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所有人都跟明星合照上了。
不止是合照,甚至是亲密合照:有人跟王嘉尔脸贴脸,有人跟金城武头对头,有人被窦靖童搂在怀里,有人被范冰冰吻在脸颊。
不止亲密,甚至时空穿梭:颜值巅峰期的木村拓哉歪着头和网友拍大头贴,风华绝代的张国荣深情款款和网友合拍撕拉片。
不止时空穿梭,甚至跨越次元:一众女性向恋爱手游里帅得不属于三次元的角色,诸如秦彻、李泽言,堂堂走入现实,出现在车里、电梯、健身房,和玩家留下氛围感合影。
看到这儿你应该也明白了——哈哈,AI又整新活儿啦?
俯拍大头照正以超越线面膨胀的速度在社交平台上无限繁殖。
内娱、日韩、欧美圈,全球艺人都加入了大头照狂欢,而与他们合照的素人,也具备明星级别的颜值水平和表情管理;搭配上俯拍视角、白得干净利落的背景,人均Vogue封面,轮廓立体、神态松弛,潮到风湿、炫到眼花。
图源: 豆包模板库
除了俯拍大头照,明星拍立得也呈井喷态势。已经数不清有多少艺人在相同的白色窗帘前,和粉丝定格亲密互动。
这些图当然不是真的。它们出自字节跳动开发的智能助手——豆包。
豆包提供聊天机器人、写作助手以及英语学习助手等功能。但现在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充当万能做图工具,主打一个梦里有的都能做。
行走在信息流的康庄大道上,每划两下屏幕,就要被大头照绊倒五次。当JUST.FOTO等大头贴品牌在拿爱豆应援定制相框作为财富密码,谁料竟被AI奇袭。拍一组印上爱豆照片的大头贴要花三四十块钱,找豆包直接实现“人生四格”零元购,还能自己输指令生成不同表情和动作。
应援定制相框(图源:JUST.FOTO)
AI合照现在有多火呢,都成艺人的刷脸新渠道了。韩娱巨头公司HYBE上个月推出的男团Cortis成员Martin大概因为长得够“亚”够潮,不仅拥有黄色刺猬头,脸上还打了不少钉子,成为酷炫俯拍合影的热门人选,实现另类出圈,逐渐被路人指代为“那个很多豆包图那个”。他如果要入驻抖音,可以拍一条“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见过我的AI图”。
如果以为生成个合影就是全部,那又大大低估了网友的想象力和AI的执行力。
明星AI图已经诞生更多细分类目。
如果你搞养成系(指偶像从青涩新人逐步成长为明星的过程),那么把爱豆近照和童年照合成到一起,一张图尽显“等比例长大”“非主流过没丑过”,是正流行的MVP结算画面。如今提起爱豆的成长,会流泪的不止妈妈,还有妈粉,还有豆包。
图源:微博@级捡部高铸仁
如果你错过了爱豆的鼎盛期,AI帮你无缝追忆。小时候还意识不到电视里都是细糠,不知道陈道明、段奕宏、刘奕君的帅,长大了有AI在手,想跟哪个时期的叔合影都是小菜一碟。
如果你嗑CP,豆包也可以是那奶与蜜之地。不仅能按需生成CP同框图,哪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纯拉郎,再强扭的瓜,到了AI这儿也能甜;还可以把自己也P进去,你和你CP就是吉祥三宝,幸福的一家。
二次元的明星也可以。《原神》《阴阳师》《恋与制作人》,想和里面的角色勾肩搭背乃至耳鬓厮磨都好说。叠纸腾讯网易不见得敢给你,怕男rapper发歌diss他们毒害未成年,但豆包敢。
砸钱买小卡、排队等签售、氪金升等级,在AI外挂面前突然显得朴实。跟爱豆的同框曾经可遇不可求,甚至压根儿也不可遇,现在给豆包10秒,都给你整出来,只要你下对指令。
下指令,简直跟呼吸一样简单。
几乎每一个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豆包图的博主,都会贴心附上指令,供后来者复制粘贴如法炮制;如果连复制粘贴都嫌麻烦,豆包APP也已经整理出了模板库,可谓是汗牛充栋,适配各种人群的各种风格各种样式五花八门,点击“做同款”,再上传参考照片就完事儿了。
可能因为操作起来几乎没啥门槛并且不收费,豆包的用场越来越多。
比如缺对象的人开始把自己的单人照发上网,广发英雄帖,号召网友在旁边给自己P个对象,要求“发家庭群用”“能骗过父母”,评论区各显神通的网友用的经常就是豆包。一声令下,不仅配上对象,有的还直接给俩人穿上婚服,你以为这就是“一步到位”,直到刷到下一条多P了两个孩子的,“这下你爹妈应该更放心了”。
其实豆包本身就有个“AI伴侣”功能,我试了一下,效果还算自然。右下角水印截掉拿去骗父母应该毫无破绽。
但是,想跟明星合照,效果反而就难说了。博主晒出来的图固然时髦,背后却不知是调教多少次的结果。
