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吃过绝味鸭脖吗,最近这家卤味巨头,在股票市场里可摊上事儿了。
因为财务造假,又被罚款,又被戴帽,卤味巨头怎么画风突变了?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大家都吃过绝味鸭脖吗,最近这家卤味巨头啊,在股票市场里可摊上事儿了。
今年9月23日,曾市值超600亿的卤味巨头绝味食品,被正式“戴帽”了,股票简称,也变更为“ST绝味”。
这个操作来源于之前绝味食品收到的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财务指标虚假记载,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处以850万元罚款。虽然这笔罚金对一个上市企业来说并不高,但ST的帽子一旦戴上,却意味着公司被正式打上了"问题企业"的标签。
因为财务造假,又被罚款,又被戴帽,卤味巨头怎么画风突变了?
更活久见的是,绝味食品这波造假,居然还是“反着来的”?
财务造假这事儿啊,大家肯定都见怪不怪了。
各大巨头们猛猛夸大收入的见过不少,但把收入往少了改的,却很少见。
比如被带帽的绝味,当其他公司都在虚增利润时,这家卤味巨头却反其道而行之——2017年到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的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
而这些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按照财报推算,连续五年"闷声藏富",对于年营收高达大几十亿的绝味来说,累计隐瞒的相关收入可不是一笔小数。
外界各种猜测,为啥要隐藏加盟商装修费,难不成绝味鸭脖的核心资产不是鸭脖,而是加盟店?
其实,这也恰好是整个加盟行里的“潜规则”。
装修业务历来是加盟生意中的灰色地带。头部品牌通常会“推荐”的装修公司,其报价会高出市场价2-3成,其中差价则成为隐性的利润来源。
从2017年上市时的不足万家门店,到2023年峰值时的15950家,绝味创造了卤味行业的扩张神话,这种依赖加盟的"跑马圈地"模式,也在市值层面让绝味大涨。
不过相较于部分品牌将装修公司直接外包做法,绝味是更为收敛的,看起来像是在体系内运作装修业务,但在收入确认环节出现违规,从而引发公众热议。
其中会计政策的新旧衔接问题,或许也构成了违规的诱因。
因为在2017年以前的会计准则下,绝味将装修业务作为"代垫成本"或"代收代付"处理,仅将加盟费和管理费列为收入,这种做法在当时属于灰色范围。
但2020年A股全面执行新收入准则后,监管要求根据"控制权"判断收入确认方式——若公司承担装修主导责任,就必须按总额确认收入与成本。
而绝味并未及时切换核算方式,最终被认定为信息披露违规。
但只要交完罚金税费,补全资料,整理好报表,ST的帽子就可摘掉了。
不过即使在信息披露上摘掉“问题”标签,绝味在业务上的各种“问题”,却难以忽视。
2023年开始,可以说是绝味鸭脖发展上的分水岭,曾经支撑增长的业务相继失速,经营情况开始急转直下。
最直接的就是门店数量的断崖式收缩,一年半时间就净减少了5225家,日均关闭9家门店,这速度,远远超出了正常优化的范畴。
根据去年的财报数据,绝味营收同比下降了将近14%,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了34.04%,是其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双降。
今年上半年,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加剧萎缩。
利润表显示,即使绝味公司通过提价,把毛利率从24.77%提升到了30.53%,但也难以抵消销售费用上,高达23.31%的同比增长,处于一个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处境。
毕竟对于消费公司来说,挣钱的逻辑离不开新的增量,或者新的溢价空间,上一波支撑消费行业估值扩张的核心,正是“消费升级”。
眼下进入“消费降级”时代,巨头们首先要做的,还得是尽快在市场上找到新出路。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