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周期波动的行业环境下,药明康德展现出少有的韧性与确定性。
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曾以阿尔茨海默病科学研究作为封面故事。彼时,这种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
25年后,几经沉浮、不乏质疑,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已频频迎来历史性突破,多款疾病修饰疗法问世,血液检测辅助诊断成为现实,管线储备持续扩充。
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成果,总能历经时间的考验,最终改变世界。
企业亦然。那些具备独特能力、不断自我迭代的公司,才能不断跨越周期发展,始终站稳脚跟。药明康德正是这样的代表。
从一间65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到如今布局全球20多个运营基地、携手数千家合作伙伴,药明康德即将迎来25周年。
25年来,药明康德以质量、速度和能力规模不断赢得客户的信任,收获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周期波动的行业环境下,药明康德展现出少有的韧性与确定性。
9月25日,在药明康德2025年投资者开放日上,药明康德的高管分享传递出一个信息:面向未来,在时代的变幻中,这家公司依然有信心,为产业创造价值,向投资人回报价值。
这样的底气,源于对行业趋势、对独特业务模式、对管理精度的“确定”。
01 分水岭已至,创新需求推动全球CXO市场扩容
此次投资者开放日,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博士在分享行业趋势时,提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分水岭数字。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24年,全球新药研发中CRO服务占比首次突破50%,预计到2034年将进一步升至65%以上。
与此同时,全球新药研发整体投入金额仍将以约6%的复合增长率(CAGR)持续攀升,而全球医药研发服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已经超过并将继续跑赢行业研发总投入的增速。
对于像药明康德这样的头部平台,这意味着市场增量远未见顶。
在全球合作研发服务市场持续增长的背后,实则是创新持续驱动的确定性。全球对新药好药的需求依然明确存在。
2015-2024这十年间,全球研发管线数量持续攀升。合成类分子,包括小分子,以及多肽和寡核苷酸等合成类新分子的数量始终占据半壁江山,这正与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高度契合。
创新源头的多样化也正在加快。每年约有1000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成立,在产业前沿探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小型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大型药企,且对外部研发服务的依赖度更高,成为药明康德的重要“长尾客户”。
资本层面的活跃度也依旧可观。尽管全球生物科技的融资在过去几年有所波动,但授权合作和并购正在成为重要的资金注入方式,不断催生新的机遇。事实上,很多公司正是得益于像药明康德这样的CXO平台,更快实现了研发里程碑,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机会,也让全球合作和行业发展更为活跃。过去3年中,大于1亿的小分子交易中,60%来自药明康德研发化学服务的客户;2024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90%融资前就在与药明康德合作。
在行业起伏之下,持续的创新需求和客户结构的活跃性,为药明康德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02 CRDMO业务模式撬动增长杠杆
药明康德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业务模式,始终是其可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不同于传统分段式服务,CRDMO模式打通了药物从发现(R)、开发(D)到生产(M)的全流程——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格局。这不仅提高了客户的研发效率,也为药明康德源源不断赢得、“锁定”更多长期业务机会,并产生放量效应。
公司财务表现上的一组亮眼数据,正是对此的极佳注脚: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首次突破500亿。自2018年起,药明康德的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的复合增长率达38%,其中D&M端订单增速更是高达55%。与2018年相比,如今药明康德用两倍增长的R端在手订单,带来了17倍增长的D&M端订单。
从药明康德庞大的R端业务开始,项目顺着R-D-M的漏斗逐级引流、持续转化。由此,药明康德构建了充沛的合作管线,多年来合作的分子总数增长稳健。
