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电解液厂商天赐材料奔赴港股上市,拟将此次募集资金约80%用于支持全球业务发展、约10%用于研发活动、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日前,天赐材料(002709)提交了IPO申请文件,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这距离公司今年7月7日晚间首次披露拟在港股上市的公告才过去不到3个月。这家早在2014年就登陆深交所的电解液龙头企业,在A股上市超过十年后,开启了第二次资本化征程。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收盘,天赐材料A股市值为624亿元。
上半年近九成营收来自于锂电池材料
天赐材料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广州,是一家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能源和先进材料公司,主要专注于向全球企业客户提供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整合了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完整价值链的生产,包括 LiPF6、LiFSI、添加剂以及碳酸锂等。
目前,天赐材料已将业务成功拓展至正极材料和锂电池用胶领域,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且已布局将广泛应用在智能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半导体、尖端工程及 AI 热管理等新兴领域的先进材料。
招股书显示,天赐材料业务主要分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和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两大板块。其中,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锂电池材料产品。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天赐材料来自于锂电池材料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3.3%、91.6%、87.7%和89.7%。
天赐材料招股书称,2024 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全球前十大储能电池制造商、全球前十大消费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均为公司客户或在供应链中使用了其产品。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天赐材料在中国有15个在营生产基地和一个在建生产基地,全球网络覆盖欧洲及北美的主要市场,并通过德国及美国的委托加工供应商提供支持。同时,公司还计划于摩洛哥及美国建立新生产基地。
控股股东方面,天赐材料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金富直接持有约36.5%的股权。同时,徐金富亦持有尚未行权的2022年可转债,相关本金总额约8.74亿元(假设转换价格按每股A股28.5元计算可转换为约3066.87万股A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60%。
除了徐金富目前直接持有的36.5%股份外,据天赐材料2025年半年报,其配偶的妹夫林飞及其胞弟徐金林还分别持股1.71%和1.29%,二人为徐金富的一致行动人,三人合计持股39.5%。
财务方面,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2022年223.17亿元、2023年154.05亿元、2024年125.18亿元,2025年上半年70.2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8.44亿、18.42亿元、4.78亿元和2.65亿元。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占总收入的70.8%、71.2%、58.7%及58.7%,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21.67亿元、81.18亿元、50.02亿元、27.3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4.5%、52.7%、40%、39%。
天赐材料称,尽管该公司努力降低客户集中度,仍可能面临。
“若与这些主要客户的关系恶化,我们对这些主要客户的销售额可能相应减少。此外,若我们的任何主要客户遭遇流动资金问题,可能导致付款延迟或违约,这将对我们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招股书称。
在招股书中,天赐材料并未披露具体客户的名字,不过从其过往的公告及公开资料中可看出,宁德时代等为其客户。据天赐材料官方公众号披露,2024年,天赐材料获得“宁德时代优秀供应商”“欣旺达战略合作伙伴”“2024国轩高科钻石供应商”等荣誉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天赐材料上述两年业绩下滑或与其主要业务锂电池材料平均售价下滑有关。招股书显示,公司锂电池材料每吨的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约4.83万元下滑至了2023年的约2.3万元,降幅达52.32%。2024年,其锂电池材料平均售价进一步下滑至约1.38万元,较2023年进一步下滑40%。
锂电池材料平均售价连续下滑,导致天赐材料该业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38.6%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17%,同期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从38%下滑至18.7%。
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及更激烈的价格竞争致使平均售价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天赐材料不得不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其另一主要业务即日化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主要包括卡波姆、表面活性剂(包括氨基酸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硅油及阳离子调理剂等日化材料以及有机硅、橡胶助剂材料及其他先进材料等特种化学品,其中,日化材料广泛应用于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消毒杀菌产品等个人护理和家居护理领域,特种化学品则主要应用于各种工业、建筑和农业领域。
财务数据显示,日化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产品的收入分别占天赐材料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的5.1%、6.6%、9.2%及8.7%,从目前来看对整体营收贡献仍有限。
天赐材料还透露,已执行进一步的产品开发计划。例如,在若干胶黏剂及固态电解质方面的工作目前处于试点阶段,仅有有限的出货且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百亿富豪”徐金富的“新起点”
天赐材料的实控人徐金富祖籍浙江杭州,曾在杭州大学化学系就读,后在化学材料领域深耕。
徐金富曾与同学罗秋平(蓝月亮创始人)等人在道明化学(即蓝月亮的前身)工作,这段经历被视为其最初的商业起步阶段。
2000年,徐金富投资510万元在广州创立天赐高新材料(即后来的天赐材料前身),在创业初期,天赐的主营业务偏向日化材料、清洁剂原料、表面活性剂、硅油等,并与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国际日化巨头达成合作。