一个问题在于生成合照容易“融脸”,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的面部特征容易混淆、融合,A的鼻子长在B脸上,B的眼睛长在A脸上。如果仔细观察,很多跟明星合成的合影里,五官会有点微妙的变形和相似,宛如迪丽热巴有个在逃表妹,王俊凯有个野生堂弟。
这是因为AI生成图依然有局限性,分辨率低、光线不均或角度差异大,又或是对姿态、表情、场景的描述不够细致入微,再或者AI模型的训练数据不足,都会导致照片不够自然、不够真。
还可能莫名其妙产生这种情况
没关系,不生成人,转而生成物,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最近你的朋友圈里是否有人在晒自制小手办?手办放在桌面上,看起来是亚克力材质,电脑屏作为背景,屏幕上是设计图,桌子上还摆着手办盒子。
如果真是这样,手办可能并非自制,是豆包无中生有的。
这些天我已经见识到了各路艺人的AI手办,比棉花娃娃像本人,比等身蜡像招人疼,也有人拿自己对象的照片喂出个手办,看着就像找了家3D打印店做出了个真东西一样。评论区常有被蒙在鼓里的网友热情求购:“求店铺求链接”;等来的只有一句冰冷的:“这AI做的”。
图源:科技每日推送
还有人自告奋勇做起了LABUBU、三丽鸥等潮玩品牌的设计师,将构思化为文字,让豆包转为图纸。又有那不明真相的网友路过被种草,还以为是啥新出的限定款。
所以说,不要困惑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对假靳东、假董卿一往情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当要上。
豆包现在甚至能当侦探,因为会“智能推理”。
你给它一张早上10点公园的照片,让它生成8小时后的样子,它就知道从早上调成傍晚,给你加个火烧云。
反之,你给它一张照片,它能从光线、天气、摆设等等细节,给你推理出照片拍摄的大致时间。有个博主就发视频展示了自己用豆包查老公岗的过程:博主老公发来一张声称是下午在家里现拍的照片,但豆包综合当地天气和窗外天色,以及桌上吃剩的外卖是包子,认为照片拍摄于早上;博主再让他发一张自拍,豆包通过背景墙装修风格和眼镜片反射的屏幕文字,推断人在网吧。
捏造明星合照、合成AI伴侣、虚空索手办、智能巧查岗,豆包现在看起来很酷炫,但从前,由它而起的风潮,可并不都是正面案例。
不久前,“地域笑话”还跟豆包牢牢绑定。
今年上半年,很多网友发现,豆包集地域刻板印象之大成。你让它生成陕西人的照片,它给你一张头上绑白毛巾站在石砌门楼前笑的农民伯伯;你让它生成上海人的照片,它给你一张西装革履的青年才俊或身着旗袍的窈窕淑女,背景是外滩。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则轶事是,有网友让它生成“上海人给河南人做保姆”的照片,它拒绝,改口让生成“河南人给上海人做保姆”,它依言照办。
图源: 微博@静候节假日、@深蓝财经
当然,在引发广泛讨论后,豆包学聪明了,现在不管让它生成谁给谁做保姆的照片,它都不听了。但是我又试了一下,让它分别生成上海、山东、河南、北京四地区居民的照片,竟依然只有上海是青年才俊,另外三地都是和蔼可亲的大爷。
说到豆包与上海的外滩奇恋,还有一宗不得不提的妙闻,那就是“东方明珠攻打蜜雪冰城”。这其实就是“沪爷”“沪币”“沪签”等等围绕地域刻板印象的调侃发展到极致的一个新梗,却一度引发表情包版“圣杯战争”,网友们群起炮制各种梗图。
巧了,豆包又是其中出镜率相当高的作图工具。
你先甭管技术水平跟GPT们比起来如何,反正市面上这么老些AI,豆包远远不算无所不能,但已经快变成梗图界的耶路撒冷。
大家乐此不疲地戏耍豆包,也用豆包戏耍朋友。
除了生成假图,还能让豆包克隆自己的声音给朋友打电话。像做图一样,训练豆包声线的操作也很简单,在APP上点进跟豆包的对话框,打开声音设置,选择“克隆我的声音”,然后录几段话,就可以恶搞亲朋好友们去了。就这一招快把网友们乐疯了,一天天不是恶搞对象就是捉弄爹妈。
拥有仿真语音和丰富「毒舌」语料库的豆包,是战斗力堪比100个村口老太的天选嘴替。此类功能还可以应用到各种场景,比如“让豆包用四川方言骂醒闺蜜的恋爱脑”,或者用丝瓜老奶的声音怼烦人亲戚,进行魔法对轰。
不难看出,豆包这些“爆款”玩法的共同点是操作简单却效果直观。你想要堪比杂志大片的合拍,它能做出写真氛围,当然五官可能变形;你想要逼真的AI伴侣,它连随手拍的噪点都还原;你想要在表情包大战中登上戏谑之巅,AI图特有的油腻、湿黏、粗暴它也是悉数奉上。