以药明康德极具代表性的小分子管线为例:2024下半年到2025上半年的12个月里,其小分子业务在R端共交付超过44万个化合物;D端(临床前-临床3期)管线中共3333个分子,同比增长3%;M端共76个分子处于商业化生产阶段,同比增长13%。合作规模在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阶段持续扩大,3期及以上小分子项目数从2022年的107个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60个。
更重要的是,CRDMO模式通过兼具“速度、质量、成本”优势的“飞轮效应”,让优质分子始终留存在“漏斗”中,提前“锁定”众多重磅新药。
例如,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有213个化学合成分子发生授权合作或交易。其中53个分子权益更替前就在药明康德的平台上进行研发,分子权益变化后的项目保留率高达100%。另外,还有9个项目在授权合作或交易后,选择进入药明康德的平台。
这种渗透率在市场上已有直观体现。
2024年至2025上半年,美国FDA批准的40款小分子中,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支持了8款(20%)。2024年全球销量前十的化学合成分子,4款由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提供服务。由行业知名网站“猎药人”从上万个分子中评选出的2024年度10大明星小分子中,8款由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赋能研发。
除了漏斗开源引流,CRDMO模式的另一个优势是,通过R端带来的洞见,驱动全链条的前瞻布局。有预判、有魄力、有能力对D&M端产能持续投入,也是后端订单得以实现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财务数据显示,药明康德D&M端产能投入占公司整体资本支出的比例,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5年的约85%,这让药明康德在捕捉到高质量分子之后,能够承接后端需求的快速释放。
03 卓越运营挑战极致效率,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在CRDMO业务模式中,还有一个因素往往不为外人所见——“O”,即运营(Operation)。
运营端的精益求精,让R、D、M端的运转效率不断摸高。药明康德在运营管理上的精细化和规模化,成为其不可轻易复制的核心壁垒之一。
这次投资者开放日上的案例,让业界得以对这项“隐藏实力”有所领略。
其一是“药明速度”。随着对产能建设的持续大量投入,高效利用产能资源,对于营收效益至关重要。2017年,药明康德的一个新车间从启用到全面投产,需要近2年的时间,而在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缩短为两个月。这背后不仅是项目数量充足,更依赖规模效应下的资源灵活调度和强大的培训体系,确保人力与能力能够快速适配新车间的运转。
其二是“药明精度”。研发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于纯人工操作的效率也提出了极大挑战。药明康德打造了全面且持续升级的数字化系统,90多款系统覆盖研发、生产、业务运营等各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系统为自主研发——毕竟,与之体量相当的寥寥无几,市场上并无现成解决方案——这也折射出药明康德在运营管理和执行上对极致的追求。
比如,设备智能调度程序能够实时自动安排好40个车间、800多台反应釜、全年超过3万批次的反应,确保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给出最优的排列组合,像“俄罗斯方块”一样,留下最少的“空隙”,车间整体使用率从2020年的60%提升至如今的72%,相当于在40个车间之外新建了8个车间。考虑到设备常规维护、技改等,72%已经接近行业天花板。
另外,还有“鹰眼”系统,将固体加料环节的每批次人工失误率降低至0.05%,也已接近可实现的最低水平;分析核酸和多肽代谢产物的鉴定软件,使同类项目的解谱效率提升83%……不一而足。
其三,是横跨全球运营基地的国际质量体系,高标准,且可高效复刻,从亚洲、欧洲到北美,确保满足全球客户的各类创新需求。
精益运营最终也推动了业绩走高。过去7年间,药明康德员工的人均产出翻倍,单位收入所需的固定经营费用下降了一半。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02359.HK,603259.SH)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4%,增速超过整体营业收入增幅(20.6%)的两倍,体现出增长的质量与效率。
04 长期价值的兑现者
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医药产业的创新需求依然强劲,而药明康德通过独特的CRDMO模式和卓越运营,把握住了增长的核心逻辑。2018年至今,药明康德展现出超越行业大盘的快速增长: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达到同期NBI行业基准指数(反映全球新药研发趋势和投资金额)复合增长率的3倍。
多重“确定性”加乘时间因素,让药明康德展现出强大的周期穿透力。对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家成长速度快的企业,更是一家具备长期价值兑现能力的平台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