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亿可转债落地!中国太保“三大战略”补充资本 32亿可转债 中国太保可转债详情
创始人
2025-09-20 00:04:56
0


出品达摩财经

又一家大型险企成功发行H股零息可转债。

9月18日,中国太保(601601.SH)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H股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中的所有先决条件均已达成,H股可转换债券已完成发行,并将于9月1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和交易。

中国太保此次发行的可转债为2030年到期的零息H股可转债,本金总额为155.56亿港元,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39.04港元(可予调整),对比签署认购协议日期9月10日收盘价溢价约21.24%。

如果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按照初始转还价全部转换,可转换为约3.98亿股转换股份,约占转换扩大后中国太保已发行H股的12.55%及已发行股本总数的3.9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港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对险企估值的修复趋势,A、港两地上市的险企,港股的股价表现要显著优于A股的表现。截至9月19日,中国太保H股今年累计上涨28.8%,而中国太保A股同期涨幅则仅为5.73%。

中国太保H股上个月刚刚创出37.86港元/股的历史新高,逼近本次债券的转股价格。不过由于板块的整体回调,中国太保创新高后股价持续走低,截至9月19日,中国太保H股报价为30.94元/股,较上月高点回落18%,最新市值约3173亿元。

从近两年业绩表现来看,中国太保称得上稳中有进。继2024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录得25%及65%的增长后,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5亿元和278.85亿元,再度增长3.01%、10.95%。

对于本次发行可转债,中国太保更多的是从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及资本结构考虑,中国太保希望获得中长期境外低成本资金,以更好地支持业务长足发展。

经扣除发行费用及开支后,中国太保此次预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4.80亿港元,将用于支持保险主业、支持“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及补充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155亿资本补充

纵观整个保险行业,近年来,日渐趋严的监管与业务转型压力,促使头部险企加快资本补充。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全面实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标准更趋严格,尤其是寿险业务的长期保障型产品、财险业务的巨灾风险敞口,均对核心资本提出更高要求。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太保集团整体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0%、264%,对比2024年末有一定的提升。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155亿港元,即是提前进行资本补充的关键动作,为后续业务扩张与风险抵御做储备。

而且在资本结构优化上,可转债兼具债务与股权属性,发行初期计入负债端,待未来投资者转股后将转为股权资本,实现“债转股” 的平滑过渡。相较于配股、增发等直接股权融资方式,可转债对现有股东股权稀释的冲击更小,有助于维护股东利益稳定。

那么,中国太保为何要选在港股市场进行可转债的发行?

这既跟港股市场本身的特点有关,也呼应了公司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港股市场对可转债这类衍生金融产品接受度一直比较高,投资者类型也更加多元,像全球主权基金、养老金、对冲基金这类长线资金都比较活跃,能够承接较大规模的融资需求。

而且,国际化战略目前是中国太保三大战略支柱之一,通过在H股市场融资,能进一步打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为以后拓展海外业务、开展全球范围的资本运作做好铺垫。

中国太保也对媒体表示称,此次可转换债券,认购倍数实现多倍覆盖,在最终获配的投资者里,大部分是境外长期专业机构投资者。

不仅仅是中国太保,今年6月,中国平安 (601318.SH)也发行了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H股可转债,用于补充资本需求、支持医疗、养老新战略发展的业务需求。

此前保险企业港股可转债使用较少,多是依靠次级债、永续债等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可转债成功发行,也为目前险企提供了融资新样板。

可转债虽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仍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中国太保H股历史上还没有突破过37.86港元/股的高位,如果2030年前股价持续低于转股价格,转股效率低下,中国太保在 2030 年将面临集中偿债压力。

权益布局加速

回归到中国太保的业务层面上看,目前,中国太保的核心三大战略为大康养、人工智能+以及国际化。

大康养战略作为战略首位,目的在于通过整合养老金融、商业健康险、康复医疗、机构养老和居家照护等资源,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推动康养服务与保险主业协同共生。

太保家园是中国太保的重要载体,据中国太保披露,现已在全国 13 城布局 15 个养老社区 ,交付床位数超 8800 张,同时居家养老服务 “百岁居” 项目线下体验中心已落地 127 个城市。

中国太保在投资端的力度也在加大。当前市场环境下,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保险资金配置压力较大,不少保险公司陆续提高了权益配置。去年10月,中国太保已启动保险资金中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申请筹备工作,并于今年成功获批参与第二批试点,总额度不超过 200 亿元。

今年6月,中国太保正式发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以及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将达500亿元。

中国太保近两年在二级市场频频加仓,提高权益类资产在投资端的比重。2023年末,中国太保旗下有45只产品进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持股市值约93.77亿元。到今年6月末,其已进入7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市值大幅攀升至279.20亿元。

从业绩上看,权益市场的发力也确实增厚了中国太保的利润。2024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69.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1.50%。

不过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将大量权益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加剧了利润波动。例如今年一季度,受股债市场回调影响,中国太保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骤降至16.55亿元,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151.04亿元,当期,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13%至96.27亿元。

受此影响,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增速较其他A股险企稍有落后,上半年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同比增长1.52%,总投资收益率为2.3%。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5.1%、3.29%。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央行印钞为什么不是救世良方?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央行印钞为什么不是救世良方,你又应如何应对?》...
股价暴涨超200% 睿智医药大... 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多番涨停之下,老牌CRO(医药研发服务)企业睿智医药(300149.S...
套现15亿离场,一家三代人移居... 在A股市场中,有不少上市公司从辉煌走向没落,甚至最终沦为资本炒作的“壳资源”。*ST创兴(创兴资源)...
整治直播电商乱象,快手电商“成... 出品|达摩财经9月19日晚,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
100亿元,千亿能源巨头要“造... 从“手搓装置”到全球领先,一家民营企业的可控核聚变逆袭之路。《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见习记者 苗诗...
小米汽车,又出事了 小米汽车,...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闺蜜财经图片由AI生成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小米又出事儿了。9月19日,据国家...
降温了,也降息了 降温了,也降... 晚上好,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吧~希望我们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
笑死!国产布加迪来了,比保时米... 不到一个月,追觅的PPT造车,它来了。没错,追觅汽车在微博发布首款新车渲染图。从渲染图来看,追觅首款...
电池指数基金如何“捕捉”电池技... 《金证研》 巽风/作者近日,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
什么样的家庭,孩子长大后最有底...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小白轻松入门~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前几天跟朋友...