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孙允广 正和岛内容总监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昨天刷到胖东来招聘30名刑满释放人员的信息,真的非常感动。因为这件事,绝不仅仅是一次招聘,而是于东来给整个商业社会上的一堂课。
早在8月8号的时候,胖东来发布了招聘信息,新乡胖东来“三胖”预计招工1000人左右,有2%的名额是留给有犯罪史的人员,胖东来还为他们提供了专属的简历投递渠道。
9月17号,30名刑满释放人员前往许昌胖东来时代广场参与面试,现场于东来说:“你们已经为过去付出了代价,不用觉得低人一等,好好干!”而且于东来还说,“工资可以提前给,要确保大家把房子租好,有地方住。”
这真的让无数网友泪目。
有高赞评论说:“致敬东哥,真正的企业家,社会的风向标。”还有人感慨说:“先生大义!希望这30个人不要辜负于老板。”
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
其实对于刑释人员来说,“找工作”可能比“服刑”更难。当带着“前科”的标签时,他们很多已经被社会边缘化,面临的是就业歧视、社会认同低、家庭关系紧张等多重困境。
而于东来提供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而是给了他们最需要的“平视”。他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用公开、包容的姿态,告诉整个社会——“刑释人员也应该被平等对待”。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30个人不会出问题吧?其实刑释人员,他们之前确实犯了错,但一定要说他们是坏人,也未必。
我们想象中的犯罪分子,往往是干各种坏事,非常恶劣的人,但实际刑法中,还有一些非常轻的,就像帮信罪或者危险驾驶。比如有一些人因为一些琐事,跟身边的人打起来了,最后被认定为故意伤害。还有一些做兼职的大学生,为了赚点零花钱,把卡借给别人,最后成了帮信罪。
有很多人是一时犯下了错误,而并非自己是一个坏人。
于东来说,这些人犯的错,有环境的责任、教育的责任,不能让他们一辈子背着枷锁。
比如,这30个人里有一个叫杜刚的人,他之前是做医疗器械销售,有一次去KTV招待朋友,然后一伙醉汉闯进来,想强占包间,双方就争执起来,然后打了起来,杜刚把对方打成重伤。
在狱中服刑的时候,杜刚就深刻反省,而且表现也特别好。3年多的服刑,他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杜刚入狱的时候,他女儿才不到2岁,出狱后女儿已经过完5岁生日了。最美好的3年时光,杜刚没有陪伴在女儿身边。
经历了很长时间,杜刚才释然,他也明白了:人得先原谅自己,才能去回报身边的人。
类似于这样的人,整个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民日报》发文点赞于东来说:一个温暖包容的社会,很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帮助“跌倒的人生”重新出发。
即使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如果整个社会都不接受这些服刑人员,他们最后的选择会是什么?很可能是再次违法犯罪,反而是对社会造成另一种更大的风险。
真正的正义从来不是简单的惩罚,而在于挽救和教化,要让犯错的人有机会回归正途。因为正义之上,还有慈悲。
于东来真可谓是“一念天堂”。
其实,于东来从小的家庭条件不大好,十几岁就辍学进入社会。他曾经倒卖过电影票、卖花生、卖冰棍等,工作做过不少,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欠下不少外债。
这种摸爬滚打,让他深刻共鸣了普通人生存的艰辛。
也许只有淋过雨的人,才懂得为别人撑起一把伞。如今他用最大的善意,来回馈这个世界。
于东来点亮了别人的灯,更愿中国社会能够接续火把,再微小的力量,也能发出一束光,灯火长明,温暖一方。
参考文献:[1].大象新闻
[2].上观新闻《出狱4个月后,他被胖东来录用了》
排版| 小禾| 允允主编|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