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业绩大涨遭遇监管重拳,券商出海如何系好“安全带”? 券商大涨注意事项 券商大涨后续怎么做
创始人
2025-10-07 22:21:39
0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今年,财通证券(601108.SH)旗下香港证券业务板块业绩斐然,不仅斩获港股IPO主板保荐项目突破,营收翻了近9倍,还一举扭转了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态势。

然而,正当业绩打了“翻身仗”,近日财通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简称“财通香港”)及其董事长便因公司治理、风险管控及人员任职三大环节的漏洞,遭遇监管“当头一棒”。

近两年来,监管层持续加大对券商跨境业务的处罚力度,此次事件无疑为行业的合规建设再次敲响警钟: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征途上,券商们究竟该如何补齐内控与合规的短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1

财通证券境外子公司三项违规行为被点名

根据9月26日浙江证监局披露的信息,财通证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未有效建立覆盖境外子公司的决策事项落实跟踪制度及决策效果评估制度;二是未健全对境外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机制;三是提名的境外子公司部分董事不符合相应任职条件。

监管对财通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来源:浙江证监局

此外,浙江证监局还对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财通香港时任董事长钱斌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其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钱斌自2016年8月至2023年11月担任财通香港董事长,所以本次监管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发生在2023年11月之前。

这不是钱斌第一次因境外业务违规被监管处罚。

2021年11月,钱斌曾经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措施,因财通证券存在两大违规行为:一是财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境外经营放债业务,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协议未按规定到期终结,而是通过签订附加协议对贷款予以展期。二是财通香港自2019年以来,多次出现为客户下单时错误使用另外一位客户账户的情形。钱斌作为公司境外子公司分管负责人,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领导责任。

从监管处罚内容来看,财通证券对于境外子公司的重大决策事项缺乏有效监督。境外子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与境内存在显著差异,且由于地域问题在管理方面存在难度,这对境外券商团队的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监管共发出12张关于证券公司境外子公司的罚单。相较于2023年全年未有关于证券公司境外子公司的处罚,2024年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发放罚单的监管部门不仅包括国内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还包括香港证监会。

2024年10月,香港证监会发放了对中资券商在港机构下发的年内首张罚单。浙商证券(601878.SH)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浙商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因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没有遵从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规定和其他监管规定,遭证监会谴责及罚款266万港元。

2024年4月,河南证监局8张罚单剑指中原证券(601375.SH)五大违规行为,七位相关负责人也被处罚。违规事项第一条就是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不到位,具体来看,未制定母子公司统一授信管理制度,未对个别重大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审慎评估,对境外子公司、另类子公司合规风险管控不到位,未有效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2024年1月,海通证券因三项违规行为,被上海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其中第一条就涉及到境外业务:对境外子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不到位,未健全覆盖境外子公司的风险指标体系;未督促境外子公司有效处置风险指标超限额的情形;未按规定就境外子公司相关议案进行集体讨论;未对境外子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开展离任审计或离任审查。



图源:罐头图库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券商境外子公司可能被中国监管机构处罚的行为,大概率是违规代客进行海外投资或提供海外投资的通道,可能违反了境内证券业务经营的规范及外汇管制的规定,意味着券商利用自身跨境的平台机制有意钻漏洞。

2025年,监管对券商境外子公司处罚的情况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3月28日,经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通过的《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发布,9月1日起实施,境外子公司被着重强调,证券公司应当制定清晰的境外业务发展战略,将境外子公司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境外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与资本规模、展业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



来源:2025年3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

2

行业“寒冬”之后券商香港子公司业绩爆发

券商大多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来开展境外证券相关业务,包括证券经纪及期货、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少部分券商同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也设置了子公司。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持续回暖带动券商业绩普遍大涨,就连境外子公司业绩也普遍改善。

独角金融整理了Wind披露的A股上市券商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业绩情况,上半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9家香港子公司中,有14家同比增长,5家同比下降。

但是由于中泰证券(600918.SH)旗下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由正转负,上半年为-0.12亿元;华泰证券(601688.SH)旗下华泰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21%至37.62亿港元;东方证券(600958.SH)旗下东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营收下降幅度也较大,拖累了香港子公司整体营收表现,19家券商营收总和反而略有下降

在披露净利润的25家香港子公司中,有13家同比增长,6家扭亏为盈,1家亏损减少,4家同比下降,1家亏损扩大。总体来看有20家盈利情况改善,占到80%,25家公司净利润整体同比增长90.29%。



图源:罐头图库

有6家净利润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其中国信证券(002736.SZ)旗下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1376.02%,增幅最大,上半年完成20个境外资本市场项目,包括境外债券发行和港交所IPO等;申万宏源(000166.SZ)旗下申万宏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584.18%;光大证券(601788.SH)旗下光大证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526.32%。

