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从年初披露重整草案至今,“渝系”金科一直都在一路冲刺,这是一场破釜沉舟之旅。如今,已到最后关头,曙光初现。
据最新消息,金科股份公布了公司股东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称近日重整管理人已将重整转增股票由“金科股份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分别过户至全体重整投资人指定主体的证券账户。
据了解,金科此次重整按“10转增10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票近53亿股,转增后总股本约106亿股。其中,转增近23亿股用于抵偿普通债权。
另外的30亿股全部用于引入重整投资人,占金科总股本的28.21%。从最终结果看,向各重整产业投资人以每股成本0.63元共计划转了12亿股,向各重整财务投资人每股成本1.04元共计划转了18亿股。
其中,冯仑影响下的上海品器管理作为金科此次重整的牵头方,也是重整纯粹的产业投资方,而四川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中国长城资产这两家既有产业投资部分,也有财务投资部分。
总体来说,上海品器管理、四川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中国长城资产均是助力金科重整一路冲刺到最后“闯线”的绝对主力军。
具体看,上海品器联合体(上海品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娇绿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指定旗下注册于青岛的私募合伙企业“京渝星筑、京渝星璨”合计持有金科9.93亿股,占金科总股本的9.34%,为金科第一大股东。
其中,上海品器和北京天娇本身都是这两只私募合伙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均一并各自认缴出资100万元,在注册资本金4.3亿元的京渝星筑与资本金3.3亿元的京渝星璨中出资占比微乎其微。
可以说,上海品器联合体背后的冯仑等大佬,在金科重整一案中,以极少的资金控制了金科近10亿股,做到了“四两拨千斤”的金融魔力得以充分发挥。
另据悉,中国长城资产实际持有金科4亿股,占金科总股本的3.77%;四川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实际持有金科3.5亿股,占金科总股本的3.3%。
金科此次近53亿股划向重整投资人和债权人划转过户后,持股5%以上股东已明显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金科控股、黄红云及一致行动人从原实际持有14.51%股权被稀释到只剩7.29%,明显低于上海品器联合体实际持股9.34%。
不过,“京渝星筑、京渝星璨”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即有限合伙基金的GP)为上海品器管理,其均由无实控人的北京品器管理间接控制。基于此来看,“京渝星筑、京渝星璨”也无实控人。
按重整计划约定,上海品器联合体有权提名7名董事人选(含独立董事),后续金科股份董事会将换届改选。换届后,金科股份控股股东将由金科控股变更为京渝星筑、京渝星璨,实控人由黄红云变成无实控人。
新金科虽无实控人,但要知道,上海品器联合体若提名的7名董事人选全部进入新金科由9名董事构成的董事会,而且董事长还由品器提名董事担任,对其战略决策影响显而易见。
来源:地产密探图库
上海品器联合体背后,站着的是品器资管名誉主席、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品器资管董事局主席、万通地产创始人、“中国房地产教父”冯仑,以及鑫苑置业老板张勇,“地产脉客大师”单大伟等一帮“地产老跑儿”。
按照此次重整的未来战略规划,新金科未来将转型聚焦“强盈利能力和高投资回报”的不动产服务商,主要业务将聚焦“投资管理、开发服务、运营管理、特殊资产”四大板块,通过投资经营特殊资产、运营开发中高端住宅、做精做强不动产服务、创新发展产业机会,实施“汰旧、取新、强链补链”转型路径。
今年初,冯仑在房地产界知名大型论坛上曾说,当前房地产商的商业模式从典型的开发公司模式逐步演变成综合运营商和金融阶段。房企更为稳健的转型应是向上生长,即专注于自己领域内的深入发展,一是深化市场研究,包括细分市场的精准挖掘、租赁市场的积极拓展等,二是涉足写字楼、公寓和购物中心等,实现业务多元化,全球已有相关的成功案例。
他还呼吁房企:应坚守本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应对市场挑战和客户需求变化。
外界也期待重整后的新金科在幕后大佬冯仑等持续点拨下能重振雄风,趟出一条新路,开创房地产转型发展的新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