操作简单、效果直观,这两个因素叠一起,在社交平台上就导向病毒式传播;而一旦形成“大家都在玩”的观感,想加入的人也自然越来越多。
刷屏玩法频频诞生,不是网友的漫不经心,而是豆包的有意为之。
字节跳动副总裁朱骏在2024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介绍:豆包的产品设计原则第一条就是“拟人化”,降低使用门槛;第二条是离用户近,嵌入不同使用环境;第三条是“个性化”,智能体的回答风格、声音、形象、记忆要能适应用户体现个性的需求。
此前据《中国企业家》不完全统计,豆包的千人用户群至少有4个,规模接近万人。用户群实时邀请用户参与新功能内测,并对优质反馈提供激励。
9月16日,QuestMobile发布2025年8月AI应用行业月度报告,当月,豆包以6.6%的环比增速达到1.57亿应用规模,反超开年顶流DeepSeek,重登原生App阵营月活跃用户规模TOP1。
同一份报告显示:截至8月,互联网及AI科技企业原生APP用户规模2.77亿,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6.22亿,两大AI应用整体规模达6.45亿;手机厂商AI助手用户规模5.29亿;PC端应用用户规模达到2.04亿。
图源: QuestMobile
月活高,一方面得益于病毒式传播的玩法,另一方面也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投流”是豆包的快车道。
在AI这条炙手可热的赛道,豆包进场不算早,2023年8月才面市,其时阿里巴巴、百度、商汤、科大讯飞都已经推出了大模型新品和AI应用。但豆包跑得相当快,据财联社梳理,2024年5-7月,豆包APP日新增用户从20万狂飙至90万,同年9月已抢先成为国内用户规模破亿的首个AI应用;到11月,单日活跃用户近900万,居AI应用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跑得快是因为有钱做燃料。搜狐财经援引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截至11月15日,豆包、Kimi等国内十款AI原生应用,合计投放金额高达15亿元;其中金额最高的10月逾3.5亿元,超过上半年总和。怎么说呢,大厂办事儿就是喜欢烧钱。
2024年截至11月国内十大AI应用产品投放金额(图源: 搜狐科技、财联社)
豆包和Kimi是里面砸钱砸得最凶的。Kimi的投流重点在B站、知乎,豆包就不用说了——人家毕竟是字节跳动的嫡子,渗入穿山甲联盟、巨量引擎这些字节跳动的广告系统如探囊取物。别家AI要投流怎么也绕不开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豆包出生就自带这好多把金钥匙。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Kimi在2024年下半年累计投流约5.42亿元,豆包的投流规模也超过4亿元,每月平均投流量在7000万元以上。
花钱买流量从来不是秘密,我们这些小网民对此最有洞察。APP开屏是AI应用广告,看个短视频中插是AI应用广告,连评论区都随机来几个AI应用跳转。我大胆预测这篇文章末尾的广告应该就是AI应用。
像豆包一样有个优渥原生家庭大力托举的还有腾讯元宝。据贝多商业报道,自打今年2月接入“满血版”DeepSeek-R1,同时支持混元和DeepSeek两款大模型运用,腾讯元宝也开始在“腾讯系”地盘以及各大主流社交平台弥散式强势露出,直接登陆微信“生活服务”板块更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推广”。
据AppGrowing数据,截至2月27日,腾讯元宝在27天的时间里投放共花费2.81亿元。
猛猛投流换来了活跃度,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人来了,能不能留下是个问题。
AI产品榜、36氪等联合发布的2025年8月AI产品榜显示,国内月活(MAU)前四名夸克、百度网盘、豆包、DeepSeek,除了豆包还算是有涨幅,其他三个都在倒退。
图源: AI产品榜
原因很容易想见,很多人下载AI应用的动机都是“尝鲜”,某款应用突然出了个“神奇”功能就玩着试试,除非这应用能一直抢在竞品前头更新神奇玩法,否则用户发完朋友圈、小红书也就搁下了。总是红过一遭就熄火的小城文旅或许很能共情。
