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十一的档期,我们提前很久就排满了!今年情况比去年好了不少。”美薇亭婚礼公司的工作人员沐沐(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整个9月她都在为这个假期忙碌。从业七年的她,在经历了去年的行业低潮之后,今年终于迎来了业务的明显回暖。
随着中秋与国庆“双节”相连形成的八天长假到来,婚庆市场呈现出久违的火热场面。记者走访多家婚庆公司、化妆工作室与酒店宴会部门发现,从婚礼策划师、化妆师到酒店宴会厅,国庆期间的档期几乎全部爆满,部分热门酒店甚至明年“五一”和“十一”的场地也早已被预订一空。
“双春年”推动需求释放
“行情不好,是不是该转行?”这曾是化妆师洋子去年时常浮现的念头。然而今年,她的档期表已焕然一新。洋子告诉记者,她所在工作室的六位化妆师,国庆假期都已排定了三天的档期,而她自己的整个长假档期更是早已订满。
“今年的活儿确实多了不少。”洋子感慨道,她和同事们明年的档期甚至已有人提前预约,“好日子不早点订,根本订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宴会厅在国庆期间更是炙手可热。北京一家在社交平台颇具人气的酒店工作人员透露,国庆期间所有宴会厅均已订满,顾客大多是提前半年就完成预订,更令人惊讶的是,明年“五一”假期的宴会厅也已被抢订一空。
“不止是我们家,像瑰丽、丽思卡尔顿等酒店我们也去了解过,基本上都满了。现在北京好一点的宴会厅,10月份的周末基本都没档期了。”该工作人员表示。
更忙碌的是婚礼公司,沐沐在8天长假中的婚礼档期也几乎全满。她透露,身边业务较好的同行接单量也大致如此。
在采访中,多位婚庆从业者均向记者表示,今年生意好转与去年民间关于“寡妇年”不宜结婚、今年“双春年”宜嫁娶的传统说法有关。沐沐表示,不少原定去年结婚的新人将婚期推迟至今年,而原本计划今年结婚的新人也更愿意选择这个“好年份”。中国婚庆产业联盟的张先生对记者分析指出:“从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53.9万对,相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这一反弹主要源于政策调整与民俗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他看来,2025年为农历“双春年”,传统民俗认为“双春宜婚”,部分人群因忌讳2024年“寡年”而推迟婚期,形成跨年度登记的叠加效应。同时,今年5月10日起施行的新《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户口本等传统材料要求,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打破了户籍限制,释放了部分潜在结婚需求。
不过,张先生也提醒,这波结婚对数的回升很可能是短期现象。“适龄结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恋观念转变等结构性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年轻人重新定义婚礼
尽管市场整体回暖,但婚庆行业的竞争压力并未减轻。沐沐坦言,虽然国庆期间婚礼场次不少,但整体流水相较于几年前却有所下降。
“年轻人对婚礼的预算更理性了,不再一味追求大型豪华布置,反而更看重松弛感与轻松愉悦的氛围。”沐沐感受到,随着行业发展和年轻一代婚恋消费观的变化,婚礼公司必须提供更具创意的服务,同时调整收费标准。
这一变化在婚礼形式上尤为明显。如今的新人不再钟情于“大而全”的传统婚宴场景,10桌以下的“小而美”婚礼成为主流。草坪、露台、别墅等迷你宴会场地备受年轻人青睐。
此外,随着定制化婚礼市场的入局者越来越多,加上年轻人的婚礼预算普遍降低,婚庆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内卷”现象日趋严重。巨大的市场压力之下,婚礼公司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对于他们而言,一份优秀的定制方案,较量早已超越了价格,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品质、质感、流程与服务细节的全方位把控上。
而在沐沐看来,应对这一切挑战的真正分水岭,恰恰在于“创意”的深度与温度。 她坚信:“创意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吸引人的,不是‘好看’的创意,而是‘有故事’的创意。”
世纪晚霞设计 受访者供图
她分享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为一对在北京后海初遇的新人设计婚礼,新娘回忆起那天罕见的世纪晚霞时,眼里有光。那种瞬间把我们拉回过去的感染力,成了整场婚礼的设计原点。于是,我们将主舞台设计成一个半沉入水中的巨大相框,并用一块巨大的柔软布幔蒙住,只在中央掀开一角。这寓意着,在婚礼这天,他们共同掀开了时光的帷幕,重回故事开始的地方。”
当被问及这个方案最打动人的地方时,沐沐说:“是看到设计图的那一刻。为了完美呈现从日落到傍晚微妙的色彩变化,设计师输出了四版截然不同的光影效果图。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场景布置,而是在尝试一件很酷的事,帮新人把那段‘尘封已久的光’重新带到眼前,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分享。这,就是定制婚礼的灵魂所在。”
在多年的工作中,沐沐越来越确信,好的婚礼创意不是凭空造景,而是从新人的故事里“长”出来的。“可能是一段共同的经历,一个坚持多年的爱好,甚至是一句两人都认同的话。我们的价值,就是把这些看不见的‘灵魂’,变成婚礼上看得见的感动。”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