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一刻,中国创新力排名跻进全球前十了!
这可不是什么野鸡榜单,而是由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有人一听,说中国才进全球前十,这有什么可自豪的?
别急,我们看看这个榜单排前面的都有谁,第一名瑞士,第二名瑞典,第三名才是美国,然后是韩国、新加坡、英国、芬兰、荷兰、丹麦,中国排在第十位,去年第十的德国被挤到第十一去了。
你看这前十里面,除了中美之外,几乎全是小国,因为这个榜单的计算方法,他统计的不是总量,而是科创的投入产出跟GDP的百分比,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人均创新力的排名。
所以榜单里排名靠前的,都是经济很发达,科研投入占比很高的小国,中国是唯一一个排名靠前的发展中国家,其它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几十名开外了。
更何况,中国还是一个人口全球前2的超级大国,假设中国在这个榜单上排到了第一名,那全世界的科技创新几乎都是中国的了,其它的国家还怎么过。
所以中国能排进前十,这个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足见中国的科研能力现在有多猛。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何突然就起飞了?
其实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可以把中国科技的崛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左右,这个阶段主要是在积累原始资本。
改开以后,我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现代化,当时最大的依仗就是人口红利,靠中国人的勤劳承接了全球制造业的转移,东莞的玩具厂、苏州的电子厂、义乌的小商品都遍地开花,中国制造的标签迅速贴遍全球。
但这个阶段主要靠的是模仿和学习,我们自己原创的东西并不多,西方资本带着技术过来,赚走了大部分的利润,我们是一点一点地积攒辛苦钱。
这也导致很多人对中国形成了刻板印象,说我们只擅长从1到100,不擅长从0到1。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大概是从2010年到2020年,有了原始资本,产业升级就提上了日程,而产业升级背后的驱动就是科技创新。
中国开始大力投入研发,新能源、通信、半导体等领域技术不断突破,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全球分工里不断向上游拓展,赚取技术溢价。
但中国科技的崛起,却让老美担心他们的霸权不保,他们开始出手卡脖子,华为被制裁,中兴被断供,美国想就此打断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
然而,别人越打压,中国就越强大。
最近的5年时间,就是第三个阶段,中国科技完成了系统性的进化,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正式进入了收获期。
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牌桌上几乎只剩中美两个玩家了,中国大模型在全球评测中成绩斐然,中国AI人才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
5G技术、量子通信、云计算、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中国全都傲视全球,只有在光刻机等极少数的领域,美国的限制还有点用,但中国距离彻底突破也不远了。
眼看怎么打压都压不住,搞得西方都怀疑人生了,他们开始寻找中国科技崛起的秘密。
以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评价,不是威胁论就是崩溃论,但这两年风向已经变了,《经济学人》就承认,中国已经成了超级科学大国,在很多高精尖领域都超越了美国。
但他们却把中国科技崛起的原因,归结到了智商上,说是因为东亚人的平均智商高,我们吃到了智商红利。
但问题是,东亚人的智商真的更高吗?这个帽子太高了,我们戴着有点不舒服。
其实中国创新没啥秘密武器,靠的就是体系和战略,而不是什么天赋异禀。
国家层面上,早就把创新写进了顶层设计,从中国制造2025到十四五规划,路线图画得明明白白,资源往哪里投,方向怎么走,全都设计好了。
首先是人才培养,这是创新的基础。
中国每年发的工程类学位,是美国的七倍,大湾区发放科研绿卡,中关村建成科学家公寓,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200万,对科研人才给钱给待遇,才把中国创新干了起来。
其次,光有人才还不够,中国更厉害的是科创体系。
中国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正的融合推动。
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之后,如何在企业、高校和市场之间联动,迅速转化成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的模式,转化速度冠绝全球。
最后,中国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优势,中国市场就是全球最大的试验场,电动汽车、移动支付等技术,能在中国迅速落地,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尝试它,这在全球都是独一份儿。
所以你看,中国创新力的爆发,不是因为我们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更卖力,美国把原因归结到智商头上,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尴尬,中美科技实力的对比,也终将会逆转。
上一篇:历史高点被“踩在脚下”,所有资产都在涨! 历史高点被“踩在脚下”,所有资产都在涨!
下一篇:650亿市场引巨头竞逐!小火锅的“热闹”与“挑战”,都在这了 650亿市场引巨头竞逐!小火锅的“热闹”与“挑战”,都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