随着业务规模越做越大,徐金富敏锐地察觉到锂离子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前景,毅然将目光从日化领域转移,将天赐材料引入新能源市场,涉足锂电池电解液的研发和生产领域。
为了攻克六氟磷酸锂技术,2007 年,徐金富斥巨资买下美国一家公司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制造技术。此后,天赐材料又成功缩短了电解液生产周期,提升产品性能,凭借价格优势超越进口产品,一举进入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的供货体系,就此铸造了今日的“电解液巨头”。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自2016年起,天赐材料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电解液出货量第一,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约35.7%。该公司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解液供应商,还是全球最大的六氟磷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供应商。
2014年1月,天赐材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募资总额约2.95亿元,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生产线建设与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产能。
自2014年上市以来,天赐材料股价长期呈现波动上行趋势,但伴随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与锂离子电池行业景气度、公司业绩表现高度相关。徐金富的个人财富估值也随之起伏。
2021年,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东风”,天赐材料市值首破千亿,其收入则在2022年达到223.17亿元的历史最高点。
在财富巅峰时期,徐金富以402.2亿元的财富,位列2022新财富500创富榜第99位。
不过,近年来,随着竞争加剧,特别是上游产能扩张后,电解液价格自2023年起大幅下降。关键原材料产能和供应增长超过下游市场需求增长,导致全行业价格压力加大,2023年全年,天赐材料业绩大幅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68.5%,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担忧加剧,股价持续走低,最大跌幅超40%,徐金富的身家也受到影响,2025年,其身家回落至137.8亿元,位列创富榜第244名。
天赐材料的A股股价走势反映了整个锂电池行业的情况,其股价曾在2021年10月创出170.51元的历史高点,但其后开启了震荡下行的走势。天赐材料A股股价在2024年9月23日盘中创下12.86元的低点,较高点累计下跌超92.46%。尽管近期公司股价迎来一波上涨,但截至9月29日收盘,其A股股价为34.17元,较4年前的高点跌幅仍有80%。
其此次IPO募集资金,约80%用于全球业务扩张,重点投向摩洛哥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其他海外市场布局、全球上游资源投资。约10%投入研发,重点开发电解液及其核心组分、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下一代电池材料,并购置相关研发设备与设施。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更多锂电企业蜂拥港交所上市
目前,锂电企业赴港上市已成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先导智能、亿纬锂能、宁德时代、中伟股份、南都电源、欣旺达等锂电企业披露了赴港上市计划或已登陆港交所。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集资金中大部分也将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以满足欧洲等海外市场对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匈牙利也是亿纬锂能海外生产基地所在国家,规划产能30GWh,预计2027年投产,旨在规避欧盟贸易壁垒并响应欧洲车企供应链本土化需求。马来西亚三期项目设计年产能约38GWh,将依托东南亚资源优势辐射东盟市场。
锂电巨头纷纷选择出海,与国内锂电行业市场饱和竞争直接相关。天赐材料在2024年财报中提到,随着国内电解液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未来国内电解液出口海外将成为明确主线,出口量将逐步提升,同时也会对头部企业的全球供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灼识咨询提供的数据,全球电解液预计将在2024年至2030年间以23.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分市场来看,欧美将是增长更快的市场。
在此背景下,通过海外建设基地实现更好发展,已成为各大锂电产业链企业共识。如欣旺达在印度、越南、匈牙利、摩洛哥布局四大海外生产基地;中伟股份则在印尼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在摩洛哥有一个生产基地,并规划在印尼、韩国分别新建生产基地。星源材质的马来西亚工厂(一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28日建成,未来将在全球构建隔膜生产体系。
目前,天赐材料已经在开拓欧洲和北美市场,目前委托了一家德国及一家美国厂商加工产品,并计划在摩洛哥投建年产15万吨电解液与核心材料的一体化生产综合基地,且在美国建立电解液生产基地。
此外,9月22日递表的格林美,早在2016年就前瞻性地布局全球化战略,目前已在国内及南非、韩国、印尼等地建设了19个废物循环处理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布局也为企业改善收入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如中伟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中,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4.46%。而欣旺达2024年营业收入中,海外收入占比为41.83%,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有研报称,目前,电解液业务竞争仍然激烈,市场有望持续出清。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锂电池材料行业需求进入平稳时期,电解液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整个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以消化库存和减缓资本开支为主;并且随着未来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逐渐演变,预计未来一到两年行业仍然维持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落后产能将持续出清。
随着下半年电解液新增装置投产及市场需求旺季到来等因素带动,电解液溶剂需求有望继续提升。但因各产品仍处于供需结构错配阶段,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消除。电解液溶剂各个产品与下游电解液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半年三季度通常是行业需求旺季,电解液出货量提升带动溶剂需求量增长,供需关系改善推动价格下行压力降低,但考虑下游压价心态及生产企业间竞价出货因素,空好交织背景下价格难有较大涨幅。另外下半年新投产能较多,为快速抢占市场,下半年价格战仍在所难免,期间价格或有反弹,但整体震荡偏弱局面或难改。(新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