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情缘:三度来华旅游,喜爱李白和儒家经典 新晋文学诺奖得主作品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
创始人
2025-10-09 21:06:52
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表彰其“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这是一个需要深呼吸才能一口气念完的名字——就像他小说中无限增重的长句一样。对远在大洋彼岸的许多中国读者来说,他并非是个家喻户晓作家。


来源:诺贝尔官网

但实际上,现年71岁的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在世界文坛驻足已久,最早在1991年就来到过中国,从而迷上了中国文化,在他看来,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

他喜爱李白和儒家经典,并为自己取过一个中文名——好丘,意思是美好的山丘,以及对孔丘的喜爱。此后在1998年,他再一次来到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最近的一次,是于2009年前往上海和北京两地旅游。

有评论家曾称赞他“以冗长而连续的句式,逼视人类在废墟与幻觉之间的生存困境”,并认为他的文字“如一种祷告,既绝望又庄严”。

被东方思想吸引的拉斯洛

1954年1月5日,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生于匈牙利东部小镇久洛,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公务员。高中毕业后,他和那个年代出生的东欧人一样,经历了自由匮乏的时期,18岁的他曾到农村当晚班保安。此后,先后在塞格德和布达佩斯的大学里读了两年法律,准备继承父业,但最后还是转到文学院,改读大众教育。

大学毕业后,他曾短暂在出版社任职,随后全身投入写作。

拉斯洛成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处女作《撒旦探戈》让他一举成名——小说讲述一个荒凉村落的崩溃,所有人物都陷入欺骗与盲信的恶性循环,结构复杂、句式漫长,几乎每一页都在挑战读者的耐性。文学评论界称,他是“把句号驱逐出匈牙利语的人”。

他的写作极度个人化:长句如河流般延展,语义层层堆叠,情绪在重复与变奏中缓慢生成。有媒体评论:“读卡撒兹纳霍凯,就像走进一个无路的迷宫——而你只能靠信念往前。”

此后的两部作品《反抗的忧郁》与《战争与战争》,继续了他对人类末日意识的探索。那种带有宗教意味的“荒凉感”,让他被称为“东欧的卡夫卡”。

90年代初,他与导演贝拉·塔尔(Béla Tarr)的合作,让他的文学进一步视觉化。电影版《撒旦探戈》长达439分钟,折算下来超过7个小时,被誉为“黑白影像的极限体验”。


电影版《撒旦探戈》

在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看来,“写作是一种反抗时间的方式”。他的作品拒绝任何简化或情节快感——那是一种对人类精神极限的考验。

进入21世纪后,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文学逐渐跨出欧洲。他多次到访中国,对亚洲文化有着意外的共鸣,这让他成为极少数主动与亚洲语境发生对话的欧洲作家之一。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所有中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我都很喜欢。但李白,我不仅喜欢他的诗歌,也喜欢他的个性。在1991年我制作过一张地图,通过李白的诗歌标出他一生踏过的山川河流。于是1996年我就顺着这些地点去追寻李白的足迹。”

奖项的意义:文学的尊敬,或世界的注目

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曾说:“诺贝尔奖,无论它发给谁,总是一种对文学的尊敬。我不是那种会争论某个奖有没有颁对的人。重要的是这个奖——如果它有任何重要性的话——对作家这个身份给予某种尊重。这才是重要的事情。”

这句话在当下被频繁引用。因为每一年的文学奖,都是一次关于“文学还有什么意义”的集体提问。

在商业出版与AI生成内容迅速膨胀的今天,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获奖就如同他反乌托邦的写作轴心一般,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瑞典学院以这种极端、艰深、几乎拒绝娱乐化的写作为奖项对象,本身就是对文学价值的一次强调。

正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获奖后所说:“诺贝尔奖不会改变你的作品,但它改变你在社会中的角色。”

来源:诺贝尔官网

奖项本身是一种放大器。它让一个长期被小语种文学包裹的名字,突然进入全球的出版系统与翻译体系。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现实功用:它让“异国语言”有机会被重新聆听。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一场荣誉的授予,也是一场文化的对照。

去年的得主是韩国作家韩江,她以简洁与留白见长;而今年,拉斯洛的“无止境长句”仿佛构成另一极端。这种反差或许正说明,瑞典学院试图在文学的两端,保持某种平衡。

对读者而言,诺贝尔文学奖更像一个信号。它提醒人们——文学仍然存在,仍然有力量让人重新思考。

文学的价值,并非改变世界,而是让我们重新感受世界。正如他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的一样:“我写作,是为了寻找一个仍然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声音。”

在匈牙利,一个小语种国家的作家,以这样一种冷峻、极端的写作方式获得全球认可,这本身就构成了象征意义:在躁动与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仍然有人选择写那种“必须静下心来才能读完”的书。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获奖,或许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尽管身处世界的某个角落,但仍旧能在属于自己的范围内找到一个坐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PO周报:鸿星科技撤单,关联... 9月29日至10月12日期间,沪深北交易所仅1家企业终止审核,即沪市主板申报企业鸿星科技(集团)股份...
原创 1... 在一次工作拍摄的现场,47岁的杨乐乐因腹痛突然跪地的画面被媒体和网友广泛关注。她很快在社交平台上发出...
锡业股份:主产品锡未来市场价格...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12日,锡业股份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
上海合晶:大股东兴港融创计划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12日,上海合晶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河南京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南兴港...
两连板海鸥住工:未参与任何形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12日,海鸥住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部分媒体将公司列为“灯塔...
横店东磁: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12日,横店东磁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自带扇子的小萌物现身普洱 日前,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湿地中,摄影爱好者拍到了扇尾沙锥觅食的画面。据了解,扇尾沙锥...
为什么商场里的马桶越来越多了?... 一到假期,热门商场里人山人海,餐饮店、茶饮店个个都排长队。此时还有另一个麻烦:若想去洗手间,就得面临...
牛市新手的十字路口 牛市新手的... “难受了一年,现在终于回本了。”10月9日,“00后”股市投资者小陈望着自己仅盈利1400元的股票账...
2025年中国功能性硅烷行业市... 从全球范围来看,功能性硅烷供应格局相对集中,其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