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电池板块复苏明显,固态电池成为市场关注热点,相关ETF方面,电池ETF(561910)今年以来(截至9月25日)涨近68%,规模增长超41亿元。
固态电池进展到何阶段,未来空间几何?哪些环节有望受益?
资金支持,政策护航,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
据证券时报,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有市场消息称,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窗口。
据新京报,工信部3月印发的《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此外,工信部于2025年4月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计划2026年7月1日实施,新规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
此外,据中国工业报,2025年5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团体标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首次在全球明确定义"全固态电池",解决了行业界定模糊和测试方法缺失问题。
固态电池千亿市场可期
当前,我国半固态电池正在扩产中,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2024年11月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约7GWh,2025年1-4月,固态电池扩产超50GWh,总规划产能超450GWh,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65GWh。
当前全球主流车企快速布局固态电池,根据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整理,截至2025年7月,国内半固态电池已成功装车蔚来ET7及ET9、上汽智己L6、奇瑞星纪元ES、东风岚图等多款车型。
此外,据中国经济网,多家车企陆续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2月表示,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德平则透露,一汽全固态电池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在此之前,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也均表示,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或装车验证。从多家车企的表态看,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
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根据国信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将达到16.4GWh,均为半固态电池,对应市场空间为144亿元。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到270.8GWh,对应市场空间达到2180亿元,其中全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为1138亿元。
来源:国信证券
投产在即,固态电池设备有望最先受益
固态电池产业链包括上游锂、钴、镍等材料及设备,中游电池封装集成、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应用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国内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超过200家;近4年固态电池行业投扩产规划金额超2000亿元,规划产能超过400GWh。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当前产业链进入中试关键期,设备厂商持续交付中试设备,随着固态电池进入生产线大规模建设和投产阶段,设备将成为产业化进程中最先受益的环节。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根据预测数据,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GWh,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亦有望持续扩大,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固态电池含量近四成,借道ETF把握产业链机会
据Wind数据,电池ETF(561910)跟踪的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储能含量近四成,储能含量近六成,包含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先导智能、天赐材料等固态电池材料、封装、设备龙头。覆盖动力、储能、消费电子等电池产业链上下游。
据Wind数据,截至9月25日,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市盈率(TTM)为37.73倍,处于近十年41.57%分位。此外,电池ETF(561910)还配备了联接基金[联接A:016019;联接C:016020]。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