙漠上的能量矩阵、改良土壤开始的农业创新、“温暖全世界”的内涵重塑、让前沿科技成为公交的日常,鄂尔多斯正在完成产业“生态化”革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绝非逃离过去,而是用更开阔的视野、更智慧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逐季加快!外贸四季度还有新利好... 文/尹倩芸前三季度外贸数据13日公布,这份“成绩单”显示中国外贸韧性不减。据官方数据,今年前三季度,...
黄金期货,又现新高 ! 10月13日,国内期货市场沪金主力合约2512再度刷新高点,盘中最高达928.88元/克,下午收盘报...
八马茶业通过港交所聆讯 上半年...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10月13日,中国商报记者从港交所官网获悉,冲击上市已久的内地茶叶连锁龙头企...
今晚,油价跌了!加满一箱油将少... 央视财经(记者 平凡 彭琳)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受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将于1...
魏家15元汉堡,偷家肯德基麦当... 消费者所反感的,从来都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为预制菜付出了过高的溢价。15块钱一...
2025新能源客车1-9月销量... 新能源客车格局进入2025年我国新能源客车,整体表现是超出预期的。数据显示,1-9月份的累计销量达到...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突发激烈交火,... 当地时间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两国边境地区交火。巴基斯坦方面12日关闭了两国之间...
国内成品油价格今晚下调,加满一...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国内成品油价迎年内第八次下调,后期“二连跌”概率较大。10月13日,国家发改...
高德扫街榜爆红后,百度、抖音、... 熟悉国内各家大厂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当某个赛道出现转机或“版本大更新”的时候,那么投身竞争的就绝不会只...
节后机酒价格大跳水:机票最高降...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国庆中秋假期过后,国内机票酒店价格大跳水:传统目的地机票均价相较国庆中秋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