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源金属、电池、有色金属、钢铁、光伏等制造业板块大爆发,推动深证指数涨幅超过2%,创业板涨幅更是高达2.74%。
看网上的分析,大多将原因归于“固态电池的利好”。
什么“科技日报报道,清华某团队在聚合物电解质研究上取得进展,发表学术论文”云云,说的煞有介事。
完全就是扯淡。
其实核心原因很简单,就是周末统计局发布了一个月度跟踪数据——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由上月下降1.5%转为增长20.4%。”
这是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最大的一个月,一举扭转了此前的颓势。
由此带动“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二季度以来首次回到正增长的趋势。
为什么利润增速大幅提升?
我们看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这是1-8月一些主流行业的情况。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37.2%、有色金属开采+33.9%、电力+13.0%、有色金属加工+12.7%、电气机械和器材+11.5%、计算机和通信电子+7.2%、专用设备+6.9%、通用设备+5.8%、仪器仪表+4.6%、食品制造业+1.8%、金属制品+0.5%、汽车制造业-0.3%。
我们再对比一下看1-7月的情况:
有色金属开采+39.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36.8%、电气机械和器材+11.7%、有色金属加工+6.9%、计算机和通信电子+6.7%、仪器仪表+6.6%、通用设备+6.4%、电力6.3%、金属制品+3.4%、专用设备+3.2%、食品制造业+2.8%、汽车制造业+0.9%。
结论:
1,有色金属开采的利润在下降,但有色金属加工的利润在大幅提升;
与此类似的还有钢铁行业,1-8月同比扭亏为盈,实现利润总额837.0亿元。
这是下半年反内卷政策的重点行业之一,由于有色金属加工、钢铁行业很多都是国企,执行效果相对较好,盈利增速也是反弹最快的。
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和通信电子、电气机械和器材、专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在稳定上行。
船舶、AI都是2025年的高景气行业,利润增速处于高位是可以预见的;
电池和光伏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这个大类下,增速+11%左右,基本维持两位数。
虽然由于市场化竞争更激烈,增幅不如有色金属、钢铁,但预期会成为下一个受益接棒者。
3,部分板块如食品制造、汽车制造、通用设备业的利润仍在继续下滑。
食品、汽车、通用设备业,这些纯市场化行业,内卷更严重,政策尚未见效,有待未来的努力。
可以看到,A股今天涨幅领先的,电池、能源金属、有色金属、钢铁、光伏等板块,跟统计局的数据、反内卷政策的预期基本是一致的。
咱们重点讲一下电池板块。
今年7-8月,市场的主线是AI,主要得益于业绩季效应;
9月,主线转向了半导体和电子,得益于下半年苹果旗舰上市、光刻机和自主可控进展等一系列传闻的发酵;
10月份呢?
目前看,很有可能该轮到电池和光伏等反内卷板块了。
一来,这些板块近期还没表现过,估值相对更合理;
二来,反内卷政策在持续发力,对业绩的推动,市场期待很高;
三来,十月是相关行业的旺季,利好消息较多。
以电池为例:
9-12月,一向是新能源车冲量的重要节点。
新车发布会不断,促销力度会加大,再加上明年政策可能转向,最终都会推动销量上一个高峰。
今年9月,就有问界M7的大改款上市,上汽和华为合作的转型之作尚界H5上市,还有理想i6、极氪9X等受关注的重点车型。
第四季度,还会有深蓝L06、红旗EHS5、奇瑞iCAR V27、沃尔沃EX90等一系列车型陆陆续续上市。
促销方面,比亚迪在7月份迫于舆论压力暂时停止了价格战,不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战火重燃。
最新政策包括:多个版本车型降价1-1.5万元,其中第二代秦PLUS DM-i55公里领先版起售价下探至6.98万元。
之所以如此急迫,还不是被友商逼的——
自9月份以来,特斯拉宣布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降价1万元,距离这款车型上市尚不足一个月;
几天后,小米汽车公布9月限时购车权益,小鹏汽车也宣布推出“5年0息”金融政策;蔚来、理想等车企的新款车型则直接“增配减价”。
还有明年的政策转向。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将发生变化,从全额免征转向减半征收,每台新能源车的减税额度不超过1.5万元。
同时,购车补贴政策在2026年也很可能会降低或者取消,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虽然可能延续,但申请门槛肯定会提高,补贴额度也会收紧。
新车密集上市、降价补贴、明年政策收紧,三大因素结合下,今年四季度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肯定会大幅上升。
相比起下游整车板块,量增价减,受益并不明显,上游的机会就明确多了,从中报数据可以看到,业绩反转趋势基本确立。
再加上扩产趋势明显:
根据业内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合计达418.1GWh,同比增长43.09%。
本身二、三季度景气度就不差,再叠加四季度的旺季增长,市场炒作所需要的景气度、关注度、情绪合力要素,基本就齐活了。
另外,光伏行业也值得重点关注。
光伏行业除了反内卷政策之外,海外储能业务的放量也正在起势。
比如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总营收的40.89%,首次超越光伏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科陆电子储能业务实现收入12.82亿元,同比增长177.15%,占总营收的49.83%,首次超越智能电网业务。
还有阿特斯,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公司预计,三季度储能出货量2.1~2.3GWh,全年出货量将达7~9GWh,储能业务将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目前看,下一阶段的主线逻辑,可能已经浮出水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