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票房血崩,电影市场被谁吃掉了? 国庆票房最惨电影 国庆电影票房下跌了吗
创始人
2025-10-10 17:56:58
0





和返程大军的拥堵不同,国庆期间的电影市场,异常萧条。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众星云集:《志愿军:浴血和平》《三国的星空》《风林火山》《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

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

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票房超过5亿,整个长假档期的总票房不到19亿,观影人次也是大幅度缩减。



不看电影,是老百姓没钱了吗?

不是,相较于电影市场的萎靡,是旅游市场的火热。

山东旅游订量同比增长22%,四川凉山州游客增长21.56%,高速收费站望不到尽头的车流……

这说明大家对于消费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转移到了不同的领域。

尤其是同为视频大类的短剧。

2025年的上半年,短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头部作品如《十八岁太奶奶驾到》《一品布衣》等刷新播放纪录。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上线首日热度破亿,4天播放量超10亿,创红果平台最快纪录。而《一品布衣》则是结合穿越与权谋,其电影级制作获得了很高的口碑。



从整体数据上看,今年暑期档头部短剧贡献311亿次观看,甚至超过了中国电视剧长剧的表现,红果平台单部短剧的热度值破亿,已经成了常态。

尽管提到短剧,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还是:制作低劣、题材猎奇、话题低俗。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短剧市场的精品化、规范化,今天的中国短剧,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的主流,乃至出口到国外,成为一种新的“中国范式”。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短剧越来越精良,制作和人气双丰收呢?

一个答案是:很多原来搞电影的人,开始搞短剧了。



去年,很多人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影视界明星、导演,开始下场做短剧。

周星驰、贾樟柯、王晶、舒畅、李若彤、李沐宸……

这些名导和知名影星去短剧行业,其实在收入上是要缩水的。

市场数据显示,转型短剧的明星们普遍面临着80%以上的片酬缩水。

比如在《司藤》中饰演反派的李沐宸,她在电视剧市场的单集片酬大约在30万元,但在短剧领域只有数万。

为什么要自降身价呢?

原因是,电影、电视剧圈的钱,不好赚了。

2024年电影总票房仅为425亿元,较2023年大幅缩水超过100亿元,全国观影人次也出现了超过23%的惊人跌幅。

在非节假日时段,部分影院的场均观影人次甚至不足5人,半数以上的影视上市公司持续亏损。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资本投资少了,华谊兄弟CEO王中磊与傅若清曾有过“2亿预算红线”的对话,超过2亿预算不拍了,因为大概率亏本。

这样一来,大制作的电影就少了,而观众去电影院很多就是为了看大制作看个爽。

其次是电影市场本身就不太健康,我们现在看电影会发现,片头会出现很多家电影公司的名字,这是因为在电影行业的制作上游,有各种公司交叉投资。



这些投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通过资本运作,把电影成本变成金融产品卖出去,一级市场卖给二级,里面有些还存在灰产。

而这也在无形中拉高了电影的制作成本,我们现在看一些剧情类电影,片方动辄宣传成本好几个亿,真的有那么多吗?

没有,实际是在资本炒作。

但现在,随着互联网资本的介入,中国电影行业的监管可视化、透明度更高了,票房实时统计,很难作假忽悠投资人了。


而在另一头,短剧市场的增量肉眼可见。

一方面,资本开始关注短剧,投资短剧。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短剧互动游戏指数累计上涨5.7%,显著跑赢大盘。相关概念股表现亮眼,多家上市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40%。

另一方面,现在短剧的商业生态,对导演、对演员更好。

比如,过去演员拍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时间可能长达半年,甚至数年之久。

但现在,一部10分钟的短剧通常3天就能完成拍摄,这就意味着演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参与更多的作品,从而实现总收入的提升。

此外,短剧也能带来很多意外的流量变现能力。

比如短剧演员王星辰,因为身材火辣,以及在短剧中的亮眼表现,现在无论是商演还是代言广告都非常多。



再比如1999年出生的非科班演员马秋元,凭借《小魔女秋元》等短剧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短剧赵丽颖”。