此次被监管处罚的财通香港业绩同样亮眼。1月10日,作为独家保荐人,财通香港助力食品公司纽曼思(2530.HK)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实现在港股主板保荐项目的首单突破;作为承销商,助力三花智控(2050.SH)的A+H股融资和圣贝拉(2508.HK)港股首发上市,并成功获得香港市场虚拟资产ETF和存款证经纪商资格。

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财通香港营业收入0.47亿港元,同比增长863.83%,净利润0.14亿港元,扭亏为盈,而在此之前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上半年券商境外子公司业绩普遍上涨,主要因港股市场的强劲复苏带动了各项业务的全面增长,IPO与股权融资市场火爆,其中IPO集资额位居全球之首。根据9月29日香港证监会披露的数据,在交易额不断创新高之下,上半年香港证券业净利润环比增加14%,交易净佣金收入和投资银行收入增速最大,分别为23%、33%。

与2025年火爆的行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券商香港子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宏观环境、市场情绪和行业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业绩曾持续低迷。

港股成交量的萎缩导致佣金收入下滑,市场下跌过程中券商的自营投资业务容易出现亏损或收益大幅回撤,IPO项目数量和融资额萎缩,再融资需求不足,三大核心业务“熄火”对券商香港子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2022-2023年更为明显。

2022年在23家披露数据的香港子公司中,有15家亏损;2023年在24家披露数据的香港子公司中,有11家亏损;随着恒生指数回升,2024年香港子公司业绩得到改善,24家公司中亏损数量减至6家。

自2020年以来,中原证券旗下中州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泰证券旗下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仍未能盈利。除此之外,华安证券(600909.SH)旗下华安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东吴证券(601555.SH)旗下东吴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是连续三年亏损。



图源:罐头图库

在停牌逾一年后,西南证券(600369.SH)境外孙公司上市之路终止,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西证国际投资”)的控股公司西证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证国际证券”),因未能在9月3日复牌截止日前达成复牌指引,于9月29日摘牌。

Wind数据显示,2016年-2024年,西证国际证券营业总收入有3年为负值,归母净利润更是连亏9年,在此期间累计亏损超10亿元。2025年上半年,西证国际证券继续亏损,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15万港元,同比下滑42.9%;净亏损1147.6万港元,同比收窄28.49%。

目前,西证国际证券的诸多业务近乎停滞。其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近两年西证国际证券已经暂停了直接经营经纪业务,并把有关业务以转介形式继续运营。同期,其企业融资、资产管理业务颗粒无收,还暂停了坐盘买卖(即通过买卖股票、债券等业务获利)、期货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西证国际投资就已试图转手西证国际证券股权,然而2025年1月,该笔交易因买方资金未到位而终止。

寒冬之后,券商香港子公司于2024年迎来曙光,2025年实现业绩爆发,此番转折,核心驱动力无疑是港股市场的强势复苏。

对于券商香港子公司业绩普遍好转,沈萌对此称,近期香港IPO表现活跃,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需求扩大,为在港中资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小券商在承接香港IPO或并购或再融资等业务的能力有限,不排除会寻求一些擦边球或灰色的业务方式,维系在港业务的生存。

券商境外子公司正从追求“短期红利”转向“修炼内功”。当监管“紧箍咒”响起,这些机构的强劲业绩能否持续?更重要的是,当市场不再景气,它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御寒”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风水轮流转!中概股又开始在华尔... 中国海外互联网企业代表KWEB(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ETF...
国庆中秋假期第七天全国道路交通...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熊丰)国庆中秋假期进入第七天,各地陆续迎来返程高峰,全国主干公路交通流量...
20余人违规炒股罚没1.9亿!... 作者 |郑理来源 | 独角金融监管多次重申莫碰违规炒股“红线”,但仍有人铤而走险。9月末,证监会官网...
中髎穴:轻松解决腰痛与便秘的秘... 你是否经常感到腰部僵硬、酸痛,或者排便困难、尿频不畅?这些看似小问题,实际上可能与一个被忽视的穴位—...
凯塞多绝杀利物浦!切尔西新星当... 在这个充满激情的英超赛季中,切尔西的中场新星凯塞多无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10月7日,英超官方宣布...
平安好医生换帅:郭晓涛任董事会... 10月7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董事会发布公告称,经研究,...
险资频现大型港股IPO,选股逻... 日前,紫金矿业旗下紫金黄金国际正式登陆港交所,吸引了29家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主权基金、贝莱德、高...
OpenAI全新战略:Chat... 2025年10月6日,OpenAI在旧金山举行了其第三届DevDay年度大会,宣布了包括“Appsi...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破1...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10月7日18时40分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 破17亿元! 前...
中秋夜的歌舞盛宴:吉林省歌舞团... 在这个中秋佳节,明月高悬,吉林省歌舞团如约而至,带来了让人心潮澎湃的“京喜·团圆夜”晚会,地点选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