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高市早苗击败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当选自民党总裁。10月6日,特朗普高调称赞这一结果。他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日本刚选出了首位女首相”,称对方是“备受尊敬、智慧非凡、实力非凡的人物”,还说这对日本人民而言是“重大消息”。
特朗普似乎有些过于热情,而且高市早苗还没正式成为日本首相。日本首相要经过国会选举,高市早苗最快也要到10月15日举行指名投票后,才会成为首相。特朗普“提前官宣”高市早苗当选,到底是暴露了美国总统对日本制度的无知,还是一种来自美国太上皇的“强力背书”?
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将要辞职。当特朗普被记者提问时,他撇撇嘴表示,“完全不知道”这件事。这种冷漠当时震动日本。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尽管日本是美国盟友,但特朗普看起来并不关心日本政局。
特朗普对高市早苗的热脸,与对石破茂的冷脸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外界对美日关系走向的密切关注。
众所周知,自2012年自民党重新执政以来,日本政坛形成了右翼保守政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左派革新势力如日本共产党、社民党等议席锐减,几乎被完全边缘化。
右翼势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军备等政策,并逐步落地。例如,设立“防卫省”、推动自卫队“正常化”,甚至鼓吹“先发制人攻击”和“拥核”。
右翼势力居然还觉得不够极端。
近年来,极右翼政党如参政党迅速崛起,主张“日本人优先”、反移民、反全球化、历史修正主义等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2025年参议院选举中议席大增,成为议会新势力。
传统中左翼政党如立宪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等议席持续减少,影响力衰退,无法形成有效制衡,进一步加剧政坛“继续右转”的倾向。
可以说,20年来,日本政坛皆右翼。
高市早苗与石破茂都是右翼,为什么前者能得到特朗普的“热脸”,后者只有“冷漠”呢?
简单来讲,石破茂的右翼以怼美国为特征,极少正面刚中国。高市早苗的右翼是以挑衅中国为特征,从不敢惹美国。石破茂有点像欧尔班,是自我型右翼,高市早苗有点像泽连斯基,是炮灰型右翼。
石破茂长期表示,应该修改《日美地位协定》、在日本国内设立“日美联合司令部”,甚至提出“自卫队驻美”的大胆设想。在2025年的关税谈判中,石破茂公开拒绝为求快速达成协议而牺牲日本汽车等核心产业利益,对美姿态一度相当强硬。
石破茂强调“中日互惠”“稳定沟通”,希望保持中日韩三边合作与高层往来,为日本企业争取中国市场空间。日本外相重申,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的立场没有改变。日本甚至表示将认真对待历史,面向未来,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石破茂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日本国家利益路线,避免成为“遏华最前线”的尝试。
高市早苗则不同。她始终是极端的对华强硬派,不但否认日本历史上的罪孽,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把侵华战争说成是自卫战争,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积极推动日本军事化,要修改和平宪法让日本获得宣战权,要把自卫队更名为国防军,甚至妄想推动日美核共享……她还渲染“中国威胁论”,妄图干涉我国台湾问题,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她自称要继承安倍路线,把安倍曾经提出的“日本回来了Japan is Back”奉为圭臬,还将这句话简称为“JIBA”(高市曾解释BA,来自Back的前两个字母),跟特朗普用MAGA一样,用来称呼她的政治主张。
当选之后,高市早苗表示要将强化日美关系放在第一位,“我们面临诸多外交任务,首要的是加强日美同盟,双方再次确认这一点至关重要。”她还主动表示,日本必须在“自由开放的印太”问题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并为和平做出贡献。
在日美贸易协定上,高市早苗曾表态称若发现条款对日本不公,将寻求重新谈判。但当选后,她的态度也发生大转弯,表示不会立即修改日美达成的贸易协议——“就算发现某些情况不符合日本国家利益,也应在日美磋商机制的框架内明确说明。”
明确说明?高市早苗连谈判一词都不敢用了!
这些主张与特朗普政府强化印太战略、制衡中国的目标高度吻合。特朗普能不喜欢她吗?
尤其是韩国那边不安生,新总统李在明近期强调“独立自主”,要求收回战时指挥权,并明确拒绝介入台海局势,还在大力削减检察官的权力。那可是美国控制韩国政坛的“关键绳索”。
备受尊敬、智慧非凡、实力非凡……特朗普为什么这么会用形容词称赞日本领导人呢?
因为特朗普需要高市早苗成为日本新首相,需要通过强化美日同盟,稳定东亚局势,争取在中美领导人会面之前,在台海问题、东亚局势上多拿到一些筹码。
但凡事过犹不及。美国智库指出,华盛顿也担忧高市早苗在参拜靖国神社或台海议题上过度挑衅,迫使美国卷入不必要的摩擦。
与自民党组成执政联盟的公明党,也对高市早苗表达了三方面的担忧:与“黑金”问题切割,加强对企业和团体捐款的监管;历史认识与参拜靖国神社;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公明党党首表示,“如果这些担忧得不到回应,就不可能组成联合政府。”
高市早苗的当选毫无疑问标志着日本政治右翼化程度的加深,特朗普疯狂点赞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的功利性需求。随着特朗普访日、中美领导会面的临近,日美在军事、经济和台海问题上的互动将成为需要关注的地区局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