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价持续探底、行业普遍收缩的寒冬中,盛新锂能却抛出14.56亿元现金收购计划。
盛新锂能9月23日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盛屯锂业收购四川启成矿业21%股权,从而实现对后者70%的控股。
但需要注意的是,启成矿业营业收入持续为0元,2025年前8个月净利润亏损1.55亿元,而盛新锂能自身上半年也巨亏8.41亿元。这场看似“抄底资源”的交易,究竟是远见,还是管理层在业绩压力下的盲目扩张?
高溢价收购亏损资产、现金流承压、产能过剩风险叠加,盛新锂能正面临考验。
高溢价收购
据盛新锂能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盛屯锂业与泰宸矿业签署 《股权转让协议》,盛屯锂业以14.56亿元受让泰宸矿业持有的启成矿业21%股权。上述交易完成后,盛屯锂业将持有启成矿业70%股权,并间接控制惠绒矿业。
盛新锂能此次收购的启成矿业,虽持有四川木绒锂矿这一高品位资源,但公司的经营表现却令人担忧。
财务数据显示,启成矿业营业收入持续为0元,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3531万元,而2025年1月至8月却骤变为亏损1.55亿元,业绩“变脸”速度之快,令人担忧启成矿业在矿山建设阶段的资金压力与运营效率问题。
启成矿业营业收入持续为0元。公告截图
更为关键的是,本次交易对启成矿业的整体估值高达约69.33亿元,然而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启成矿业的净资产仅为21.18亿元,估值溢价超过2倍。
在锂矿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成本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溢价收购一家尚未形成稳定现金流的矿业公司,仍有业内人士对合理性存疑:盛新锂能是否在为一处尚未投产的“潜在富矿”支付过高溢价,而忽视这家公司目前营业收入为0,仍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开采。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盛新锂能在投资前会综合考虑这家矿产公司的建设风险、资金压力,再考虑到其背后潜在的巨大收益,这种操作虽有风险但也不难理解。
对于估值较高的原因,盛新锂能也在公告中解释称,启成矿业持有惠绒矿业70.97%股权,惠绒矿业旗下的木绒锂矿拥有优质的锂矿资源禀赋以及巨大的资源体量规模,且已取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300万吨/年,具有非常良好的开发前景和盈利能力,经评估价值为84.34亿元;惠绒矿业全部股东权益价值经评估约90.39亿元。
现金流压力下的豪赌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盛新锂能在自身亏损加剧,仍选择以现金方式收购亏损公司。
2025年上半年,盛新锂能实现营业收入16.14亿元,同比下降37.42%,归母净利润亏损8.41亿元,同比下滑349.88%,公司明确将业绩下滑归因于锂价下跌及大额存货减值计提。
盛新锂能2025年上半年亏损。公告截图
盛新锂能表示,2025年上半年,锂盐行业受周期下行的持续影响,产品价格低位运行,根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年初的7.5万元/吨下跌至6月底的6.1万元/吨,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公司仍计划动用14.56亿元现金进行股权收购。尽管公司声称交易款项是自有或自筹资金,且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公司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现金流并不算乐观。
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出现56.7%的同比下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数。
不仅如此,盛新锂能目前正处于国内外产能同步扩张的关键阶段。2025年半年报显示,盛新锂能称,印尼盛拓和木绒锂矿项目是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同时布局从资源到产能再到客户的产业链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司未来快速发展、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虽已建成并开始供货,但仍需持续投入以完成产能爬坡;国内金属锂项目尚在筹备建设期,也需大量资本开支。
9月2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上述问题向盛新锂能求证,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回复。
能否借收购“弯道超车”?
不过对于锂价,盛新锂能还是比较乐观的。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自7月以来,在“反内卷”背景下,江西及青海部分矿山的采矿权证问题不断引发市场对供给端的担忧,同时伴随需求端的超预期兑现,碳酸锂价格持续反弹。
张翔也表示,锂价下跌基本已经见底,目前正处于反弹期。若锂价持续低迷,类似的公司扩张可能陷入“越亏越买、越买越亏”的恶性循环。但目前不需要担心这方面的风险。
盛新锂能称公司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积极寻求优质的锂资源项目,重点围绕四川、非洲、阿根廷等地加强资源储备,并根据未来锂产品的市场需求适时扩大产能规划。
在锂行业从“狂欢”走向“理性”的转折点上,盛新锂能可否凭借此次收购实现“弯道超车”,还是被这场扩张拖入更深的财务泥潭,仍需时间检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