可是大厂烧钱也不可能只为听个响,所以目前AI商业化,占大头的并不是个人消费的C端用户,而是企业等B端用户。
方正证券总结了AI应用的四类商业化路径:
MaaS按量计费:通用或专用模型提供商按照用户的tokens消耗量计算费用,或通过单点工具按照内容量收费,这是当前模型类厂商的主流商业化路径;
SaaS订阅收费:更适用于场景类、专业化的应用,相关厂商的优势在于更精准的营销、需求把握及客户绑定;
解决方案及实地部署:为具有强付费能力的大B/G端客户,根据其对算力和数据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契合行业和业务场景的定制化服务;
流量变现:主要适用于C端客户群,依靠针对C端需求推出单点工具,吸引流量积累,之后通过广告投放等获取收入。
中信建投认为,B端付费意愿更强,有望率先爆发。
至于广泛覆盖的C端用户,虽然AI一向被认为“高大上”,吸引力也常常在于“神奇”,但接地气、变实用没准儿才是出路。
好比豆包被用来生成各式各样的照片,跟海马体、天真蓝、人生四格成了竞品;“文生图”是更硬核的技术进步,但精修高P,做个智能版美图秀秀,也是人家主推的业务范围。
图源:微博@柯基科技汪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一次针对大模型的圆桌论坛上表示,“无聊”可能是AI产品的突破口。他认为,真正适合商业化的AI技术往往是“boring technology”,即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性感”、但稳定且易落地的技术,就像去年全球做得最好的AI商业化案例是会议纪要类应用,美国的Abridge和中国的Plaud.ai都做的很好,钉钉也很快推出了类似产品。
简而言之,想要用户留存,就得追求把AI变成刚需。
然而这听起来又是多么骇人听闻。
日常刚需让AI代劳一直以来存在的巨大争议就是模糊真实与虚拟的界线。
当明星合照风靡全网,“不要再把偶像和自己的照片喂给AI”的呼吁也没有停过。想让合成的照片更逼真,免不了多“调教”,说是调教,实则喂养,偶像和自己的外形在数据库里越发立体完整全面,且不论是否侵犯肖像权,被挪作他用的风险也在增加。
用AI直接生成某种风格的写真,也很可能是对真实人类创作的侵害。前段时间GPT-4o的吉卜力风格在全球掀起一阵换头像潮流,对此,插画师Marc Brunet在推特发文称:“吉卜力无法从中赚到一分钱,而OpenAI实际上窃取了他们的标志性艺术风格,并从中获利数亿美元。”据媒体报道,日本立法者正在考虑将AI生成的吉卜力风格图像定性为非法内容。
此前氢商业就关注到“AI图全面入侵生活”的现象——点外卖特地看过门店照片才敢下单,结果门店照片是AI图;服装店的模特上身图逐渐失去意义,因为可能是AI图,甚至从设计这一步开始,就是AI产物;卖家用AI图导致“货不对板”,也有不怀好意的买家用AI生成商品破损、变质的假图,骗取“仅退款”。
图源:微博、电商之家
只说合成图片这一方面,AI界早已人才济济(并非人才)。GPT-4o掀起的明星大佬同框潮、吉卜力头像潮尚且余音绕梁,新的作图势力已前赴后继,个个都在争取操作更简单、使用更方便、效果更逼真、功能更多样。
可是在玩AI的时候恐怕也要记得,你想让AI更像真的,它可是真的会更像真的。
参考资料:
1.中国企业家杂志,《2000个“产品经理”,帮字节做豆包》,2024.11
2.财联社,《豆包是如何坐上流量王座的?》,2024.12
3.贝多商业,《月活不及豆包等,用户留存率遇挑战,腾讯元宝的忧思与破局》,2025.09
4.深网腾讯新闻,《朱啸虎:看似“无聊”的技术反而更好商业化,花20块钱AI算命挺好的 | 深网》,2025.09
5.科记汇,《字节跳动副总裁朱骏:从大模型到用户体验,在做豆包产品时的一点感想》,2024.05
6.金错刀,《字节氪金10亿的“掌上明珠”,快被全网玩坏了》,2025.06
7.界面新闻,《豆包月活用户超越DeepSeek》,2025.09
8.Vista氢商业,《“差点被地铁广告里的AI童模吓出心脏病”,铺天盖地的伪人图一天能霸凌打工人800次》,2025.09
9.Vista氢商业,《“刘强东和王兴穿外卖服自拍?”用AI生成“生活感随手拍”成了网友新乐子》,2025.04
10.电商之家,《抖音张一鸣高歌猛进,豆包超越deepseek,拿下全国第一》,2025.09
编辑|卢力麟
作者|陈颖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