在没有专业背景和资源加持的情况下,积累起了百万级粉丝,某数据平台显示她的单日演出费已经来到了4万元。

这种“短剧引流-商业变现”的新模式,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影视艺人的市场评估体系。

而这个评估体系的核心,就是看数据,看市场结果。

而不是过去几十年,娱乐圈内长期存在的看资源、看人脉。

2024年春节期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据传,这部剧集一共只拍了10天,后期制作的经费也仅有8万元,但单日就收获了2000万元的充值额度,该剧抖音话题播放量超8.2亿,微博阅读量破亿……

相关演员一下子就从18线不知名艺人,变成了抖音上的大网红。





及至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可能在看轻短剧市场,觉得这些只是供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电子榨菜。

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影、文化创作者,正在注意到短剧的巨大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汤拥华,就因一篇名为《一个中文系教授沉迷短剧的365天》的文章走红网络。

他通过对短剧作品的观察,发现当代人对情感的某种渴望,比如短剧中总会设置一种可以“偷听”到他人心声的特异功能,而这背后,则是当代人渴望听见彼此的渴望。

汤拥华认为,在学术越来越建制化的今天,短剧已经成为某种对抗窠臼的方式。



导演贾樟柯在微博上也分享了自己对短剧的观察,他认为卓别林的《淘金记》也算是短剧鼻祖,让观众“爽”了一百年。所以在2025年的平遥国际影展上,他特别设置了一个短片创投单元。

去年,官方举办的长春电影节上,曾担任《我不是药神》《战狼2》《你好,李焕英》等高票房电影制片人的张苗在会场上就说:“当我们(电影人)还在讨论如何用三场戏把人物建立起来的时候,微短剧在试图用三句台词建立人物……”

张苗认为:电影应该向短剧学习,学会面对这个时代的挑战,去把观众请回影院。

不仅如此,海外的华人也将短剧这个门类引进海外,他们把较为成功的剧本翻译成外语,再聘请本地的拍摄团队和演员,让一个个欧美观众对“霸道总裁爱上我”津津乐道。

多篇报道都提到,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从2023年到2025年下载成绩惊人,还曾登上了美国苹果商店的总榜前三。

此外,诸如茶百道、欧莱雅、三星等商业品牌,也开始在推出自己的短剧,并在剧情中植入品牌的产品,从而刺激观众消费。



不可否认的是,当用户日均刷短视频时间突破2小时,传统的一小时剧集已经难以适应碎片化的观影场景。

一些电影人已经意识到:不是短剧抢走了观众,而是观众的视听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快节奏的时代,适应速度将决定行业的生存空间,影视行业的变革,在本质上是行业演进的必然结果。

电影终将落幕,短剧时代,还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打造A股特斯拉?赛力斯牵手字节... 字节跳动和赛力斯将联手入局具身智能。10月9日,据火山引擎公众号披露,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在北京正式...
月入1万5,副业变主业丨人生P...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小白轻松入门~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前段时间,我...
微众银行首现“双降”:微粒贷失... 出品|达摩财经国庆节前最后一天,微众银行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作为国内民营银行的“领头羊”...
传奇大佬管金生辞世,名下公司控... 记者丨孙永乐编辑丨巫燕玲多位资本市场从业者在朋友圈发布缅怀信息,资本市场失去了一位“先行者”。10月...
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4.4级地...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0日21时21分在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00度,东经103.44...
知情人士: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 10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人代表...
智元机器人回应赴港上市:消息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晗)10月10日,针对外媒报道智元机器人正计划于2026年在香港启动首次公开...
小儿静脉留置针:如何精细化维护... 在医院中,静脉留置针是小儿患者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但你是否知道如何有效维护它以延长使用时间并降低并发...
员工持股计划资金靠“消费贷”,... 图片来源:摄图网全文共2092字,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爆仓”之后,不少员工不仅没有获得收益,反而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